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01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012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摘要简要阐述该规划关键内容,包括:规划背景,城市现状分析的结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的现状问题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建设策略;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重点指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分期建设时序;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区的目标、标准,近期建设的重要项目及投资估算。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海绵城市组织、制度、资金和能力等保障体系。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与现状分析1概述1.1 城市概况1.1.1 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1.1.2 自然地理条件描述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河湖水系等基本情况。1.1.3 经
2、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1.2 上位规划概要描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城市总体规划中与海绵城市规划相关的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水系、供水、城市、防洪等规划内容。1.3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节水、防洪、水系、绿地系统、竖向、道路交通等与海绵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内容。2现状分析2.1 基础分析2.1.1 降雨分析城市多年平均降雨总量、降雨天数、降雨的年内分布情况等基本降雨特征。采用不小于30年的降雨进行分析,分析论证本市不同降雨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
3、场次分析,分别分析不同降雨场次频率和不同降雨量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2.1.2 城市下垫面对城市下垫面类型进行解析,按照水体、草地、林地、裸土、道路、广场、屋顶和小区内铺装等类型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分类类型。对城市不透水地面进行分析,确定城市建成区现状不透水地面分布情况与比例。2.1.3 城市面源污染对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物的类型、含量、来源等进行分析,分析城市面源污染对河道污染物的贡献率。2.1.4 合流制及其污染识别城市现状合流制区域及排水口、溢流口分布情况,分析城市现状合流制特征及溢流频次等现状合流制溢流污染情况。2.1.5 土壤分析城市土壤类型、渗透速率等。2.1.6 地
4、下水分析城市地下水水位、地下水超采情况和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沿海地区应考虑海水上溯等情况。2.1.7 城市开发前水文特征分析对城市开发前的产汇流及蒸发、下渗等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城市降雨、蒸发、下渗、和径流的比例关系。2.1.8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分析现状城市建成区内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2.2 问题识别与需求分析2.3 2.1问题识别D水资源分析城市水资源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识别是否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2)水环境分析城市水环境质量情况,城市雨水面源污染、污水收集与处理、地下水超采等问题。3)水生态分析城市河湖水系的蓝线划定、水系保护、河道硬化、驳岸利用等方面的
5、问题。4)水安全分析城市排水防涝、城市防洪等方面的问题。5)其他分析城市水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城市周边区域河湖水系,防洪,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影响。2. 2.2需求分析D海绵城市建设拟重点解决的问题。2)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存在问题的优势(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3) 可能存在的风险。第二部分规划总论与总体思路3规划总论3.1 规划原则描述海绵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弓I领、强化管控;因地制宜、回归本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功能与景观相结合,绿色与灰色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等,各地规划编制中可根据自身的问题与定位,自行表述。3.2 规划目标与定位3. 2.1规
6、划标准结合本地其他降雨特征、土壤渗透性、地下水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情况、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科学确定本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即降雨总量控制率。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区确定各片区的降雨总量控制率。除丰水地区外,各地降雨总量控制率不能小于70%o(有几个问题:一是否允许部分地区按照降雨场次进行控制,不小于90%?二是是否运行海南等丰水地区,还有一些开发前水文状况评估后,开发前平均径流总量比例大于30%的地区,可以适当取低一些?)4. 2.2规划目标明确2023年、2030年城市中心城区中需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的面积占全市建成区面积的比例。5. 2.3规划定位描述本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定位。6. 2.4
7、规划指标体系考虑本地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自然本地特征,提出适合本地的海绵城市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选取可以结合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建议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区分为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并针对近、中、远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3.3 规划范围参考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并可考虑雨水汇水区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适当扩大。3.4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规划期限宜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并考虑长远发展需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16-2023年。3.5 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
