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72812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化肥减量化技术方案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物质基础。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化肥减量化行动实施,加强“三新”集成配套,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按照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关于做好2023年化肥减量化工作的通知要求,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经济、环保”要求,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化肥多元替代,加强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机具“三新”集

2、成配套落地,强化高效施肥服务模式创新,建立肥效监测评价体系,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稳定农用化肥施用总量,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统筹考虑作物增产与面源污染防控,科学合理确定肥料用量,在保证作物养分供应的基础上,避免过量施肥和盲目减肥,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二)坚持产能与效率双提。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充分发挥科学施肥技术在促进粮食产能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单产提升。优化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调整养分形态配比,注重中微量元素补充,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三)坚持有机与无机

3、配合。综合考虑作物养分需求和区域资源特点,统筹利用多种养分来源,引导农民种植绿肥、积造农家肥、施用微生物肥料等,与配方肥、专用肥、缓释肥等施用相结合,替代部分化肥投入,促进作物养分均衡。(四)坚持集成与示范并重。因地制宜开展“三新”集成配套,强化机艺融合、技物结合、物械配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增产增收。打造“三新”示范核心样板区,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培训,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促进“三新”落地。三、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一)巩固基础性工作取土化验。建立常态化测土机制,统筹利用第三次土壤普查等数据资源,按需做好取土化验,不断完善和更新土壤养分数据库。探索批量化、自动化快速测试技术,提高工作效

4、率。以常规五项为基础,重点加强中微量元素测定,全面掌握土壤养分状况。田间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2911)有关要求,结合各地科学施肥工作需要和重点工作安排,统筹开展有机无机配合、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中微量元素、新型肥料等田间肥效试验,为优化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提供支撑。农户调查。综合考虑区域、作物、主体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调查点位设置,重点监测农作物的产量情况、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信息,建立常态化调查机制。农户施肥监测通过手机端微信扫码“施肥监测通”小程序或PC端登录信息系统填报。(二)提升配方肥供应优化肥料配方。充分挖掘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综合作物养分需求

5、、土壤养分供应和肥料效应制定肥料配方,统筹基肥追肥比例,注重养分形态配合和中微量元素补充。强化配方发布。采用聚类等方法将大量肥料配方综合形成配比合理、便于生产的区域主推肥料配方。建立肥料配方发布渠道和发布机制,引导企业生产配方肥。做好配方肥供应。统筹各方力量,实现肥料配方“及时发布、按需生产、科学施用”有效链接。鼓励肥料生产企业分区域、分作物设立智能配肥站,建立多样、定点、精准、全面的配方肥供应体系,扩大配方肥生产供应。(三)提升科学施肥服务信息化指导。及时制定和发布本区域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推动施肥方案进店、入户、上墙、挂网,引导农民按“方”施肥。智能化推荐。推广应用NE施肥系统、县

6、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等智能化、简便化推荐施肥系统,指导配方肥科学合理施用,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充分利用手机APP、短信微信、触摸屏等方式,开展配方肥施用技术宣传,提高配方肥到位率。专业化服务。积极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肥料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个性化、定制化配方肥施用服务,推动配方肥下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构建配方肥供需网络,形成“自主选择、按需生产、精准配送”的配方肥供应模式。四、开展“三新”模式集成示范(一)创新施肥新技术1 .高效营养诊断。创新高效、快速、低成本测试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构建土壤测试与植株诊断相结合的全程营养诊断技术体系。采用联合浸提、多元素同时测定等技术

7、,开展土壤速效养分批量化测试改造。探索光谱、遥感、传感器、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应用,开展实时动态农作物植株营养诊断与监测,实时获取作物生长数据,判断营养丰缺状况,推动“测土+诊断”高效营养诊断技术应用。2 .精准养分调控。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针对作物生育期养分需求曲线,采用基肥追肥统筹、速效缓释结合、养分形态配伍等技术,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时间同步、空间耦合。基于施肥的产量反应、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精准调控肥料品种用量、养分形态比例和施肥时间位置,开展高效精准的施肥调控,实现高产、优质、经济、环保综合目标。3 .数字化施肥管理。系统挖掘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强化土壤养分数字化管理

8、。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实时获取农作物生产、水肥利用等信息,优化施肥参数,建立精准化作物营养需求模型和施肥决策系统,搭建大数据平台。采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移动互联方式开展信息化服务,探索应用变量施肥机、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等装备进行精准变量施肥,推进施肥数字化、智能化。(二)应用肥料新产品1 .缓释肥料。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缓慢释放,满足作物全生育期需求的肥料,包括聚合物包膜、硫包衣、包裹肥料、服醛肥料等。聚合物包膜肥料主要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硫包衣肥料以包衣尿素为主,氮的释放速度与包衣厚度、环境条件等有关,可控性不如聚合物包膜,但生产成本低,可补充硫元素

9、,适用于北方缺硫土壤。包裹肥料采用钙镁磷肥、磷酸氢钙、磷酸铁钾盐等包裹尿素,可做基肥或追肥使用。做基肥时注意肥料和种子间隔在5cm以上,做追肥时施肥时间适当提前,宜采用侧施或穴施。腺醛肥料养分释放取决于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作用,主要应用于大田作物。2 .微生物肥料。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肥料,通过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供应或促进植物生长。施用方法有拌种、蘸根、土施、喷施等,施用前需关注生产日期、施用量、施用方法等信息,在有效期内施用。施用时间要早,施用位置离根系要近,施肥要匀。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施用,施用后及时覆土,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不宜与杀菌剂农药混用。施用解磷、解钾微生物肥

