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颈部淋巴结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93807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颈部淋巴结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外科颈部淋巴结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颈部淋巴结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颈部淋巴结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颈部淋巴结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是颈部淋巴结因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中医称“凛疡”。病生于颈侧,位属肝胆。肝郁气滞,津液凝聚为痰,阻于经络而成。痰气久郁可以化火伤阴,出现阴虚内热证候。亦有肝肾阴虚之体,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者。本病为一种阴证,未化脓的不易消散,已化脓破溃的往往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诊断】1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开始在颈侧胸锁乳突肌前后可触到黄豆大到鸽蛋大核状肿块,光滑坚实,推之移动,皮肤不红不热,亦无疼痛。2 .核块逐渐增大增多,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不移。皮肤微红、微热、微痛。肿块变软有波动感时,表示已经化脓。3 .脓肿破溃,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分泌物。疮口呈潜行边缘,皮

2、肤呈暗红色,久不愈合,形成窦道或溃疡。4 .初起全身不明显,病情发展后,则可出现消瘦、乏力、低热、盗汗、食少等症。5 .本病应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癌症转移等颈部淋巴结肿大相区别。诊断不明时,可作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结核菌素试验、肺部透视等作为参考。必要时作病理切片、穿刺抽取分泌物作涂片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痰气凝结见于病的初期。颈侧核块坚实,少则一枚,多则累累成串,无明显自觉症状和全身症状。治法:疏肝行气,化痰散结。方药举例:舒肝溃坚汤加减。柴胡、当归、赤芍、夏枯草、僵蚕、香附、百部各IOg,海藻、石决明、猫爪草各15g,炮穿山甲、红花各5g。2 .阴虚内热核块化脓或溃

3、破脓水淋漓,午后潮热,两颔发红,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化痰解毒。方药举例:清骨散合消摞丸加减。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知母、玄参、夏枯草、百部各10g,连翘20g,牡蛎30g,川贝母粉(吞服)Igo3.气血虚损摞疡长期不消或久溃不愈,饮食减少,面色少华,精神倦怠,虚热不退,脉虚数无力。治法:补益气血,解郁化痰。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加香附、大贝母各10g、桔梗、陈皮各5g。二、中成药夏枯草膏每次20m1,每日34次。适用于痰气凝结者。小金丹每次12粒,每日2次。适用于痰气凝结者。消摞丸每次5g,每日3次。适用于痰气凝结者。六味地黄丸每次9g,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内热者。人参养

4、荣丸每次9g,每日2次。适用于气血虚损者。三、局部处理1对未化脓的核块,贴阴消膏或阳和解凝膏。2 .脓肿波动明显者,应切开引流,同时清除脓腔内的坏死组织。3 .对已化脓破溃的,用升丹、五五丹提脓拔毒祛腐。如系窦道则用桑皮纸捻蘸上药粉插入引流;脓腔引流不畅者,应扩创引流,撒布药粉。至坏死组织祛除干净,肉芽新鲜,再用九一丹至疮口愈合为止。四、简易方药夏枯草、蒲公英各30g,每日1剂煎服。鲜芋芳煮熟,蘸糖做点心服,或用芋芳做菜吃,或将芋芳切片、晒干、磨粉,加糖用开水调服。有化痰、软坚、解毒、生肌的作用。猫爪草30g,黄黄15g,黄酒15m1,每日1齐J,煎水兑黄酒服。五、针灸疗法在肿块上及其四周,用温针灸,35天1次。用隔蒜灸、隔姜灸法,灸百劳、肩井、肘尖及瘪疡局部,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日1次,先连灸34天,以后每隔1天灸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