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嫦娥奔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嫦娥奔月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班嫦娥奔月教案大班教案嫦娥奔月1由来:刚刚度过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假期,孩子们还沉浸在吃月饼、看月亮的喜悦之中。我班幼儿大多数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但还有一半左右的幼儿固定拍感不强,节奏创编也是新的尝试。目标:1、根据歌曲律动,感应并表现歌曲中的上/下行。2,通过二声部合奏提高幼儿节奏的稳定性。重点:感应上/下行难点:顽固伴奏的创编准备:丝巾、飘带(皱纹纸条)、节奏棒、铃鼓过程:一、准备部分:1、幼儿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敲节奏棒走进教室。2、故事导入:嫦娥吃了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药,吃了一颗不够,她又吃了笫二颗我们跟着音乐听一听,嫦娥吃了两颗仙丹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二、音乐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聆听
2、歌曲,并拍出固定拍。(提问:嫦娥偷吃了几颗仙丹?吃过以后飞到哪?)2、再次聆听歌曲,根据啾词创编单人舞蹈,并在最后两句做滚手上、下行,感知音阶上行和下行的走向。(提问:老师在歌曲最后两句做了什么动作?)3、双人律动:幼儿两人一组,手持纱巾(彩带),模仿嫦娥做飞翔状;在歌词最后两句处,运用肢体表现音阶的上下行。三、顽固伴奏1、出示十六宫格节奏:塔踢踢塔塔2、请小朋友给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起来发出好听的声音,如晤七七唔唔,小朋友和他一起拍一拍,读一读。3、老师也给小音符起个好听的名字:”塔踢踢塔塔”幼儿跟着拍读。4、语词创编:用出示的节奏,创编语词。如“飞上了月亮”四、乐器演奏1、全体幼儿分为两组,
3、一组拿铃鼓和一组拿节奏棒。2、分组练习:铃鼓演奏固定拍,节奏棒顽固伴奏。3、尝试两组合奏。五、集体表演:听音乐做律动反思:今天是我们班奥尔夫的第一次活动,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可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除了感到新奇好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孩子的好奇心太强,常规没有建立。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到音乐教室上课,所以对于这个新环境,孩子们感到很兴奋、很好奇,再加上与以往上课不同的组织形式,孩子们的兴奋劲就全部显现出来,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有的喊着,有的叫着活动一度呈现混乱状态。第二、活动前幼儿的经验准备不足。之前,孩子们虽然也使用过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但对每一种乐器也只是停留在见过、玩过的
4、层面,而并没有深入的探究这种乐器到底怎么演奏?它适合什么样的节奏等问题,所以孩子们拿到乐器后,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都来了,这敲敲、那打打的,根本就不听老师说什么了。第三、幼儿的.稳定节奏感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我就发现,我班幼儿的稳定节奏感不强,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跟着音乐的节奏用肢体语言做律动,大多数孩子,虽然也能参与到活动之中,但节奏感并不强,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的培养。改进措施:1、逐步建立孩子的音乐活动常规,从练习怎么坐开始,逐步到乐器的取放和使用。2、给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孩子一种乐器一种乐器的探索:探索乐器怎么发出好听的声音?适合演奏什么样的节奏等等。3、在日常的音乐活
5、动中,多让孩子拍一拍,瞧一瞧,逐步培养幼儿的稳定节奏感。大班教案嫦嫉奔月2活动目标:1、欣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2、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嫦娥。3、运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油画棒涂色的方式作画。4、能表现出嫦娥的发饰、衣饰及动态特征。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6、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活动准备:相关课件、黑卡、银线笔、油画棒。活动过程:一、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二、提问:1、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非常爱美2、她最怕什么?怕自己老了、不美了3、她是怎样变成神仙的?4、你认为她在月宫中生活的愉快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嫦娥的理解)。三、请幼
