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清代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清代及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清大事年表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外交流清康熙设南书房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三足鼎立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督抚制度化文字狱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有量变而无质变);摊丁入亩改革,将人头税摊入田赋,人身依附大为削弱;推行官绅体纳粮曹雪芹著红楼梦;京剧界涌现出“同光十三绝”闭关锁国(一口通商,行商贸易),有限开放1.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抄、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与南书房内阁与军机处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与南书房内阁与军机处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C.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答案】B【解析】【详解】内阁、南书房、议政
2、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都是清朝初年的中央中枢机构变化,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最能说明这一主题,B正确;内阁制在清朝初年并不是消亡,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央中枢机构变化,不是地方制度变化,C错误;军机处是雍正皇帝在位时候设立,D错误。2 .(原创)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A.尚书省B.中书省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康熙帝的话明确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要求,雍正设置军机处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故选DA尚书省和B中书省在
3、清朝己经不存在;C议政王大臣会议分割了军权与题干材料意思相反。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详解】3 .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A.皇太极继位后B.康熙亲政后C.乾隆在位时D.雍正继位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根据所学可知康熙亲政后设立南书房,乾隆在位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因此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废丞相设内阁4 .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
4、执行机构。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满清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以发现,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可以决定军国大事,但随着军机处的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军国大事的决策权自然集中到皇帝手中,加强了皇权,故B正确;军机处并不是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故A错误;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C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满清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军机处。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
5、不高,但都由钦定,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专制。5 .史书说南书房“地分清切,参与密勿,如各地有上报康熙帝的密缮小折子,都要交与南书房“管理宫报首领,从内密达御前,“圣驾(康熙帝)在外,南书房绝无人到,极为隐秘。据此可知,南书房A.握有军国大事决策权B.是皇帝机要秘书机构C.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D.具有明显的监察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书房是康熙帝设立的秘书机构。由“南书房绝无人到,极为隐秘”可知南书房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机构,故选B;南书房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决策权,不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和监察事务,排
6、除ACD。6 .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己。该机构是A.中朝B.内阁C.中书省D.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故答案为D项;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受到重用,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三者均不涉及选定满、汉大臣的问题,排除A、B、C项。7 .清史稿记载:军机处“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待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枢垣记略也记载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
7、臣传述朕旨,令章京错写,均不应稍有遗漏。由此可知,军机处A.与内阁的职能相似B.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可以参与军国机要D.军机大臣是实权宰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军机处“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可知,军机处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和承写,故选C项;材料没有把军机处的职能与内阁比较,且军机处与内阁是清朝并行的中央机构,故A项错误;军机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并不是国家法定机构,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B项错误;清代军机大臣位高权重,但明代后己无丞相,且二者执掌不同,故D项错误。8 .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
8、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纂修史书得力B.秉承皇帝旨意C.负责监察百官D.处事决策得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可知,作为军机大臣,张廷玉能够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旨意,故选B:张廷玉获得殊荣的关键是严格履行军机大臣的职责,即跪受笔录,上传下达,A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军机大臣没有监察百官的职责,排除C。【点睛】9 .武昌起义前后,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统计表项目类别正途(进士、举人等)异途(监生、行伍等)新途(新式学生)武昌起义前在职督抚79.2%20.8%0武昌起义后新
9、任督抚2%5%26.3%据表,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的变化()A.说明科举制出现重大变革B.极大地刺激了资产阶级参政热情C.有利于地方军阀控制政局D.是当局政府面时危机的应急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可知武昌起义前后地方督抚出身出现变化:正途骤降,异途和新途上升,尤其是新途(新式学生)由O增长到26.3%,这说明清政府面对统治危机,不得不被动作出应对,故选D项;科举制早在1905就己被废除,排除A项;督抚出身涉及进士、举人、监生、行伍和新式学生,看不出资产阶级,排除B项;武昌起义前后清朝地方督抚出身变化表,从表中我们得不出有利于地方军阀控制政局的结论,排除C项。10 .清朝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
10、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5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这一变化反映出A.清朝满汉矛盾最终得到解决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朝军政局面C.汉族官僚开始掌握中央政权D.清政府利用湘军来开展洋务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都是因为剿杀太平天国运动有功,从而改变了督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的状况,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朝满汉矛盾的彻底解决,故A项错误;督抚是地方行政长官,C项“掌握中央政权错误,排除;
11、材料没有涉及到洋务运动,故D项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清朝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清朝政局的变动分析解答。11 .明初置督抚,主要是从中央监察地方,以补“三司不足的角度出发的,但督抚不可避免地要干涉地方政务,最终完成了其地方官化。清朝建立之后,督抚制度日趋完善,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督抚制度A.不利于中央集权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有利于武将专权D.导致地方过于分权【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最终完成了其地方官化成为总掌
12、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督抚制度的完善可以让熟悉地方军政事务的军政大员施展拳脚,提高其行政效率,故选Bo总督和巡抚皆为中央委派,且二者之间又相互制衡的关系,这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一种表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总督和巡抚在权力分配上会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武将专权的出现,排除C;D项与A项同理,督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是地方分权的表现,而是中央集权的表现,故排除。12 .清朝政府在明朝三司制度的基础上推行督抚制度,使三司沦为督抚的属员,督抚成为有效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对地方的统辖逐渐加强,清政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增加行政官员数量
13、C.加强社会政治控制D.便于推进赋税改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督抚成为有效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对地方的统辖逐渐加强可得出,清政府通过督抚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行政效率问题无关,排除A;督抚制度并不会增加官员数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赋税的问题,排除D。13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在满清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而康雍乾尤为恶劣,“盛世的箫鼓难掩一个时代的腥风血雨,“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皆为稻粱谋(龚自珍)。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A.为了整顿文化市场B.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C.制造冤狱,破坏社会稳定D.禁锢思想,促
14、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清朝政府大兴文字狱,目的是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以巩固封建统治,故选B:A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清朝政府大兴“文字狱,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并非破坏社会稳定,排除C;清朝政府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排除D。14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在清朝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而康雍乾尤为恶劣,“盛世的箫鼓难掩一个时代的腥风血雨,“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清朝大兴“文字狱()A.是为了整顿文化市场B.是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的必要手段C.制造冤狱,破坏了社会稳定D.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阻碍
15、了社会的进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清朝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选D;清朝大兴“文字狱”,目的是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以巩固封建统治,但不是为了整顿文化市场,也不是必要手段,故A、B错误;清朝大兴“文字狱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破坏社会稳定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15 .诗人蔡显因写“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诗句而遭到乾隆诛戮。该事件反映的是A.八股取士B.文字狱C.文学革命D.白话文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因诗句而遭诛戮体现的是文字狱现象,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故选B项;八股取士是科举制走向僵化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16 .清初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B.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C.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D.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