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思 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问题意思 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专业.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培养问题意思优化课堂教学摘要: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思考的开端。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使学习者主动地参与,主动地学习。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掌握方法,让学生善问;使用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爱问;积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养成常规,让学生常问。关键词:问题意识民主问题情境质疑方法评价问题意识是指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J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苹果为什么落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始于“霉菌
2、菌落周围为什么没有细菌”等等。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审视传统的科学教学,我们的观念总是强调确定性,排斥可能性,只重视教师提问,而忽视学生提问。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不敢问、不会问、没的问。问题意识淡薄,提问能力较低,严重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无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
3、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真情实感,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时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都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还有当学生提
4、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求,引起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时,教师也应该先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学生敢提问的勇气。否则即使老师不责怪提问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的嗤笑置之不理,同样也会挫伤提问学生的自尊心,也许还会导致该学生从此以后在课堂上沉默下来。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便会养成,学生才能敢于质疑、勇于争论、善于思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他们主动参与的热
5、情和表现欲望才会被大大激发。教师放下架子,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才能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摒弃那种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学生才能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乐问。1、在实验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将大试管中加入三分之二
6、左右的水,再将一只小试管慢慢放入大试管中,此时会排出水,试管慢慢下降,倘若将大试管迅速倒立起来,学生会认为小试管肯定往下掉,然而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小试管却是沿着大试管慢慢向上爬。太神奇了!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2、联系STS(科学、技术、社会)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会觉得具体、亲切和具有现代感,同时反作用于STS,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科技、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例如在学习机械运动以前,可先介绍同步通讯卫星、战斗机的空中加油、神七的飞天等;3、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小小称坨压千斤”,“坐地日行八万里”,“龙生
7、龙、凤生凤、生了老鼠会打洞”,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选择的的问题情境素材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但又是学生经努力可以达到的位置,也就是要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还要注重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创设真实情景的办法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如:学习燃烧和灭火的原因时,燃着的木条,用嘴一吹,火熄灭了?赤壁之战时,风助火势,却越烧越旺;为什么风有时灭火有时却煽风点火?三、掌握方法,让学生善
8、问一、然而课去教学中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是应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掌握提问题的方法是会提问题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1、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起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2、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问。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水进入的量为什么会少于1/5呢?哪些因素有影响,
9、又如何去改进呢?3、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这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例如学习压强知识时,压力与重力的有什么区别?适时点拨引导,指出力的比较可以从力产生的原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进行比较。4、引导学生在联想中质疑。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还可能是有因果关系。如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学生知道鱼在不同的水层间运动是靠改变鱼鳗的大小实现的,那潜水艇在不同的水层间运动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5、分析与综合。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
10、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如,指出自行车设计中有哪些与摩擦有关,知道这些就必须了解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当然,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不要为提问而提问,要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尽可能清楚明白地表述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提出抽象程度较高、较深刻或具有独创性的问题,使提问切实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四、使用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爱问发展性评价关注被评价者问题意识的培养,关注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关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其成长与进步的状况。教师应根据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的现状,以“发展性评价”为手段,引导学生在认识上
11、明确“提问题”的意义,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运用有声语言,如“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你是怎么想的”、“跟大家说说你的想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等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论学生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是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兴趣的有效手段。我认为,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前、课后都要注意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让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俳”情景,才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使学生问题意识的显现与
12、发展获得环境的肯定和支持,让他们在“提问题”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问题串识O心,后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提问往往比教师更具想象力,也可能会提出具有创新个性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其实,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思想,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师、学生均能得到发展。五、积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养成常规,让学生常问。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意识到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让“问题意识培养成为教学中的常规,那么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强化。1、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每节课,课前预习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出几个自己认为很重要的问题
13、。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2、课中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问题有深有浅,也有很多学生问题相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问题,确定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教学就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3、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随着课堂的逐步深入,学生课前、课中提出的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解决。但是,课堂的学习只是解决了一些比较“常规的问题书本中还蕴涵着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问题就得不到发现,学生的问题探究就不会深入。因此,每节课后,教师都应当让学生再次探究、交流、对话,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增长。如在学习密度内容时,对于密度的测量只讲测
14、密度的基本原理,至于用什么方法、用到哪些器材以及实验步骤让学生自己课外去研究。结果学生概括出了将近十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开展科学探究,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参考文献:课堂提问艺术刘显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中学科学教育陈志伟,贾秀英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万福,于建福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