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71087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课题名称:觅渡精神引领下的课程变革成型性实践研究二、研究背景:(一)对学校办学的理解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的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更全面而深入地推进课程改革。常州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清晰了我市课程改革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积累大量成功经验的同时,面对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要求,在寻求新发展。作为一所不断自觉追求发展的基层学校,在看清楚“现在”一一身处的背景和自身的问题后,需要抓紧研制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策略和新行动。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江苏省重点资助课

2、题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一一觅渡精神引领下的校本发展研究,期望于通过一场学校文化的变革,将学校打造成为“一个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平台”,形成新的学校日常生活方式。历时五年的研究行动,使得我们对学校办学的理解有了认识层面的提高:学校,是为了人的学习、发展而存在的专门机构,学校的存在,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学校,不是传递和灌输知识的地方,而是“开发学生可能性”的地方。学校,其根本的目的是要给人以尊严和个性,给人以智慧和惊喜,给人以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情境中,在与教师、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获取理解、合作、友爱、信任等情感体验,萌生自我意识,自我接纳,最终实现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

3、。学校,是通过课程与教学去履行其职责的,因而,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应该是每一所学校的自主行为,应成为每一所学校的重要责任和自觉使命。要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建设高水平的课程资源,整体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培育新的课程文化。我们的学校,奉行“觅渡”教育,以“寻真”为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保有“真”,发掘“真”,崇尚“真”,追寻“真”,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觉”的人生态度,“自主”的思维方式,“自动”的行为习惯。在“寻真致远、勒行谨识、冠冕群英、和而不同”十六字新校训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从而夯实“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平台”。(二)对课程建设的共识课程是学校办

4、学的核心,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内蕴着学校办学的价值判断,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深化课程建设是提升办学内涵,提供优质服务的必由之路。我们对课程的共识是:课程是为了一一寻觅儿童发展的可能方向这是学校课程的目标追求。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平台,学校课程要为每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儿童提供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不同的成长需求,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课程要能够一一架设通达终身幸福的桥梁这是学校课程的结构标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实现每一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课程要实现多元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空间和选择机会,以更好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课程是可以一一体验生命成长的丰富经历这是学校课

5、程的内容规定。围绕学校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安排首先要完全符合学生基础性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多样需求,满足他们不同潜能开发的需要。课程一定要一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是学校课程的实施要求。通过课程的灵活化实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从而架设通达终身幸福的桥梁。(三)对三类课程的现状剖析觅渡桥小学在课程建设领域既有坚实的基础,也有独特的优势,同样也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发展空间。1、国定课程领域:本课题方案中所指国定课程,包括国定课程门类以及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设立的延伸课程。在国定课程领域,“觅小”有着丰厚的积淀。勤勉严谨的教风,勤

6、学善思的学风已经内化为觅渡的教学传统。国定课程需要的是校本化的优质实施,觅小面临着两大挑战:挑战一:觅渡的教师团队无疑是“善教”的。但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既统一又矛盾。在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是关键。只有教师做到“让学”,学生才可能“真学”,才能真正实现“会学”。挑战二:觅渡的课程建设是优质基础上的均衡,各门课程在把握标准,优质施教上取得了佳绩,但特色尚未鲜明。如何让音乐、美术、科学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成为新一轮课程实践研究的重点。2、校本课程领域:本课题方案中所指校本课程:是指用课程计划中校本课程学时来实施的课程。在校本课程领域,“觅小”有着坚实的基础。先后有十多门校本课程被

7、创生并实施,在“学生走班选修”、“校内外结合”等方面也有成功的探索和实践。校本课程既要彰显学校的办学追求,又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校需要做好梳理、整合和深化三篇文章。通过梳理形成校本课程的序列,通过整合实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实施的融通,通过深化,放大校本课程育人价值。3、德育课程领域:本课题方案中所指德育课程,涵盖三类,课程计划内的品德课程,以课程化方式设计统整的各类德育活动,以及在各类课程中渗透的隐性德育内容。在德育课程领域,“觅小”有着扎实的实践。秋白讲解团、觅小记者站等传统项目成为联通品德教育和综合实践的桥梁。秋白中队、班主任节铺就着班队建设和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而德育课程化的提出是

