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1267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海市科学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加强我市“十四五”时期科技发展工作,主动应对百年大变局,构建创新驱动新格局,开启科技赋能新征程,着力打造“创新临海”“智慧临海”,结合本市实际,根据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32035)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台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32025年。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期间,临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以省“科技新政50条”为抓手,深入实施科技新长征行动计划,在科创高地建设上“起规模、成特色、聚人才、建制度、重赋能”,初步形

2、成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机制、新格局,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一是科技人才数量稳步增加。“十三五”期间全市R&D活动人员数从5758名增至6006名,人才总量达到12.69万人。通过通00精英计划”引进创新创业人才128人,引进省“海外工程师”25人。二是科技经费保障有效增强。全社会R&D经费支出从14.04亿元增长至18.68亿元;企业R&D经费支出从7亿元增长至15.84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从1.46亿元增至2.96亿元。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省级农业科技项目2项,实施临海市“

3、雏鹰计划”项目6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5项。(二)创新体系趋于完善。一是创新平台能级提高。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复旦大学等2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建设复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创园,实现上海基地研发成果在临海基地落地与孵化。引入“临海墨尔本跨境融合创新中心”,开启“境外孵化器+境内加速器”模式。加大孵化器(众创空间)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台州市级-省级-国家级”创新孵化平台梯级培育体系。二是创新主体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59家增至15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116家增至631家。吉利汽车研究院、华海药业跻身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行列。吉利汽车研究院、华海药业、拓卡奔马、伟星

4、股份等4家企业入围2023全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伟星集团和华海药业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华海药业入选全省现代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永强集团成为浙江省时尚产业第一批重点培育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从8个增至17个,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从30个增至49个。台州医院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台州市卫生系统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永太科技的海外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海外研发中心。三是创新生态全面优化。获批首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综合体创建名单。着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科创载体,信贷“即受即审即放”模式领跑全省。(三)科技服务不

5、断优化。一是科技合作交流项目落地多。举办国际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农创客大会和青年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引进落地人才创业项目,相关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开展“院士专家临海行”、“上海科促会项目对接交流会”、“复旦大学科技项目推介会”等活动,邀请一批院士专家到我市开展项目对接服务,促进各类科技合作项目落地68项。二是科技管理信息化服务效率高。创新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一件事”联办机制,设立人才引进“一件事”专窗,通过一窗受理、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实现人才服务质效提升,相关做法得到省委改革办肯定。积极推进“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推广,深化“最多跑一次”“跑零次”改革,打造“无证明城市”。

6、(四)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一是标志性成果凸显。“十三五”期间,全市年专利授权量从2425件增至4265件;全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21个,主导制定浙江制造标准30个,其中主导制定国家标准3个,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个。二是科技创新效益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66.55亿元增加至142.3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7.37%提升至67.50%;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从273.12亿元增至432.20亿元,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从39.67%提升至46.90%o(五)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一是科技创新政策更加全面系统。出台临海市科技新长征的行动计划(2

7、017-2023年)、关于强化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与培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制定实施临海市“2513”企业培育实施方案,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势推进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出台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二是科技金融政策扶持引导力强。建立首期规模8亿元、总规模为20亿元的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创新发展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灵活满足科技型企业成长全程的多方需求。积极拓展专利质押贷款工作,以“

8、政府+银行+知识产权评估”新型贷款模式,有效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难题。但是与先进县市相比,我市科技创新仍存在诸多短板,一是多层次人才结构短板待补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农业科技队伍需增强,人才平台需完善,人才渠道需拓宽,人才服务需提升。二是高能级创新平台需突破,省级以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增量不足。三是各类创新主体格局要优化,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加大研发投入意识不够强,创新生态建设有待加强,创新理念有待加强。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新兴产业培育相对滞后,农业科技投入主体少,科技金融引导不足,数字化、智能化不足,科技治理能力需增强,全链条服务能力尚未充分体现。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期间

9、,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科学和技术日益交叉融合,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剧大国科技创新博弈,给“万物互联”智能时代带来新挑战。国内进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期。我国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以引进吸收为主的技术创新方式已不适应当前需要,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双循环

10、的突出短板,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成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的关键。浙江正迈入“重要窗口”建设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是浙江独有的优势和资源,实施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突破产业瓶颈,加快打造三大科创高地,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浙江力量。台州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台州市正强势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工业4O标杆城市”,主动融入浙江创新策源地和全球技术转移枢纽布局,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工业4.0体系+5G技术”智能化转型,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基本建成台州湾科创走廊。临海作为全国创新百强县,深刻

11、认识到当前科技创新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和新机遇,总体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十四五”时期,临海需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的启航期,认识和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国际化视野、超常规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全面落实省委市委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正确方向,坚持“四个面向”战略要求,立足临海新目标新定位,全面落实

12、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全面改革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科技惠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走深走实科技新长征,推进市域科技治理现代化,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构建“3+4+1+N”创新发展新格局,形成创新生态新优势,全面建设“创新临海”“智慧临海”,围绕浙江“重要窗口”、台州工业4.O建设贡献更多临海科技力量。(二)基本原则。1坚持科技引领,建设“创新临海”始终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增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增长引领能力。健全体制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体系,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科技要素集聚,激励创新主体,激活创新要素,激发创

13、新市场,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充分释放临海的科技潜力、创新动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创新策源优势,树立科技现代化发展示范标杆。2 .坚持数字赋能,打造“智慧临海”加强数字驱动,以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为途径,推进数据融合、挖掘与应用。搭建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催生数字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启“科技临海”新征程。实现科技治理服务从传统型向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型转变。3 .坚持共享发展,助力“幸福临海”坚持“共建共用共享”,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

14、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人民生活环境改善,赋能人民生活质量提升,赋能实现共同富裕。强化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确保科技事业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4 .坚持融合互促,推动“开放临海”推进科技开放,发展绿色科技,注重协同联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对接长三角集聚创新要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科技生态,深化科技与产业的磨合、组合和融合,推进“科技+”融合发展跃迁。借势借力全方位提升临海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等各领域创新实力,构建开放型创新合作新格局。(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系统化科技创新人才政

15、策体系更加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增强,重点科创平台能级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成效显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更加优化,依托头门港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初步建成世界先进的医药健康和汽车机械科创高地,积极培育新材料、数字经济、光电产业三个科创高地,数字化改革引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凸显,科技创新走在区域前列,“3+4+1+N”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实现重要指标“六倍增六提升”,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先进的医药健康和汽车机械科创高地,初步建成新材料、数字经济、光电产业三个科创高地,基本建成区域创新人才高地,全面确立区域创新特色优势,科技普惠生活、引领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

16、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要素集聚、布局科学、功能耦合、生态完善的科创体系,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1 .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基本建成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实现全社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到2025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5%,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力争达3.0%o2 .高素质人才引培并举快速增加人才引育机制更加灵活,系统化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人才发展生态更加优化,在重点科创高地领域集聚一批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到2025年,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数实现倍增,国家火炬计划人才达到2人、省级计划人才和省“海外工程师”分别增加至10人,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实现零突破,柔性引进人才增加至50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7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达到185人,高层次人才规模超1万人,高技能人才超15万人。全社会劳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