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任务五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课程目的掌握渗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的工作原理、内容、方法,具有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专业技能课程任务1、掌握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类型及适用条件2、掌握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方法、程序课程内容1、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2、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重点、难点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1、地下水均衡原理:质量守恒定律任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水量(或溶质、热量)的补给量(收入)与消耗量(支出)之差,恒等于地下水储存量(或溶质、热量)的变化量。地下水均衡包括:水量均衡、水质均衡、热量均衡。其中水量均衡是后
2、二种均衡的基础。2、均衡区:进行均衡研究中,所选定的地区。它最好是一个地下水流域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最好是性质较明确、位置较清楚的某一自然边界或地质界线(如河流、隔水边界等)。3、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4、均衡要素:均衡研究中,各补给项和消耗项,称为均衡要素。进行水均衡研究的方法步骤:任务五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课程目的掌握渗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的工作原理、内容、方法,具有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专业技能课程任务1、掌握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类型及适用条件2、掌握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方法、程序课程内容1、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2、地
3、下水均衡要素测定重点、难点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1、地下水均衡原理:质量守恒定律任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水量(或溶质、热量)的补给量(收入)与消耗量(支出)之差,恒等于地下水储存量(或溶质、热量)的变化量。地下水均衡包括:水量均衡、水质均衡、热量均衡。其中水量均衡是后二种均衡的基础。2、均衡区:进行均衡研究中,所选定的地区。它最好是一个地下水流域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最好是性质较明确、位置较清楚的某一自然边界或地质界线(如河流、隔水边界等)。3、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4、均衡要素:均衡研究中,各补给项和消耗项,称为均衡要素
4、。进行水均衡研究的方法步骤:任务五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课程目的掌握渗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的工作原理、内容、方法,具有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专业技能课程任务1、掌握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类型及适用条件2、掌握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方法、程序课程内容1、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2、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重点、难点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1、地下水均衡原理:质量守恒定律任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水量(或溶质、热量)的补给量(收入)与消耗量(支出)之差,恒等于地下水储存量(或溶质、热量)的变化量。地下水均衡包括:水量均衡、水质均衡
5、、热量均衡。其中水量均衡是后二种均衡的基础。2、均衡区:进行均衡研究中,所选定的地区。它最好是一个地下水流域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最好是性质较明确、位置较清楚的某一自然边界或地质界线(如河流、隔水边界等)。3、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4、均衡要素:均衡研究中,各补给项和消耗项,称为均衡要素。进行水均衡研究的方法步骤:任务五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课程目的掌握渗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的工作原理、内容、方法,具有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专业技能课程任务1、掌握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类型及适用条件2、掌握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方法、程序课程内容1、地
6、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2、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重点、难点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1、地下水均衡原理:质量守恒定律任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水量(或溶质、热量)的补给量(收入)与消耗量(支出)之差,恒等于地下水储存量(或溶质、热量)的变化量。地下水均衡包括:水量均衡、水质均衡、热量均衡。其中水量均衡是后二种均衡的基础。2、均衡区:进行均衡研究中,所选定的地区。它最好是一个地下水流域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最好是性质较明确、位置较清楚的某一自然边界或地质界线(如河流、隔水边界等)。3、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4、均衡要素:均衡研究中,各
