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透水事故解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80480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透水事故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煤矿透水事故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煤矿透水事故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矿透水事故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透水事故解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什么是煤矿透水事故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中发生较为频繁的重大灾害事故。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煤矿透水事故有增无减,严重威胁着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矿井透水的主要水源为地表水、地下含水层、老空水、断层导水、岩溶陷落柱水等。矿井发生水灾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技术原因,三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我国大多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可预见的与不可预见的水文地质构造较多。特别是我国石炭纪地质年代生成的煤田,其煤系地层的底部是奥陶纪充水石灰岩,它厚度大(800米左右)、含水丰富、压力高,一旦发生透水,必造成恶性事故。另外,我国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田中古窖、小井星罗棋布,且又无史料记

2、载,现代勘察难以掌其准确位置,煤矿生产中一旦打通它们,很可能会造成事故。技术原因我国煤矿开采起源较早,但真正的发展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煤矿开采才得到了迅速发展。不能不看到,我国煤矿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甚至还很低。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现仍在使用原始的开采方法生产,不仅生产落后,安全也无保证。在矿井防治水上无技术可言,甚至连基本的防治手段都不具备,不懂什么叫超前预防,只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到复杂情况则更难以应对。人为因素人的行为是导致矿井发生水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原因是:人们对水害的认识程度不够;业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乱采乱掘,忽视安全,防治水投

3、资不足;从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不懂水害规律,不知透水预兆,有的即便发现了透水预兆,但存有饶幸心理,冒险作业等,这些都是造成矿井水灾事故的原因。透水事故的预兆(特别预兆)矿难造成的损失严重,影响恶劣,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矿工一旦进入矿井,就会面临着矿场坍塌、设备故障、火灾、爆炸、地下渗漏等突发性事件,这些风险无一不给矿工的生命带来威胁。学习并掌握逃生自救知识,是每位矿工兄弟的必备技能。当发现井下出现如下征兆时,要考虑有透水可能,及时报告,并撤退。煤矿井下有时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突水现象,突水有大有小,情况各有不同。一旦遇有不正常出水现象,我们就应当注意它的特点,以便分析判断水源,尽早采取措施

4、。1、老空水涌出,一般都从上而下,水有色有味,有浅红、浅黄、浅灰等颜色。由于老空水在地下封闭积存时间较长,流出时有臭味,用口品尝,不清淡不爽口,有涩味。突出时瞬时水量很大,其后水量迅速减小。2、地表水渗入井下,其颜色随地表水的颜色而定,雨季洪水渗入井下一般浑黄,有时带有泥沙或地面的杂物,洪水来临时(稍滞后一段时间)水量变大,雨水过后水变清、水量渐小。3、含水层突水。由于自然条件干差万别,其出水情况多种多样。弱含水层突水一般从岩层裂缝中涌出,水量小,水质清澈透明,无味,水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开始稳定,如果不进行封堵,此水会变成长年流水,从而增加矿井涌水量。强含水层突水多发生在深部,工作面靠近断层、岩

5、层破碎带、陷落柱(一种竖向穿透诸多煤层、充填无序的大圆柱形堆积体)周围。强含水层突水一般也有水量由小变大的过程,有的先产生底鼓,从岩石裂隙中渗水,随底鼓和岩石裂缝加大水量变大,水有压力,翻水,由于周围岩石的摩擦开始水呈灰白色,时而变清,时而变灰白色,底板稳定后水变清,水无色无味,清凉可口。随突水口通道的加大,水量急剧上升,随高压水的大量喷出会再次造成岩层破裂,并伴有岩层和水交杂产生的巨响。这时在现场的人员要尽快撤离。4、岩溶水透水预兆。由于岩溶内积水长期侵蚀溶岩,水多成灰色或灰黄色,带有臭味,有时也有挂红现象。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石灰岩溶水时,可能出现顶底板来压、裂隙和柱窝渗水的现象。5、断层水透水预兆。断层破碎带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动的,补给较充分,故称“活水”。所以,很少出现挂红现象,水无涩味而发甜;在岩巷中遇到或接近断层水时,有时在岩绛中可见到淤泥,水较浑浊多呈黄色。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的断层破碎带时,会出现来压、淋水增大等现象。6、冲积层水透水预兆。浅部掘进井筒常遇到冲积层水,采空区顶板冒落,裂隙带沟通冲积层时,也会遇到冲积层水。冲积层水透水特点是,开始水量较少,呈黄色,并夹有砂子,以后便急剧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