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管育模式打造党员教育红色品牌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管育模式打造党员教育红色品牌工作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探索管育模式打造党员教育红色品牌工作报告XX省XX市XX县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积极探索3X3管育模式,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一、突出“三个坚持”提升党员教育质效坚持“三纳三必”高站位推进工作。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全县组织工作要点必提项,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必考项,纳入月度清单化管理必查项,从县委高度、组织角度推进工作。坚持“三审一档”高质量发展党员。联动公安、信访等10余个单位,严把发展党员“预审+政审+联审”关,深入了解发展对象社会关系、政治表现、工作实绩,按照一事一记、一步一审、一人一档方式,建立发展党员纪实档案,实现有序培养、规范管理。坚持
2、“三类多点”高层次培训党员。按照科级党员、机关党员、乡村党员分系统多点位开展系列培训,先后邀请全国知名讲师、优秀党支部书记来县授课5次,组织208名党员干部外赴XX省、XX省实地参训;依托“五老帮教团”“兴海之翼讲师团”,开设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一线培训237场。二、搭建“三个平台”增强党员教育功能搭建多元信息平台。构建以共产党员网、XX党建网、远程教育站点、XX组工、“乡信”手机PP为主干的信息化矩阵,采取“每日一推”“党员夜课”“流动党员大礼包”等方式,推送政策理论、文件会议精神和党务知识962次。搭建多元交流平台。积极构建上下联通、异地联合、内外联动的交流互动平台,助推800余名党员与成
3、都、烟台、邯郸等地党员骨干深入交流,线上线下共商共研党员管育工作,分批开展理论学习16次,分类互动宣讲37次。搭建多元服务平台。推进党员教育与为民服务“双衔接双转化”,2830名党员进入“一专多能”网格员队伍,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开门一件事”等活动,帮解难题823件;161个“党员帮帮团”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万企兴万村”等活动,累计提供便民服务、法律援助等UOO余次。三、深化三项制度”优化党员教育格局深化党员积分制度。实行“一人一表一卡”量化管理,组建“1+3+X”党员教育矩阵,即坚持支部引领,结合党员联系群众、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践诺三项举措,设立政策宣传、帮办代办、人居环境整治等多
4、个服务项目,1288名党员认领责任区块、落实岗位职责。深化党员中心户制度。构建“农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群众户”的网格化组织体系,2881名党员中心户与3万余户群众,建立“一村一特色”服务清单,开展民情调查9000余次,为民服务1.5万余次。深化多彩主题党日制度。聚焦营商环境、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研讨式、开放式主题党日,先后进行学习研讨35场次,组织特色活动60余次,走访企业123家,帮助解决问题57件。四、把握需求靶向培养人才XX县通过校地合作、培训调研、技艺比拼等方式,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培养人才,满足茶产业人才需求。加强校地共建。鼓励XX职专开设茶专业,支持高校与
5、茶产业企业合作,探索“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联合培养”新型学徒制,定向培养茶产业人才,累计输送茶专业毕业生536名。加强培训交流。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深入开展“茶业万人培训工程”,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开展培训调研5期,受益人数512名;依托武夷学院组织50名茶产业人才前往XX参观学习,学员通过走茶山、看栽培、进车间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种茶制茶技艺。加强技艺比拼。实施“百人茶艺师、千人制茶师、万人种茶能手”工程,组织开展茶叶制作、审评、茶艺、新茶饮、品控等茶产业技能竞赛,为茶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已培养中级以上评茶师235人、制茶师1262人、种茶人员3万多人。五、紧
6、盯前景精准扶持企业XX县充分发挥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作用,鼓励茶产业人才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生产链、技术链、产业链优势,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以政策支持。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XX县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以项目带动茶产业发展,帮助谋划、生成项目,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为人才、茶企提供各类资金超IOOO万元。以商标推动。帮助制茶师树立商标意识,推动企业注册商标,打造个性招牌,以人才带企业,以企业带行业、以行业带产业。目前已注册著名商标4枚、知名商标6枚。以技术发展。鼓励茶企业家走出去学习,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生产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咖啡碱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
7、值。如支持汇源集团开发XX佛手茶饮料,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发金花香橡。六、深挖价值用心打造品牌XX县鼓励人才抱团协作,开展学习、交流等方式,挖掘茶文化、茶价值,延伸链条,打造产业品牌。规范管理树形象。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办法,统一标准、统一包装,树立名茶名牌统一形象,深入挖掘XX佛手、闽南水仙文化,提高茶叶品位,推动茶业健康发展。广泛合作助发展。成立茶文化促进组织,与XX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12所高校合作,深度挖掘XX佛手茶营养成分、保健功能等内涵,多角度扩大茶产业影响力,为XX佛手茶市场推广与消费拓展提供科学依据。延伸产业促转型。探索本地特色茶文化,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
8、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茶文化实践、研学基地,开展各类茶文化推广、体验活动,推动茶文化走进万家。如,与饮食文化相融合,打造以XX佛手、闽南水仙为主题的茶餐厅12家;与现有休闲农业结合,打造生态观光旅游茶庄园,建设茶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区5处。县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根据要求,现将县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一、上半年工作总结(一)抓学习、悟理论,突出强化党建引领。一是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定期组织开展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三会一课”,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9、历次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民政相关工作。二是强化政治担当,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局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坚持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程,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部署要求,结合全局中心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日常有检查、年度有考核。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建工作有关精神,总结党建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好举措。四是制定印发2023年全县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聚焦民政实际,持
