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医学基础复习资料知识点提炼.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124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医学基础复习资料知识点提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免疫学医学基础复习资料知识点提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免疫学医学基础复习资料知识点提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学医学基础复习资料知识点提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医学基础复习资料知识点提炼.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免疫学概论1 .免疫的概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物。2 .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入侵,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的非己成分免疫自身稳定: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3 .免疫应答的种类固有免疫: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接触抗原免疫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免疫器官分类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发生较早,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外周免疫器官:成熟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及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发生较晚,有淋巴结、脾及

2、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3 .各主要器官的组成及功能骨髓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骨髓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胸腺特殊组成: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TSC)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调节作用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淋巴结特殊组成: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初级淋巴滤泡、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高内皮微静脉(HEV):在淋巴细胞循环中起主要作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通过其进入淋巴结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

3、的场所参与淋巴再循环过滤作用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ET)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性IgA4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分子基础:淋巴细胞表面:归巢受体(homing receptor)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血管地址素(vascular addressin)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问反复循环的过程多条

4、通路淋巴结:淋巴细胞随血液进入深皮质区,穿过HEV进入相应区域定居,后移向髓窦,经输出淋巴管汇入胸导管,最终由左锁骨下静脉返回血液循环脾脏:脾动脉中淋巴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白髓,移向髓索,再进入脾血窦,最后由脾静脉返回血液循环。少数从脾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返回血液训话其它组织:毛细血管中的淋巴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随淋巴液局部回流至局部引流淋巴结,再经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和血液循环意义淋巴组织中的细胞得到补充,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 机会有些淋巴细胞成为效应淋巴细胞同到原来部位发挥作用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免疫信息传递到全身各处抗原

5、1 .有关概念抗原(antigen,Ag):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和BCR结合,促使其增殖、产生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两个重要特性: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同时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2 .性质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核心特异性:抗原决定簇(anligenic determinant)(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类型顺序表位(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非线性表位)T细胞表位: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加

6、工提呈的线性表位分布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B细胞表位:线性表位或构象表位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似和相同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3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免疫),注射间隔适当(不能太繁),选好佐剂4 .抗原的种类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B细胞产生抗体依赖T细胞辅助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

7、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 独特性抗原(TCR、BCR或Ig的V区的独特氨基酸序列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外源性抗原: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而是来源于APC外的抗原5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以抗原非依赖性、MHC非限制性的方式激活淋巴细胞的物质超抗原:可直接与TCRV0链结合佐剂丝裂原免疫球蛋白1 .概念抗体(antibody,Ab):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

8、似的球蛋白的统一命名注: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2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基本结构:有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经链间二硫键连接形成一 “Y”型结构根据重链类型不同分为IgG IgE IgM IgA IgD根据轻链类型不同分为k型和人型可变区(V区):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各三个决定抗原特异性,负责识别机结合抗原骨架区(FR):各四个恒定区(C区)钱链区:含脯氨酸,易伸展弯曲结构域:重链和轻链折叠形成的环形功能区其他成分:J链:将单体连接为二或多聚体分泌片:SIgA辅助成分3 .水解片段:水解较链区木瓜蛋白酶水

9、解片段:较链区二硫键靠近N端2个完全相同的Fab片段(单价,与抗原结合不发生凝集反应)和1个Fc段胃蛋白酶水解片段:近C端1个F (ab,)2 (双价,与抗原结合发生凝集反应):保留了相应的生物学活性多个小片段pFc,段4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IgV区: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IgC区:激活补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使其补体结合点暴露结合Fc段受体:抗体通过其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具有杀伤性活性的细胞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介导I型超

10、敏反应IgE穿过胎盘和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5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IgG: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IgM: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机体抗感染“先头部队”分泌型1g分子量最大的Ig单体Ig构成B细胞的抗原受体IgA:分泌型IgA参与黏膜局部免疫,“边防军”IgD:半寿期短m 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IgE: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亲细胞抗体6 .多克隆抗体:天然抗原分子激活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单克隆抗体: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少或无血清交叉反应补体系统1相关概念补体(com

11、plement, C):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补体受体(CR)名称上横线表示补体分子有酶活性补体主要由肝脏合成2.补体激活:非活化形式补体固有成分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被激活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具体过程见P53图5-6能够描述过程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C3转化酶:C4b2aC5 转化酶:C4b2a3b旁路激活途径:最早出现的补体活化途径,非特异性防线,存在正反馈放大环激活物:不依赖抗体,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发C3起始C3转化酶:C3BbC3转化酶:C3bBbPC5转化酶:C3bnBbMBL激活途径:交叉促进作用激活物:含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的病原微生物MBL:甘糖结合的

12、凝集素共同终末过程:C5转化酶裂解C5f新生的C5b与C6、C7和C8结合于包膜f C9在C5b678上发生多聚化f形成完整的MAC (攻膜复合物)2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产物MAC作用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MAC形成穿膜的亲水性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导致细胞裂解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效应调理作用活性物质与吞噬细胞表面补体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免疫粘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所产生C3b与免疫复合物共价结合C3b与表达CR1的红细胞,血小板粘附免疫复合物转移至肝、脾被巨噬细胞清除炎症介质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合成分泌的蛋白质1 .细胞因子(CK):由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

13、活性的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2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多为小分子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以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网络特征3 .细胞因子分类白细胞介素(1L)干扰素(INF):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调节适应性免疫、杀伤靶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4 .生物学活性(功能)调节固有免疫应答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调控B细胞和a BT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效应功能的发挥刺激造血促进凋亡,

14、直接杀伤靶细胞促进创伤的修复5 .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通过结合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结合后启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功能受体分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n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趋化因子家族受体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与受体竞争性结合抑制细胞因子功能细胞因子受体的拮抗剂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因子-介导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作用1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并非指只表达在白细胞表

15、面的分子按其功能,分为受体(TCRBCRNK细胞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IgFc受体),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2 .CD: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T 细胞特有的 CD:CD3,CD4 (HLV 的主要受体),CD8,CD28,CD40LB 细胞特有的 CD:CD 19,CD20,CD21 ,CD40,CD80,CD863 .粘附分子(CAM):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包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D4、CD8等见后面介绍整合素家族: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是细胞附着形成整体选择素家族:LRE-选择素,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炎症发生以及淋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