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6S管理试行.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94818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6S管理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司6S管理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司6S管理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司6S管理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司6S管理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司6S管理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6S管理试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9XX公司6S管理(试行)1 .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2 .范围: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储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3.定义:3. 1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物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粉尘等),物的因素一般包括:厂房维护,灯光照明,噪声,取暖、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4. 26S:指的是由6S的日文SE1R1

2、(整理)、SErr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这六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简称为“6S”。5. 3整理: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6. 4整顿: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摆放整齐,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找需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7. 5清扫: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8. 6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

3、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9. 7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10. 8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4.职责:11. 1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o4. 2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质管。5.作业内容:5. 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5. 2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

4、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的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作业的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以“联络单”的形式提出,经部门主管审查、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营造适宜与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同时考虑以下因素:5. 2.1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公司内人员的潜力;5. 2.2安全规则和指南,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5. 2.3人机工程;5. 2.4工作场所的位置;5. 2.5与社会的相互影响;5. 2.6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5. 2.7卫生、清洁度、噪

5、声、振动和污染。5. 3工作环境区域划分:以生产中心为主导召集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5. 4组建6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以生产中心为主导召集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组成6S检查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并于每月一次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车间、厂房(包括办公室)等工作环境区域按公司工作环境区域规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6S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6S检查表”中,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按不良整改通知单中“要求相关缺失责任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于下次进行6S检查时

6、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5. 5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5. 5.1地面上的环境要求:5. 5.1.1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5. 5.1.2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输送带、推车、台车、叉车、机器、设备、工装、模具、夹具、物品等;5. 5.1.3没有闲置于各生产车间的清扫用具、垃圾桶、材料箱、纸箱、容器、油桶、漆罐、油污等;5. 5.1.4工作场所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如: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烟灰缸、纸屑、杂物等。5. 5.2通道的环境要求:5. 5.2.1通道宽度要求:A)、人行道:1.0米以上;B)、单向车道:最大车宽+0.8米以上;C

7、)、双向车道:最大车宽X21.0米以上。6. 5.2.2通道规划的颜色要求:A)、通道线颜色:黄色。a)、通道线表示法:用黄色胶带粘贴或黄色油漆涂刷。B)、通道线颜色度宽:a)主通道:10cm;b)次通道或区域线:5-7cmo5.5.2.3通道的其它要求:A)、尽量避免弯角,考搬运物品的方式采取最短距离。B)、通道的交叉处尽量使其直角。C)、左右视线不佳的道路交叉处尽量予以避免。D)、在通道上不可停留和存放任何物品。E)、要时常保持通道地面干净,有油污时应立即清除。F)、安全出口必须畅通,不可堵塞,并且要有“安全出口”标示。5.5.3工作场所的环境要求:5.5.3.1使用拖把、扫把定时清扫工作

8、场所/车间/厂房的地面、塑料板、工作台、机器设备、测量设备等。5.5.3.2工作场所内不可放置3日内不使用的物料。5.5.3.3零件、产品或材料应将其置于周转车上或塑料筐或其它容器内,不可直接将其置于地面上,并且对其要有一定的标识。5.5.3.4零件、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不可掉于地上。5.5.3.5经常清理地面,使其清洁、干净,不可有油渍(油污)或水渍。5.5.3.6消防栓与公告栏前均不可有障碍物。5.5.3.7工作场所内不可有“没有必要”的架子或障屏影响现场的视野。5.5.3.8车间现场车行道、人行道及安全通道要畅通,地面应平整无破损。5.5.3.9地面、墙壁、工具箱内外,工

9、作台上下,塑料板和机床内外均需保持整洁,无散落套圈,机床周围不准放置与本机台无关的物品。5.5.3.10检测仪器、器具、标准件应放置有序,位置适当,便于使用和操作,防止变形和工序磕碰伤。5.5.3.11工位器具(工具箱、工作台、踏脚板、在制品塑料/筐板等)均需按规定位置摆放,不能超出规定的标准线。5.5.3.12工序间产品要摆放整齐,在加工摆放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受损,并及时交检,做好防护。5.5.3.13工作间内严禁吃零食,吃饭,看书刊杂志,不准将雨具带入工作间;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换好鞋后方可进入表处车间。5.5.3.14厂区内严禁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5.5.3.15生

10、产现场不准穿拖鞋(表处除外),不准穿高跟鞋,穿好工作服,佩戴工作证上岗,不可放置私人物品(可在某区域集中放置)。5.5.3.16对暂时不用的物品,全部清理出生产现场。5.5.4工作区域的标示要求:5.5.4.1区域线的颜色规定:A)、合格区:绿色油漆或绿色胶带,5cm宽。B)、不合格区,可疑品区或安全警戒线:红色油漆或红色胶带,5cm宽。C)、待检验区域、定位线或通道线等:黄色油漆或黄色胶带,5cm宽。D)、办公区、工作区、作业区域,待作业品区域等:白色油漆或白色胶带,5cm宽。5.5.4.2区域定义:A)、合格区:指专用来存放本制程检验员判定为符合检验标准及规定要求之物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