10、料产品时选择缺磷、缺钾而有机质相对较丰富的土壤,微生物肥料应与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3 .稳定性肥料。在氮肥中加入腺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抑制尿素水解和链态氮硝化,使肥效延长。稳定性肥料含氮量高,溶解速度快,易发生烧苗,施用时应保证种肥隔离7cm以上。一般配合农家肥,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性施入,用量应根据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等进行确定。盐碱地和旱地上应谨慎使用,砂土地因漏肥严重不宜使用。4 .水溶性肥料。易溶于水、养分吸收快、肥效高,主要采用叶面喷施、浸种蘸根、水肥一体化等方式施用。施用时严格控制肥液浓度,避免浓度过高造成肥害或浓度过低降低肥效。叶面喷施时选择施肥关键期进行。水肥一体化施

11、用应按照灌溉系统类型控制水不溶物含量,注意肥料与灌溉水的反应及肥料混合的兼容性,避免堵塞灌水器。5 .中微量元素肥料。在科学施用大量元素的基础上,合理补充钙、镁、硫中量元素肥料和锌、硼、车目、铁、镒等微量元素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应针对敏感作物和缺素土壤,提高针对性。可采取基施、浸种、叶面喷施、水肥一体化等方式施用。一般情况下微量元素肥料用量较少,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量,控制施用浓度,避免产生肥害。(三)集成施肥新方式1 .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上配装深施肥器,在插秧的同时将基篥肥施于秧苗侧边3-5cm、深度约5cm处。稻田翻耕深度20cm左右,埋好秸秆等,泥浆沉降时间10天以上,精细平整,

12、软硬适度,以指划沟缓缓合拢为宜。秧苗应根白而旺、粗壮整齐、苗挺叶绿、秧龄适宜。选用当地适宜的侧深施肥机具,插秧时匀速作业,避免缺苗、倒伏、歪苗、埋苗。施肥应均匀,严防堵塞排肥口。插秧后保持水层,促进返青。2 .玉米种肥同播。采用种肥同播机将种子与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前茬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残茬高度低于8cm,以不影响机械播种为宜。田块平整度要适宜机械化耕作,0-20cm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为宜。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应大小均匀、颗粒饱满,发芽率达标。根据玉米株距、行距及播种深度等要求,调整种肥同播机具参数。一般种子深度3-5cm,肥料深度约IOCn1,种、肥横向间隔大于

13、7cm。后期可根据玉米长势或缺素情况追肥。3 .小麦机械深施。播种前将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层,或播种时将施肥和播种作业一次完成。在小麦播种前,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撒施肥料,然后用旋耕机进行旋耕,或采用旋播一体机直接旋耕播种;也可直接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在小麦播种时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作业。肥料用量根据土壤养分、产量水平、肥料类型等确定。4 .叶面喷施。将肥料配置成水溶液,直接喷施在叶片表面,通过叶片吸收进行追肥。掌握好肥液浓度,在不造成叶片肥害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养分浓度,增加叶面吸收效果。在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喷施尿素溶液浓度一般为15%-2.0%,蔬菜1.O%-1.5%,果树和茶叶O.5

14、%O水溶肥喷施浓度可参照产品标识说明。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养分需求及环境条件等选择喷施时期,水稻、玉米等在始花期至灌浆期喷施,瓜果类在膨大期喷施,硼肥和锌肥在移栽初花期喷施。喷施时气温15-25C,液肥温度20-28C为宜。5 .无人机喷(撒)施。采用无人机开展水溶性肥料叶面喷施或颗粒肥料撒施,实现精准高效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作业效率。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喷(撒)幅宽度、流量等参数,确保用量适宜、喷撒均匀。宜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作业,若喷后遇雨,应重新喷施,确保肥效。注意控制施肥数量和浓度,防止伤苗。6 .水肥一体化。根据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灌溉方式选择水肥一

15、体化模式和水溶性肥料。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原则制定灌溉施肥制度,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提高养分利用率。根据施肥制度,对灌水时间和次数进行调整,作物需要施肥但不需要灌溉时,增加灌水次数,减少灌水定额,缩短灌水时间。根据天气变化、土壤墙情、作物长势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灌溉施肥制度。五、多元替代减少化肥投入(一)接种大豆根瘤菌剂。主要包括拌种、喷施和包衣等方式。拌种需根据大豆播种量,在播种前12小时内进行根瘤菌拌种作业,使用干净的盆、桶、袋子等容器或拌种机械,将适量根瘤菌剂与大豆种子混合,轻轻搅拌至所有种子表面都附着根瘤菌剂,种子阴干后播种。喷施需根据面积确定根瘤菌剂和水的用量

16、,菌液应现用现配,将根瘤菌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施设备在大豆播种时将根瘤菌液喷洒在大豆种子表面及周围土壤。有条件的可购买根瘤菌剂包衣种子,储存时注意在阴凉处摊平晾干,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曝晒,温度不超过4(。(二)种植绿肥。绿肥翻压还田并配合施用配方肥,可减少氮肥用量10%30%。南方水田可选择紫云英、苕子、箭笔豌豆、苜蓿等豆科绿肥或肥田萝卜、肥用油菜等非豆科绿肥,翻压还田做基肥。旱地可采取轮作、套作、间作、混作等方式,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15-20天翻压,深度12-18cm果茶园可采用自然覆盖、刈割覆盖或翻压还田模式,翻压深度15-20cm。高杆型绿肥宜采取刈割覆盖与翻压相结合的方式,矮生型或匍匐型绿肥宜采取翻压方式。(三)施用有机肥。通过施用堆讴肥、沼渣沼液和秸秆还田,与配方肥配合施用,合理搭配、缓急相济,实现增产提质、减量增效。有机肥以基施为主,可采用撒施、条状、环状、放射状沟施或穴施等方法,均匀施入、耕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