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单选题1保罗朗格朗首次提出的教育概念是()。A.全民教(江南博哥)育B.终身教育C.教育民主化D.教育现代化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终身教育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是一种旨在强调终身学习、教育整体化、教育民主化和教育革新,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国际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家朗格朗,其主要著作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单选题2.学生的“向师性”和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具有()。A.示范性B.管理性C.传道性D.创造性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学生具有向师心理,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就决定了教
2、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作出好的表率。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单选题3.历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作一个专门的教育术语的教育家是()。.柏拉图B.杜威C.斯宾塞D.泰勒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把“课程”用作一个专门的教育术语而提出。根据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论,他提出学校应开设五种类型的课程: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课程;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课程;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
3、单选题4.培养学生的诚实、忠诚、敬老爱幼等品质属于()。A.私德教育B.公德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政治思想教育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私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养成其在私人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道德行为习惯,如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诚实、忠诚、上慈下孝(敬老爱幼)等。私德通常以家庭美德为核心。单选题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B.德、智、体全面发展C.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
4、义教育理论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达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但从更深层次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全面性”的人的发展,并且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单选题6.当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迟到时,刚进去光线很暗,很难看清自己的座位号,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能看清楚了,这是暗适应现象。这表示我们的视觉感受性()。A.提高了B.降低了C.没有变D.较差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视觉的适应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和暗适应。明适应,又称光适应,是指人眼
5、从暗处到亮处后,对光的感受性逐渐下降的过程;暗适应,是指人眼从亮处到暗处后,对光的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在黑暗环境中,人的视觉感受能力提高了。暗适应所需时间较长,感受性的变化也较大。单选题7.看电影西游记后,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孙悟空形象是()。A.知觉形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具有直观性与概括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题干中对看过西游记后头脑中留下的孙悟空形象属于记忆表象。单选题&
6、初中生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A.动作协调性B.具体形象性C.抽象逻辑性D.辩证逻辑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有时仍起作用,辩证思维开始发展。单选题9.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发展任务为“建立同一感,克服同一性混乱”的阶段是()。A.学前期B.学龄期C.成年早期D.青年期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将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青少年期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各种形象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同时,他
7、们也开始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异同,认识现在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关联。发展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性,发展成功会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目标。单选题10.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奥苏贝尔C.加涅D.班杜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认知理论流派中,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言语学习,即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指非字面的联系,即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实际意义都是相同的;非人为性联系,指内在的、非任意的联系,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起的某种合逻辑的联系。单选题H1.我国教师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8、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OoA. 1994年9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B. 1993年9月10日和2006年9月1日C. 1994年1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D. 1994年9月10日和2006年7月1日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单选题12.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法律是()。A
9、.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基本依据。单选题13.下列教育政策法规文献中属于教育政策的是()。,教师资格条例B.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D.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
10、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教育政策是指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调整的过程。ABD三项属于教育法规。单选题14.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初中学生,学校应当()。A.予以开除B.予以劝退C.勒令退学D.予以批评教育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单选题15.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其确定依据是()。.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B.
11、相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责任的承担能力C.相关当事人的过错性质、程度和悔过态度D.相关当事人的态度与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问答题1体谅模式参考答案: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体
12、谅”即教师要对学生“多关心,少评价”,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问答题2.教育法规参考答案: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其内容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问答题3.幻想参考答案: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
13、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与一般的创造想象相比具有两个特征: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体现了个人的向往和祈求;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不指向于当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创造,而是指向未来,代表个体的愿望。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问答题4.教育法律关系参考答案: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其特征包括: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教育法律关系是
1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或产生总是以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由教育法律规范所决定。问答题5.简述备课的基本步骤。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作好课前准备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课的基本步骤具体如下:(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是每个老师必备的基本功,钻研教材要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掌握学科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所在和全局知识体系结构,另
15、外教师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教学需求。了解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研究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型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等,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既要了解全班的一般情况,又要了解个别差异。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设计教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关注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确定,关注学习方式、方法、工具的确定,关注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强调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强调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与途径,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教师备课要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之前制定出来,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课题的教学时数、教学工具等。课题计划。在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科课程标准上的一章、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的一课,进行全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