7、补给项和消耗项,称为均衡要素。进行水均衡研究的方法步骤:任务五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课程目的掌握渗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的工作原理、内容、方法,具有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要素测定专业技能课程任务1、掌握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类型及适用条件2、掌握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方法、程序课程内容1、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2、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重点、难点地下水均衡要素测定(-)地下水均衡原理与均衡方程1、地下水均衡原理:质量守恒定律任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水量(或溶质、热量)的补给量(收入)与消耗量(支出)之差,恒等于地下水储存量(或溶质、热量)的变化量。地下水
8、均衡包括:水量均衡、水质均衡、热量均衡。其中水量均衡是后二种均衡的基础。2、均衡区:进行均衡研究中,所选定的地区。它最好是一个地下水流域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最好是性质较明确、位置较清楚的某一自然边界或地质界线(如河流、隔水边界等)。3、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4、均衡要素:均衡研究中,各补给项和消耗项,称为均衡要素。进行水均衡研究的方法步骤:(1)选定均衡区;(2)确定均衡期,划分均衡时段;(3)确定各项均衡要素;泉域的降水入渗系数a即为泉水年总流量与该泉域内大气降水总量的比值。(4)潜水蒸发量的经验公式计算法阿维扬诺夫公式: =/(1 (6-H)式中:为潜水蒸发强度
9、(m/d);从为潜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平为由蒸发造成的潜水面降速(m/d); 为水面蒸发强度(m/d); t为潜水埋深(m); 为极限蒸发深度,即蒸发量趋于零时的水位埋深(m);口为与土质有关的蒸发指数,一般取值为13。潜水的蒸发强度小于水面蒸发强度,且随水位埋深增大而减小,水位埋深达到或大于极限蒸发深度时,潜水蒸发强度为零。(5)零通量面法零通量面:是指由水分通量为零的点所构成的面,它是岩土水分蒸发影响的下降标志,该面以下水分向上运移,消耗于蒸发、蒸腾,该面以下的水分能缓慢下降,最后补给潜水。零通量面可作为测算陆面蒸发、蒸腾量和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的分界面。零通量面法:根据包气带水量均衡原理和非
10、饱和流扩散式运动理论建立起来的计算降水入涌补给量的方法。工作步骤:钻孔中子水分仪测得At时段内的包气带土壤含水率剖面,则零通量面以下包气带剖面水分储存量的减少量,即为降水入渗补给量。3、地下水径流量(匹、W2)的确定地下水径流的流入量与流出量T%的测算方法相同。即为测算区上游过水断面的径流补给量,下游过水断面的径流排泄量。(1)解析法泉域的降水入渗系数a即为泉水年总流量与该泉域内大气降水总量的比值。(4)潜水蒸发量的经验公式计算法阿维扬诺夫公式: =/(1 (6-H)式中:为潜水蒸发强度(m/d);从为潜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平为由蒸发造成的潜水面降速(m/d); 为水面蒸发强度(m/d); t
11、为潜水埋深(m); 为极限蒸发深度,即蒸发量趋于零时的水位埋深(m);口为与土质有关的蒸发指数,一般取值为13。潜水的蒸发强度小于水面蒸发强度,且随水位埋深增大而减小,水位埋深达到或大于极限蒸发深度时,潜水蒸发强度为零。(5)零通量面法零通量面:是指由水分通量为零的点所构成的面,它是岩土水分蒸发影响的下降标志,该面以下水分向上运移,消耗于蒸发、蒸腾,该面以下的水分能缓慢下降,最后补给潜水。零通量面可作为测算陆面蒸发、蒸腾量和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的分界面。零通量面法:根据包气带水量均衡原理和非饱和流扩散式运动理论建立起来的计算降水入涌补给量的方法。工作步骤:钻孔中子水分仪测得At时段内的包气带土壤含
12、水率剖面,则零通量面以下包气带剖面水分储存量的减少量,即为降水入渗补给量。3、地下水径流量(匹、W2)的确定地下水径流的流入量与流出量T%的测算方法相同。即为测算区上游过水断面的径流补给量,下游过水断面的径流排泄量。(1)解析法泉域的降水入渗系数a即为泉水年总流量与该泉域内大气降水总量的比值。(4)潜水蒸发量的经验公式计算法阿维扬诺夫公式: =/(1 (6-H)式中:为潜水蒸发强度(m/d);从为潜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平为由蒸发造成的潜水面降速(m/d); 为水面蒸发强度(m/d); t为潜水埋深(m); 为极限蒸发深度,即蒸发量趋于零时的水位埋深(m);口为与土质有关的蒸发指数,一般取值为1
13、3。潜水的蒸发强度小于水面蒸发强度,且随水位埋深增大而减小,水位埋深达到或大于极限蒸发深度时,潜水蒸发强度为零。(5)零通量面法零通量面:是指由水分通量为零的点所构成的面,它是岩土水分蒸发影响的下降标志,该面以下水分向上运移,消耗于蒸发、蒸腾,该面以下的水分能缓慢下降,最后补给潜水。零通量面可作为测算陆面蒸发、蒸腾量和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的分界面。零通量面法:根据包气带水量均衡原理和非饱和流扩散式运动理论建立起来的计算降水入涌补给量的方法。工作步骤:钻孔中子水分仪测得At时段内的包气带土壤含水率剖面,则零通量面以下包气带剖面水分储存量的减少量,即为降水入渗补给量。3、地下水径流量(匹、W2)的确定地下水径流的流入量与流出量T%的测算方法相同。即为测算区上游过水断面的径流补给量,下游过水断面的径流排泄量。(1)解析法就是选择相应地下水动力学公式来计算均衡区流井和流出的地下水量。一般是在靠潜水溢出或泄流量是均衡地段内流出地表的潜水量。流出形式一般为泉、泉群、地下河等。一般用堰测法直接测定,并求出均衡期内的平均流量,最后换算成水层厚度(mm)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