11、视场所需要而定。B)、不合格区:指专用来存放本制程检验员判定为不符合检验标准及规定要求之物品存放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C)、可疑品区:指专用来存放因无标识或标识不完整而无法辨别产品名称种类或无法明确产品状态(合格或不合格)之产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D)、待检验区:指专用来存放等待本制程检验员检验的物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需要所而定。E)、暂存放区:指因需流入下一流程或等待电梯或等待出货等物品暂时存放的区域,暂放时间限为一周内,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F)、工作业区:指某一流程正在或即将作业的区域,如进货检验区等,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G)、X放置区:

12、指用来定位某些非质量体系类物品的区域,为了现场的整体美观,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如清洁用具放置区、文件柜放置区、报废产品放置区等。5.5.5在制品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5.5.5.1严格规定在制品的存放数量和存放位置。确定工序交接点、生产线和生产线之间的中断点所能允许的在制品标准存放量和极限存放量,指定这些标准存放量的放置边界、限高,占据的台车数、面积等,并有清晰的标示以便众所周知。5.5.5.2在制品堆放整齐,先进先出。在生产现场堆放的在制品,包括各类载具、搬运车、栈板等,要求始终保持叠放、摆放整齐,边线相互平行或垂直于主通道,既能使现场整齐美观,又便于随时清点,确保在制品“先进先出

13、”O5.5.5.3合理的搬运。放置垫板或容器时,应考虑到搬运的方便,有可能时,应利用传送带或有轮子的容器来搬动。5.5.5.4在制品存放和移动中,要慎防碰坏和刮痕,应有缓冲材料将在制品间隔以防碰撞,堆放时间稍长的要加盖防尘盖,不可将在制品直接放在地板上。5.5.5.5不良品放置场地应用红色标签予以标示。如果将不良品随意堆放,容易发生误用,所以一旦将产品判定为不良品时,应立即将其放置于指定的场所。5.5.6机器设备(包括测量设备)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5.5.6.1建立机器、设备的责任保养制度(包括:机器、设备的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制度),并定期检查机器、设备润滑系统、油压系统、空压系统、电气系

14、统等;每一台设备都要有保养记录,设备使用者及管理者均需作明确标7JOA)、检查注油口、油槽、水槽、配管及接口、各给油部位;B)、检查电器控制开头紧固螺丝,检查指示灯,转轴等部位是否完好。C)、对松动的螺栓要马上加以紧固,补上不见的螺丝、螺母等配件。D)、对需要防锈保护或需要润滑的部位,要按照规定及时加油保养。E)、更换老化或破损的水管、气管、油管。F)、清理堵塞管道。G)、调查跑、滴、冒、漏的原因,并及时加以处理。H)、更换或维修难以读数的仪表装置。I)、添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压鞋、绝缘手套等)。J)、要及时更换绝缘层已老化或被老鼠咬坏的导线。5.5.6.2建立机器、设备的操作指导书,要

15、求所有人员按规定对机器、设备进行操作,并扫除一切异常现象。A)、工艺应指导及制定相关指导书,明确机器、设备的清扫工具、清扫位置、加油润滑基本要求、螺钉卸除紧固方法及具体顺序步骤等。5.5.6.3生产现场、各车间的设备摆放须整齐、干净。5.5.6.4不可有短期内(二周内)不使用之设备存放于生产现场、各车间,如有则需以“待修理”或“计划停机”等标牌进行标识。5.5.7材料、物品及料架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5.5.7.1材料、物品摆放须整齐,并以标示牌作明确标识。5.5.7.2材料、物品须有专门的存放区、放置区。5.5.7.3料架须摆放整齐,并且牢固。5.5.7,4常用的料架上不准放置有好几年或很久没有用过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零件、配件等;5.5.7.5料架上不准存放呆料、废料或其他非材料的物品;5.5.7.6料架上不准有好几种材料、零件、配件等混淆放在一起;5.5.7.7己生锈或变质的材料或零件、配件不准放置于料架上;5.5.7.8不用或不能用的模具架、料架等不准随意放置在非放置区;5.5.7.9不用的物品不准随意放置在料架上或与料架上的物品参杂放在一起;5.5.7.10料架使用的空间尽量规划妥当,以免造成料架的空间浪费。5.5.8仓库、储存室的环境要求:5.5.8.1仓库、储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