8、1575号)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等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导则、指南;其他相关依据。3.6 技术路线绘制本市的海绵城市规划的技术路线。4规划总体思路根据降雨、土壤等因素,综合考虑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提出本地海绵城市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海绵城市的技术选择时,应优先选择具有水质、水量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等,并综合考虑性价比和景观效果。在城市地下水水位低、下渗条件良好的地区,应加大雨水促渗,补充地下水。城市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在现状城市内涝严重地区
9、,应侧重于水量的控制,并和排水管网、泵站、调蓄、城市内河整治等措施结合,确保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达标。城市水环境较差,或者存在水体黑臭的地区,或者城市排水的受纳水体为饮用水源地或者对水功能区较高的水库的,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的技术选择应该侧重于水质的控制,将其作为“控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控制TSS、总氮、总磷等污染指标,并且和截污、截污、清淤等措施结合起来,统筹解决水体黑臭和水环境治理问题。对于雨污合流,且分流改造确有困难的地区,应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控制的重要解决措施,并和管网修复、调蓄等措施相结合,对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控制合流制污水年度溢染次数和年度溢流总量,统筹解决合
10、流制污水的溢流污染问题。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土壤渗透性不好的地区,但是对于水质改善又确有需求的地区,技术选择中应侧重于过滤型的技术,对雨水径流进行净化后,通过底部渗透盲管进行收集或者缓慢排放;对于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要加强河道系统整治,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逐步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推荐G1S和数学模型,对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进行系统方案比选和优化。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5总体布局5.1 海绵城市空间格局构建5.1.1 生态
11、要素分析基于中心城区自然地理特征及最新现状用地空间分布,梳理和识别中心城区山、水、林、田、湖等海绵基底,并分析现状海绵基底空间分布与特征。5.1.2 海绵骨架格局构建基于海绵基底现状空间布局与特征,构建中心城区海绵骨架格局,保障中心城区海绵骨架结构;合理识别需要重点保护和修复的海绵基底,确定其空间位置及相应保护及修复要求。5.2 海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5.2.1评估因子选择科学合理选择海绵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因子,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渗透能力、地下水位、城市下垫面、城市开发强度、场地坡度等因子,并综合考虑城市重点潜在污染源、水源保护区、城市洼地等要素。5.2.2海绵速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基于评
12、估因子及重点要素选择,通过空间叠加分析等技术方法,科学评价海绵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根据“渗”、“滞”、“蓄”、“净”、“用”、“排”确定海绵建设用地的不同功能。5.2.3分区速设要求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合理确定不同分区的技术措施选择及建设要求。5.3海绵城市功能区划结合现状基础特征分析及问题识别,科学划定海绵城市功能区,并针对不同功能区提出建设策略和指引。6海绵系统规划6.1 水资源利用系统规划结合城市水资源分布、供水工程,围绕城市水资源目标,严格水源保护,制定再生水、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路径,提高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供水安全保障度。明确水源保护区、再生水厂、小水
13、库山塘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等可能独立占地的市政重大设施布局、用地、功能、规模。复核水资源利用目标的可达性。6.2 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对城市水环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确认属于黑臭水体的,要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要求,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发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治理的时序。黑臭水体治理要以控源截污为本,统筹考虑近期与远期,治标与治本,生态与安全,景观与功能等多重关系,要一河一策,因地制宜的提出黑臭水体主要的治理措施。结合城市水环境现状、容量与功能分区,围绕城市水环境总量控制目标,明确达标路径,制定包括点源监管与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源头、中间、末端)、水自净能力提升的水环境治理系统技术
14、方案,并明确各类技术设施实施路径。对城市现状排水体制进行梳理,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识别出近期需要改造的合流制系统。对于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的,要加大改造力度。对于近期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要做好截污,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调蓄设施建设,辅以管网修复等措施,综合控制合流制年均溢流污染次数和溢流污水总量。对于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较低(尤其是平均进水COD浓度小于200mg1的,要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控制污水渗漏,防止水体倒灌进入污水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明确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污)调节、湿地等独立占地的重大设施布局、用地、功能、规模。复核水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有条件的城市和水环境问题较为突
15、出的城市综合采用数学模型、监测、信息化等手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加强实施管理。6.3 水生态修复规划结合城市产汇流特征和水系现状,围绕城市水生态目标,明确达标路径,制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管控分解方案、生态岸线恢复和保护的布局方案,并兼顾水文化的需求。明确重要水系岸线的功能、形态和总体控制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的要求,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对全市裁弯取直、河道硬化等过去遭到破坏的水生态环境进行识别和分析,具备改造条件的,要提出生态修复的方式、时间,因势利导制订技术措施,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6.4 水安全保障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充分分析现状,评估城市现状排水能力和内涝风险。结合城市易涝区治理、排水防涝工程现状及规划,围绕城市水安全目标,制定综合考虑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技术方案,明确源头径流控制系统、管渠系统、内涝防治系统各自承担的径流控制目标、实施路径、标准、建设要求。对于现状建成区,要以优先解决易涝点的治理为突破口,合理优化排水分区,逐步改造城市排水主干系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