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在新时期下,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并且获得长远持续发展.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就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着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技术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创新与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劳技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紧密相联,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内容。“劳技能养德”、“劳技
2、能促智”、“劳技能益美”、“劳技能强体”o但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作祟,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不正,劳动习惯差劣,劳动技能低下。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深度的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学上,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3、丰富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劳动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劳动技术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无论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因此,劳技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取舍和选择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使劳技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课题研
4、究的意义我们课题组立足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劳技教学中积极有效实施“学-做-结-创”策略。我们初步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劳技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实施途径:一是重视实施“学-做-结-创”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动手习惯,夯实基础;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创新基地作用,试验新技术,小试身手;三是冲破“围墙”,拓展空间,主动到校外社区、家庭寻找项目,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促使其锻炼成长;四是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意愿等因素,帮助学生创建家庭科技活动实验室,边学习边实践;五是加强各学科的渗透教学活动,以学科兴趣小组体现劳技、科技实践;六是贴近生活,做好为地方特色科技文化等服务,
5、由此形成学生在多渠道实施“齐抓共建渗透”策略的实践中磨练成长,教师在指导中成熟提高,学校在服务中发展壮大的有效机制。二、课题的界定劳技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动手能力、劳动习惯的教育,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技术性的特点。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农村中学:所谓农村即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农村中学的培养对象多为农民的子女,他们中间除了
6、一部分能升入高一级中学继续深造,大多数将回到农村,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农村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以基地为依托:是指普通初中在校生,必须参加的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基础的、综合性的技术知识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学生在这个设施先进、师资专业的基地里可以亲自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手工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一定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综合素质:本课题中的素质是在教育领域中使用的概念,既肯定了人的遗传生理素质的基础作用,又肯定了素质的后天发展性,主要强调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较高思想素
7、质、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本课题以劳技教育为突破口,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从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实践能力、个性品质入手,造就适应现代农村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四、课题研究内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以劳技教育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门以上的专业技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当地经济建设的致富人才。(二)具体目标1、学生素质目标(I)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2)初步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养成使用劳动工具、
8、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3)初步学会运用劳动技术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能够在劳动技术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2、教师培养目标劳技课题的研究开展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劳技教育工作的内涵,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理解劳技教育所负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教师具有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地处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在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对劳技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教法方面的定期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劳技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青年骨
9、干教师。(S)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劳动技术教育对其他各项素质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其他素质也都会在劳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有教育专家把劳动素质教育包含于其他素质教育之中,而不单独列出)。本课题将其单独列出,不是否认它们的包容关系,而是予以突出,以此来促进其他各项素质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把劳动素质的培养与其他素质的培养与实施相结合,全面的劳动素质的培养不可能单靠劳技课所能奏效的,必须把劳技教育与心育、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综合素质的开发培养。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劳动实践需要有与其并行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需要结合劳动实践进行。劳动实践本身不能自发地产生正确的劳动
10、观念、劳动态度,它有赖于相应的思想教育。而劳动观点、劳动习惯的形成不能单纯地说教,必须通过实践。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学习生产技术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生产技术知识,使生产知识的传授与生产技能的训练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结合,劳心与劳力结合。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 .劳技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研究。2 .劳技教育对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3 .劳技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研究。4 .劳技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5 .劳技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的研究。四、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学生综合素
11、质培养的文献,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当代农村对教育人才及教育资源的要求,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个案研究法:注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作全面而深刻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以劳技教育为突破口进行的素质教育对其发生变化的情况。教师注意总结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个案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劳动技术实践中的表现,观察劳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机智等,积累研究的具体材料,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校内宣传发动和课题方案的确定的阶段。在这阶段,我们成立了“以校领导为主导、研究群体为核心”的课题研究骨
12、干队伍,并组织了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思想端正、素质好的教师进入课题组进行选题论证,确定了以劳技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课题,第二阶段:(XX年10月XX年12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实验班级进行调查研究,定点实验阶段。本阶段主要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然后分阶段、分年级实施,填写子课题实验进度表,开发校本课程,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劳技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第三阶段:(XX年12月XX年11月)阶段性研究报告,全面推广实验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开展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实验班与对比班进
13、行中期观测,统计、整理实验数据、资料,形成中期阶段性成果。第四阶段(XX年1月XX年1月)总结阶段,撰写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这一阶段主要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汇总,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递交结题验收申请书,做好课题成果的鉴定和验收工作。七、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学校“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选派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骨干老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与市教科室教研专家保持联系,请他们给予帮助、指导。2、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学校规定每周五为科研组活动日,每月召开一次全体研究人员交流会,汇报本月活动情况,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研讨会。3、经费保证。以“科研兴教”为指导,尽力压缩其它开支,确保本课题研究的一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