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创走廊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科创走廊建设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为深入推动产创融合,加速创新要素集约集成供给,构建“苗圃一孵化一加速一园区”创业孵化链条,打通创新载体区位限制,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整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全市重点板块科技创新水平,推进“科创走廊”规划建设,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创新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突出“集约化”和“高质量”,围绕“产业+科创”,赋能园区“二次创业促进区域科创资源共享、产业平台共建、经济发展共赢。力争到2025年,分别围绕各大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一个科技型
2、“块状经济”或“产业链条”,使之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和“辐射区”。(二)建设目标到2025年,“科创走廊”建设成效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创新协同机制基本建立。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科技孵化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一体化布局初步形成。区域内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以上,新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IOO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以上,新引进本科以上人才800人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三站三中心”20家以上、重点实验室3家以上,新增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300项以上。2
3、023年主要任务:成立市“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立足现有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整合优化区域专项扶持政策,推动设立科创基金。招引5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招引本科以上人才150人。培育省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各1家,推进现有科技产业综合体分别与1至2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推进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二、空间布局按照“核心驱动、点轴推进、协同联动、错位发展”总体思路,打造“一轴三区多点”空间结构,形成串联高新区、城南新区、卸甲镇(农科区)东西向带状空间,推动“科创走廊”东扩北延,辐射联动开发区、镇等乡镇园区,形成
4、“一片多点”的“科创走廊”空间格局。“一轴”:即省道沿线东西向、联结主要科创节点的要素集聚带,是空间联结、产业联动、功能融合的主轴线,创新节点功能溢出、生活服务共享的主要联系带。“三区”:以高新区、城南新区、卸甲镇(农科区)为主体,立足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联动推进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区、科技创新核心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多点”:强化创新支撑和服务,推动全市创新板块统分有序、集成共享。以人才和载体为核心,完善区域“引才、聚才、用才、留才”各项政策。全力推动智慧照明、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农业科技等专业孵化平台建设,推动各产业跨区域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三、重点任务遵循“差异性、互补性、协同性、集约性
5、、成长性、驱动性”建设思路,按照“八个一”(一个明确的产业定位、一个专业化的运营团队、一个配套齐全的物理空间、一套完善的扶持政策、一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一批在孵科技型企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一个产业化基金)要求,突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空间规划和资源集约共享,充分发挥科创载体平台为“产业链”科技赋能的“链芯”作用。深化创新项目与人才引用一体化运作模式,把集聚资源、用好人才、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出效益作为项目实施的落脚点,全力推进“政、产、学、研、金、商、介、用”的广泛深入合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聘请专业战略研究团队,绘制产业创新图谱,加强产业创新战略规划布局,系统梳理我市重点产业链上的
6、技术堵点、痛点、断点,制定产业前瞻技术攻关计划,面向全国大院大所开展“揭榜挂帅”、重点攻坚,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明确“科创走廊”产业创新功能定位,围绕“3+3”产业布局,发挥科创平台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科创载体“双招双引”承载力,促进产业强链、补链、扩链。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孵化基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专业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高水平建设智慧照明、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产业创新孵化平台。2023年10月前完善制定“科创走廊”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产业创新规模效应显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
7、,各乡镇园区)(二)加快建设“众创社区”o制定“科创走廊”空间布局规划。按照省级“众创社区”建设标准,打造“科创走廊”创新板块,实现创业功能、产业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有机融合。突出集约性与协同性,着重提升现有平台载体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现有孵化器、加速器及产业园规划定位。按照各乡镇园区发展现状、产业特色,推进共建共用“飞地”科技产业综合体,不断提升对双创人才的吸引力,有效提升产业创新支撑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科技局、人社局、资规局、住建局,各乡镇园区)(三)提升专业孵化水平。根据产业规划与功能定位,通过共建、托管、品牌输入等多种形式,引进相匹配的科技产业综合体专业运营机
8、构。建立项目职业经理人制度,培养建立专业运营管理队伍,提升科创载体专业孵化功能。鼓励运营机构积极开展技术交易、股权投资等市场化增值服务,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科技孵化规范体系和市场化的运作收益机制。让“房东”成为“股东”与“合伙人”,对运营机构和入驻企业开展绩效评价和奖励支持。引入产品研发、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基金创投、金融服务等机构平台,打造高效便捷统一的产业服务生态,构建区域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2023年,启动建设“国家道路照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到2023年,相关建设主体完成专业运营管理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国投公司、市监局、金融监管局,各乡镇园区)(四)实现区域创新