10、续强化专项监督,推进村居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二)建机制、查漏洞,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按照县委要求,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根据局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以党组书记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二是及时印发关于做好全县民政系统2023年意识形态管理重点工作的通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研判并部署民政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三是根据县委宣传部下发的意识形态领域“三重“包保任务清单,积极开展民政领域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
11、明确专人负责,结合民政实际差缺补漏,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四是开展局属各支部、单位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强化民政系统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进一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三)严措施、强管理,切实抓好民政系统疫情防控。一是强化防疫工作组织领导。持续强化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在做好民政领域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根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调度,我局积极响应,分三批次抽调局17名青年党员中层干部下沉至黄池镇三星村、和县、市经开区两个隔离点,开展社区防控、疫情筛查、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切实发挥
12、民政兜底保障职能,把履职担当写在战“疫“一线。二是强化防控措施闭环管理。严格落实省民政厅6个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以及相关通知要求,扎实抓好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救助管理、殡葬服务、婚姻登记、彩票销售等六大类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救助关爱精准高效。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了解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群体家庭生活状况,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作用,进一步优化临时救助申请审批程序,简化办事流程,缩短资金发放时限。以“一老一小”“一弱一残”为重点,督促指导各乡镇(园区)及时了解、重点关注辖区内老弱病残幼和
13、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四)托底线、解急难,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网络。一是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修订出台2023年城乡低保实施方案2023年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方案2023年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方案,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同时自年3月起,将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审核确认权全面下放至乡镇(园区)。2023年16月全县城镇低保对象1650户人,保障面为2.17%,人均月补差502元,累计发放资金万元;农村低保对象7188户9239人,保障面为2.69%,人均月补差493
14、元,累计发放资金2740.33万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998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278人、分散供养对象1720人,累计发放资金1161.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万元),发放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护理补贴284人37.3万元;实施城乡居民临时救助729人次,救助金额90.4万元,及时缓解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二是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建立与乡村振兴部门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等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落实好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目前已将
15、55户125人困难监测对象纳入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资金64204元,对13户32人次困难监测对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8800元,切实缓解困难监测对象的临时生活困难。三是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化保障。制定xx县2023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规范申请审批程序,明确保障对象、范围,及时组织人员开展走访调查、完成审核审批,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孤儿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截止6月底,全县共有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8名,供养标准为:散居每人每月115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月元,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69.46万元。四是巩固精准施补专项行动成果,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复核机制。对本县申请人的残疾状态、纳入低
16、保情况、生存状态等开展定期动态核查,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准确、及时、可靠。完成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任务。截止6月底,全县共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领取人员3656名,其中:一级、二级残疾人2394名,补助标准是每人每月70元;三级、四级残疾人名,补助标准是每人每月60元,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34.27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990名,累计发放资金148.9万元。五是规范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县民政、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了常态化的街面巡查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积极开展流浪乞讨源头预防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三级救助网络作用,县救助站建立返乡人员台账信息库,各乡镇(园区)建立走访制度。截止6月底,共计救助54人次,救助资金17.11万元。(五)抓改革、补短板,加快完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