8、以课程形式整合、设计原有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活动。现在需要的是,将主题教育系列、重大社会实践系列、班级文化活动系列、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系列、常规教育活动系列、校班会系列等六项德育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汇总和梳理,使之上升为德育文化课程,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从而建立有序列有层次的学校德育系统。三、概念界定:1、觅渡精神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变革实践我们所要进行的是“觅渡精神”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变革实践研究,其根本的内涵在于:第一,我们所要进行的这场变革源自于我们学校自主发展一贯追求的目标一一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明确地提出:为学而教。“为学而教”,这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学校之所

9、以需要,之所以存在,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真实发展,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自觉谋求高位发展,以实现教育的均衡。“为学而教”,这是教育的根本诉求。教育不仅要为人才奠基,更要为“人”奠基。教育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他:奉行“觅渡”教育的学校,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他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去追求教育的理想状态:所有的生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不同之处,都能在我们的学校得到承认和尊重。“为学而教”,体现的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课程,是为学生铺筑的一条促使他们自我成长的“跑道”,是教师引领着、协同着、辅佐着学生自主发展的“跑道”,当一个学科教

10、师的视野里有了课程,课程就可以提供师生感受生命历程的冲突情境,促进师生潜能的自然激活和涌现,成为师生获得智慧和成长、体验快乐和幸福的家园。“为学而教”,直接指向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质性转变一一就是“让学课程实施的重点是课堂,课堂教学的真切变化才是课程实施从有效走向优质的标志。我们要变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营造良好课堂生态,把教师“让学”行为的落实作为重点,以课堂“真学”为抓手,以学生“会学、学会、爱学、乐学”为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实质性转型。第二,要实现为学而教,我们要进行的是一种鲜明的课程意识引领下的整体变革,是定向的、连续的、系统性变革,是基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整体架构。具体来说,包

11、括以下三个层面:1)对课程设置、实施、管理、评价进行整体思考和安排。课程设置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的整体设计和重新架构,紧紧把握学校的定位一一“为学而教”,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力求体现学校对自身理想和追求的坚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结构。依据课程设置,对课程的实施,管理和评价进行整体改革,以实现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化,增强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2)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这是包括课堂学习、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三个层面的一个同心圆。同心圆的中心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教师依托策划,组织起三类学习活动一一以教材为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以教材为依托的拓展性学习活动、以社

12、会生活为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使得课堂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阵地,具有中心辐射、内外一体的功能。3)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实质性转型,这是变革的核心。“为学而教”,是学校课程结构性变革之魂,没有教育之实体一一日常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教师“让学”,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就将是“魂不附体”。因而,结构性变革的主战场是在课堂,致力于以“学生真学”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新形态的研究,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整体完善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2、成型性研究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型:1)结构成型:2)课程成型:3)课堂成型:4)特色成型:四、研究目标1、形成觅渡教育

13、集团课程十二五课程实施纲要,整体建构国定、校本、德育三类课程。形成有机整合,互相融通的三类课程体系。2、形成觅渡教育集团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通过需求分析、规划论证、课程实施、反馈调整等机制实施,形成八至十门成型性校本课程。3、形成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方案,指导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整体实施和全面推进。4、形成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型。5、形成觅渡德育课程实施纲要,通过对德育途径和活动的梳理统整,形成系列化德育课程。6、形成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课程特色方案,形成学科特色。7、建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化音乐厅、数字化美术馆等支持平台,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五、研究内容1、学校三类

14、课程整体规划的实践研究2、小学课程整体构建及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3、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4、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5、综合学科特色的实践研究六、研究方法1、本课题是一项实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2、在研究的前期,特别是论证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归纳,从而确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找准实施路径。3、具体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同时采用经验总结法,及时将实践中不断形成的认识和做法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学校课程改革深化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七、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5、和主要观点(此处先略)八、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常州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人民教育2010年第17期作者:刘坚余文森徐友礼)3、教学改革绝不止于“有效教学”(人民教育2010年第23期作者:成尚荣)4、让教育回归常识、人,究竟应该怎样生长、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人民教育2011年第1期作者:李帆冀晓萍余慧娟)5、课程与教学:一种重要的学校文化软实力一一全面建设学校课程能力的有关思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作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彭钢)6、建

16、设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9年第9期作者:彭钢)7、杜郎口之变一一解析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杜郎口模式也需完善与发展(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24日作者: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余文森)九、本课题的实施和最终完成,主要具备以下保障条件:(一)人员保障。本课题的负责人薛丽君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始终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身体力行,每年都有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省级刊物上发表。作为校长,始终奉行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从“九五”到“十二五”,在定向、持续、深入的研究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找准定位,矢志不渝,是本课题核心思想的创生者,有她的主持和引领,就有了课题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