9、协同。打通创新载体区位限制,实现科技人才与产业资源高效整合、深度融合,使科创平台发挥“链芯”的科技赋能作用。深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探索产业合作、税收分享、一体化统计新模式,以创新政策驱动产业创新。推进“飞地经济”新模式,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适度超前,支持布局“离岸孵化”,构建、完善“应用型研究院(实验室)+孵化园+特色产业园”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统筹优化重点产业创新布局,推动“科创走廊”创新资源与成果辐射共享。围绕产业链培育,全面导入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启用一批“三站三中心”。2023年,达成“产业链”校地校企合作100项。到2025年,全市特色产业集群全
10、部建成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商务局,各乡镇园区)(五)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拓宽科技金融支持渠道,打造“科创走廊”科技金融平台和产品,支持科技成果和创业项目落地。设立科创基金,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创业项目。借助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社会资本,积极引介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科技成果落地孵化。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实施股权激励与股权交易,探索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支持项目引进与产业导入。2023年,启动设立科创基金,省股权交易中心科创板挂牌企业达10家;到202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家以上。(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金融
11、监管局、国投公司、发改委、科技局,各乡镇园区)(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链招商、创新链招商和资本招商,引培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大、产业带动性强的企业。重点布局以科技研发为载体的实验室、以文化创意为载体的工作室、以软件信息服务为载体的办公室“三室经济”。深入推进“智改数转”,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动构建全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设立“科创走廊-高新技术企业育成中心”,引导照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组织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2023年,招引5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新增高企20家以上;到2025年,新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
12、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全市高企总数达3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市监局,各乡镇园区)(七)建设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高校,平台+团队,政策+基金,园区+集群”的模式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探索“高校参与、企业参股、政府配套、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创新联合体。着力提升现有校地创新联合体运营达效,推进“离岸孵化”。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及其后方高校科教资源,实施科技人才“揭榜挂帅”专项行动,建立“科创走廊”技术交易市场,加速科技成果引进、转化与产业化,通过创新“朋友圈”构建创业“生态圈”。启动建设“科技创新云平台”、“光储充产业与智慧照明产业”创新联合体,举
13、办“科创走廊”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农业科技园建成“1+N”的创新联合体。(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园区)(八)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在科技招商中“引进能人在产学研合作中“发现能人”,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中“用好能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为“科创走廊”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推动“人才新政”10条落地见效,对高端人才、紧缺人才、本土人才实行差别化、多形式奖补,在购房、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重点予以支持。深化柔性引才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引进计划,吸纳高校毕业生到科创载体创业就业,增强人才储备资源。整合现有商住休闲、教育医疗、科技
14、研发、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科创走廊”人才公寓、人才服务楼、人才会客厅。2023年,整合完善全市人才公寓建设规划,启动人才社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各乡镇园区)四、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乡镇(园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注重建、管、招、运相结合,建立部门、乡镇(园区)会商机制,以及科技规划评估和调整机制,完善科创载体发展指标监测及定期督查通报等制度,形成区域联动推进格局。(二)集成政策支持。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加强相关部门的创新投入与协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形成多元投入体系和风险收益共担机制。设立市本级科技创新券、人才政策“一卡通”,推进区域内互认互通。探索风险补偿、后补助、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税收激励等多样化的创新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建立健全财政科技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三)营造创新文化。加大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以培养造就双创人才为重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创新尽职免责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创新探索、宽容科技创新失误、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制度。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努力创造公平、竞争、合作的创新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