6、儿观看课件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看。1、观看嫦娥的发型及衣饰特点。嫦蛾梳着高高的发符并插了花;衣服是斜襟的、绣了花,袖子很长很大;裙子很长有很多褶等。2、请幼儿观看嫦娥飞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飞天造型的动态特征。3、观看嫦娥舞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舞蹈造型的特点。4、观看嫦娥坐立的图片,了解坐立的造型特点。四、老师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画出嫦娥飞天的造型、舞蹈的造型,如何表现出占人的发饰特点、衣饰特点等。五、请幼儿作画请幼儿按照自己对嫦娥的理解去画。1、请幼儿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廊线。2、请幼儿用油画棒涂色。六、幼儿作品完成后,相互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画面意义,老师及小朋友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建议。活动
7、反思:这节课是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的美术课,题材来至于中国占老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它同时让幼儿欣赏到我国占老的神话传说,了解到一些占代文化,如古人的发饰、衣饰特点等。先请幼儿听故事再作画,可以让幼儿融入到情景之中,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使画面更丰富。使小朋友作品不会雷同,带有自己的个性。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观看,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古代人物毕竟是幼儿不熟悉的、陌生的,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纵使老师描述的详尽入微、或是出示一张挂图,也不如大屏幕的图片显示来得直接、丰富,给幼儿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带给幼儿深刻的
8、印象。作画材料的选择新颖,适合作画内容。此次作画我选择的材料是银线笔、黑卡、油画棒。因为嫦娥是住在月亮里,那么有月亮一定是夜晚,所以我为幼儿选择黑卡,表现夜晚:用银线笔勾勒轮廓,比较醒目:用油画棒涂色,色彩鲜艳。使幼儿能够方便快速地表现出自己的画面。作为一节美术课,我屏弃了传统的示范画教学,就是以往的一味要求幼儿按照老师的范画去画,而是改成示范的目的是让幼儿看到老师作画的方法与步骤及一些特殊造型的表现方法,请幼儿画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画得和老师不一样,这样调动了幼儿画画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路更开阔,进入愉快作画的状态。从幼儿的作品来看,每张画面都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理解在里
9、面。我准备再以这种方式来画其他的占代人物,在老师示范这个环节可做相应的改变:可以根据幼儿的要求来示范,因为画占代人物是要以故事情节来铺垫的,那么,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画面由幼儿选择,也许老师示范的内容不是幼儿想要表现的,所以在示范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来示范。小百科: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嫉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教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大班教案嫦娥奔月3为活动背景,使幼儿对月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幼儿了解月缺月圆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月亮圆缺变化现
10、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月亮缺一圆一缺的变化规律,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2、激发幼儿对月亮圆缺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3、培养幼儿的倾听、理解能力以及进行简单记录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月缺月圆的变化规律。难点:让幼儿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活动准备1、月亮变化周期图,演示操作教具等。2、谈话:天上的明月。月亮每天晚上都会出来吗?出来都是一样大的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的不同样子。3、观看月亮变化周期图,感知月亮圆缺的周期性变化,同时了解“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讨论:月光是从哪里来的?
11、月亮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圈是多长时间?月亮在转动时会有怎样的变化?教师小结:月亮的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和围绕着太阳公转的结果。每班阴历的初一、初二是月亮一个周期变化的开始,最开始的月亮,细细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我们把它叫新月。然后,月亮会慢慢变胖,像镰刀,像小船,到了初七、初八,月亮变成了一个半圆,我们把它叫上弦月。到了十五、十六,月亮变成了一个大圆盘,这时候,也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我们叫它满月。然后,月亮又会慢慢地变成半个圆的“下弦月”和月牙形的残月,月亮就是这样重复着缺一圆一缺这样一个周期性的变化。4、请幼儿用手电筒、小皮球、乒乓球作演示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情景,进一步感知月亮周期性的圆缺变化。活动延伸:1、故事嫦娥奔月,丰富幼儿关于月亮的知识。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作简单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