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75914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整合集聚文旅优势资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文旅融合的“典范”,根据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目标依托深厚的文脉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建设更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旅融合发展强县。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文旅发展内生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

2、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到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5亿元。全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绿色产业、幸福产业和富民产业。二、重点任务(-)贯彻文旅融合发展新理念1注重融合创新。尊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律,用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传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文化+旅游+”转变。促进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完善以市场满意度为核心,以环境、设施、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主

3、要指标的文旅质量评价体系。2 .加强规划引领。将文旅融合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国土空间、村庄布局等规划修编,推动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相关专项规划与文化旅游规划“多规合一”,有序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业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支持依法利用荒地等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支持依法利用民宅、工矿厂房等发展文化旅游。3 .做好资源对接。全面梳理全县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展文化资源再评估,对全县各类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进行分类整合和提升,编制宜游资源开发目录,进行宜游化改造,丰富互动体验,将文化活动空间转化为互动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推动建设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精品民宿项目

4、、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场所,多注入文化元素,多增加文化体验项目,成为传播文明、体验文化、展示特色的重要窗口。统筹现有文化和旅游宣传平台,实现文旅客源有效对接。(二)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发挥文脉底蕴深厚优势,构筑“133+N”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即突出1个龙头、推进3个片区、打造3个亮点,建设N个文旅项目。1优化空间布局结构。以老西关历史文化街区为龙头,在吴印咸故居西侧打造老街,在老西关酿酒厂旧址打造记忆酒吧街区,在镇江路与扬州路内沐河西段打造河道景观项目,重建承晖门、宣义门,规划建设袁枚古县衙,打响老西关历史文化品牌。以“花乡”“两河”“南城”3个片区为支撑,推动旅游开发与花木景观

5、、河道资源保护、文化休闲深度融合:即以海棠花海、陇集鲜花基地、苏台花木产业园、山荡古栗林、胡家花园、苏北花卉园、国际花木城为重点,打造花木观光旅游片区;以新沂河一淮沐新河为轴线、以油菜花海、小王庄、夹滩岛为重点,打造水韵风光片区;以南湖公园、南山公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图书城、万达广场、京态文旅城为重点,打造南部新城文化旅游片区。以乡贤文化、红色基因、花木康养为内涵,打造文旅融合3个亮点:即深化虞姬在颜集虞溪村出生到成长、韩信在韩山练兵习武、胡氏家族一门三进士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集名人、国学、书香为一体的乡贤文化研学基地;依托吴印咸故居、潼阳县政府旧址、“马厂

6、造”、陈坪村、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开拓产学研一体化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在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依托古栗林、温泉、盆景、森林等特色资源,丰富和延展花木康养的新内涵,把古栗林、西郊森林公园打造成为在苏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花木康养度假区。2 .打造文旅特色镇村。探索文旅资源较为丰富的镇村保护利用新机制,坚持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新河、扎下、耿用等文旅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定期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小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地方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文化根脉和记忆,颜集、钱集、吴集等乡镇依托虞姬传说、钱集老鹅、淮海戏等非遗项目,打造非遗特色小镇;深度挖掘

7、整合城内大街等古街巷、吕府、迎薰门、古城墙、袁枚、吴印咸等“老沐城”经典元素,提升城区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行业的文化内涵,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沐式生活”体验区。合理开发清凉寺、观音庵、清真寺等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对经济基础好、文旅资源丰富的村庄,引导建设村情馆、农家乐、民宿等项目,拓展文化旅游新空间,打造文旅特色村。3 .推进文旅综合体项目。依托花木文化、淮海戏文化、书法文化、楹联文化、孝文化等资源,加快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推动发展。实施文化旅游“引凤”工程,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政策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重点推进古栗林旅游度假区、京态文旅城

8、等一批单体投资超亿元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促成荣誉大酒店、中闽花海田园综合体、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功能性文旅项目落成运营,改造提升城北公园、南湖公园、龙庙崇孝苑、国际花木城、韩山风景区等景区。提升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功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馆”展示体系。(三)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产品1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加快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改进文化旅游商品工艺制作和包装设计。巩固提升淮海戏、工鼓锣、苏北琴书、根雕、剪纸、楹联等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引导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商品。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依托馆藏资源、形象品牌、陈列展览等要素积极开发文化创

