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2 .了解作者是怎样获取各种新闻事实,思考作者是怎样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3 .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4 .见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伟大时刻,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教学重点】1 .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2 .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教学难点】1 .了解作者是怎样获取各种新闻事实,思考作者是怎样组织各种新闻事
2、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2 .见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伟大时刻,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出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纪录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此次战斗机着舰的震撼场面。过渡:同学们,曾经有外国专家高傲地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但是我们中国人不仅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拥有了辽宁号航母,还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战斗机成功着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篇新闻通讯一起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二、夯实基础1 .字词正音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
3、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把读音标注出来,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着(zhu6)舰浩瀚(hn)舰载(zai)机娴(XiGn)熟咆哮(XidO)舰艇(wei)镌(juGn)刻震(不是“振”)耳欲聋(I6ng)一丝不苟(gu)弹(dan)精竭(ji6)虑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2.新闻通讯定义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社、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种类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通讯的写作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
4、)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5)议论色彩较浓。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明确新闻通讯的定义、特点等,拓展学生视野。过渡: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训练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的场景。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台这一最佳位置采访,得以从这个最佳视角见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全过程,掌握了舰、机两方面的大量新闻事实。具体而言,包括观察所得的事实与记录所得的事实。除此之外,作者还搜集了一些与航母舰载机着舰有关
5、的资料,掌握了“非现场”的事实。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 .探究任务在这篇通讯中作者是如何组织自己获取的事实的?2 .探究方法(1)快速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的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何、为何),梳理本篇通讯的来龙去脉。(2)给文章分分层次,从结构上看看作者是怎样将采访到的新闻事实组织在一起的,理清作者的思路。3 .成果展示预设:作者在1-2自然段中先介绍了本次舰载战斗机试飞的环境和工作人员所做的准备。在3-4自然段中补充交代了本次试飞的重大意义和艰难程度。文章写到这里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令读者迫切地想知道试飞情况究竟如何。5-21自然段则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降落
6、的全过程,通过紧凑的对话和细节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第22自然段回顾了我国舰载战斗机上舰从零开始的研发之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此次战斗机成功着舰的不易。23-26自然段作者描写了人们与飞行员一起庆祝这一胜利的情景,再次肯定了此次成功的重大意义。4 .活动小结从文章使用的材料来看,紧扣中心,不蔓不枝,足见作者选材之严。全文以观察所得的事实(舰载机着舰的全过程)构成主干框架,以记录所得的事实(主要是文中人物说的话)作为精彩的细节,以搜集来的材料作为现场采访所得内容的延仲拓展,突出所报道的事件的意义与价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材料安排的技巧,为下一步写新闻稿打好
7、基础。(二)合作探究一1 .探究任务作为一篇新闻作品,本文是如何打动读者的?2 .过程安排(1)从内容上看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牵动读者的心的。(2)从写作手法上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不断引起读者注意,从而打动读者的。(3)从情感上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引人入胜、打动读者的。3 .成果展示(1)这篇通讯内容编排层次感强,对新闻事实的组织安排完整有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通过一系列背景资料的穿插介绍不断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牵动着读者的心。(2)这篇通讯的现场感强,通过反复的渲染、蓄势及精彩的细节描写,营造了引人入胜的现场氛围。(3)这篇通讯价值感强,几处插入的背景资料显示了
8、新闻事实的重大意义和报道的价值,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也能够打动读者。4 .活动小结新闻作品想要打动读者,主要依靠事实的力量,而不是依靠抒情性的语句。本文之所以能打动读者,主要因为作者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通过反复的渲染、蓄势,营造训练现场的氛围,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从期待到紧张到彻底释放的心理过程,从而受到情感上的冲击。用多种方法表现舰载机着舰的困难,增大情感冲击的势能。花较多笔墨描写舰载机着舰后人们的情感爆发,以感染读者。这可以说是在事件的层面上让读者“动情”并“共情”。第二,明确舰载机着舰对于中国海军的意义,对于近代以来长期落后、被人蔑视的中华民族的意义。通过深化读者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激
9、发出读者心中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之情,将读者的“个人感情”升华到“民族感情”的层面,从深层次打动读者。设计意图:引导学品味通讯的语言,领会通讯中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过渡:这篇通讯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和精妙的比喻,有些地方镜头感十足,有人认为本文属于新闻特写,但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过程中,本文被定位为“报纸通讯”。(三)合作探究二1 .探究任务本文究竟是通讯还是新闻特写?2 .探究方法(1)回忆一下“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课学到的新闻特写的特点。(2)从内容选取的角度比较一下本文与“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的区别。(3)从结构上比较一下本文与“飞天凌空”
10、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的区别。3 .成果展示预设:本文的故事性并不强,也确实使用了不少新闻特写的手法,如定格画面、细致描写等,但这并不等于本文就是一篇新闻特写。一方面,本文中的故事有比较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结构:战舰航行、等待战斗机是开端,舰机协调、准备降落是发展,战机下降、成功着舰是高潮,人群狂欢、争相合影是结局;另一方面,新闻特写一般集中描绘一个场面或瞬间,本文则包括了多个场面、多个瞬间。因此,本文是一篇通讯。4 .活动小结新闻体裁的区分有其稳定性,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的写法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新闻体裁之间的边界正逐渐变得模糊。有的研究者甚至主张将新闻体裁只分为
11、消息与通讯两种,来适应“体裁融合”的现实。近年来,这种“场景组合”式的通讯写法越来越常见,也涌现出了包括今天,我们豪迈受阅(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胜利的号角,和平的宣示(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等在内的一批佳作。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新闻通讯与新闻特写的不同之处,明白新闻通讯这一新闻体裁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新闻通讯的镜头共同见证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伟大历史时刻。我们为这次成功喝彩!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祖国军事实力在一代代人的默默努力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
12、识,增强爱国情感。五、拓展延伸阅读“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一文,与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作比较,想一想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的异同。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航天人为了祖国硬实力不断强大而做出的贡献,同时感受一下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之间的异同。六、布置作业1 .课堂作业:参照教材中“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文的旁批,从新闻特写的角度对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进行点评,再写两处旁批。2 .课后作业:参考教材第9页的补白、第16页的表格,整理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三种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并填入下表。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三种新闻体裁的对比让学生清楚每一种新闻体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