9、意产品,赋能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鼓励有创新特色的旅游商品申请设计专利,加强对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2 .擦亮美食招牌。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深入打造以颜集朝牌、钱集老鹅、庙头千张、官墩扣肉等为代表的优质旅游美食产品。加大对传统美食的开发支持力度,努力把的风物、风味转化成文化旅游商品,鼓励创新发展“老风味”、“八大碗”等传统菜式。在市民和游客聚集的主要景点选址,推动发展美食一条街。加强对地方特色美食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鼓励在景区、星级饭店等旅游场所设置展销区域,推动供需渠道对接。3 .丰富演艺产品供给。鼓励和支持以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为题材的文化艺术创作,促进相关作品搬上舞台、银幕、屏幕。鼓励淮海戏、

10、工鼓锣、苏北琴书等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注重原真形态展示的基础上,提升节目创意,成为文化旅游品牌演艺节目。将文化演艺作为发展夜经济的重要载体,推动文化演艺进景区景点、进星级饭店等游客聚集场所,打造“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等沉浸式文旅产品。鼓励各类演艺团体依托核心旅游景区开展主题和节庆表演,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文旅消费。(四)畅通文旅融合发展新渠道1精塑文旅品牌形象。提炼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明确文化旅游发展定位。探索树立体现城市品牌的文化旅游IP,加大对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整体策划和推广力度。统筹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宣传渠道,与媒体、旅行社、电商直播及相关企业进

11、行联合营销和矩阵推广。4 .创新文旅融合线路。把文旅资源链接成线,加强主题营销包装。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依托文物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遗产旅游、研学旅游等,重点打造以万北遗址、吕台遗址为内涵的遗址文化体验游,以虞姬、沈括、胡简敬、袁枚、刘清韵、吴苓生、吴印咸等名人遗迹为资源的“跟着名人游”等游线。将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文化资源纳入旅游线路,将非遗传承人的创作、授教、表演等环节纳入旅游和研学活动,重点是要把淮海戏、颜集朝牌、庙头千张等非遗项目植入花木之乡一日游精品线路,不断创新和丰富游客体验。5 .加强对外交流推广。统筹规划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合作,通过“旅游引进来”实现“文化走出

12、去”,全面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合作,继续办好中国花木节、淮海戏艺术节、海棠节、油菜花海旅游节等重要展会,支持和组织文化旅游企业参与重要展会、论坛及活动,开展重点合作项目征集及县内外推介活动,构建交流合作新模式。(五)营造文旅融合发展新环境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旅游厕所管养机制。推进旅游交通建设,贯通“花乡绿道”旅游公路,完善旅游公交专线。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健全标准规范、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标识体系。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品质。6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补齐短板、融合

13、共享、全域覆盖”,以旅游公共服务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在服务好本地居民的同时面向游客开放,把具备条件的公共文化场馆打造成为“有故事、有格调、有体验”的文旅会客厅。依托游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设施,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服务,让更多游客感受本地风土人情。7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文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力度,营造统一有序、供给有效、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完善文旅融合数字化建设,发展智慧旅游,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建立健全文化旅游诚信体系,设立文化旅游诚信榜和曝光台。依法落实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旅游

14、应急救援体系。倡导文化旅游绿色消费,实施文化旅游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开展文化旅游志愿服务行动,倡导文明旅游。三、保障机制(-)完善组织架构。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制定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协调解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组织,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力量、强化职能,发挥整合资源、综合管理、协调推进的重要作用。(二)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

15、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文旅融合发展的资金保障力度,制定完善奖补支持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支持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或发挥示范性作用显著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在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信贷、融资、税费等方面,加强对民营和小微文旅企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充分发挥县文旅集团的投融资职能,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产业。(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文化旅游服务人员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实施文化旅游行业队伍培训计划,提高专业人才比例。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人才,鼓励文化旅游产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加快组建文化旅游智库,充分发挥县内外专家在决策咨询、规划编制、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