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居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省仙居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二。二一年九月1总则-1-2现状与形势-1-3总体要求-6-4加强地质灾害“三区一点”管理85强化地质灾害六大体系建设-13-6重点工程-17-7保障措施-19-8附则-20-附表附表1仙居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2仙居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一览表附表3仙居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附表4仙居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说明表附表5仙居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治村(社区)一览附表6仙居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附图一、总则为切实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依据浙江省地
2、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南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管理的通知台州市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编制浙江省仙居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本规划是2023-2025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各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依据。本规划基准年为2023年,适用期限2023年至2025年,规划期2023-2025年。二、现状与形势(-)经济社会
3、发展概况我县地处浙江东南部,面积约2()00.3km2,下辖3个街道(福应、安洲、南峰)、7个镇(横溪、白塔、田市、官路、下各、朱溪、埠头)、10个乡(上张、安岭、溪港、湫山、皤滩、淡竹、步路、广度、大战、双庙),311个行政村、21个社区。“十三五”期间,我县遭遇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带来的自然灾害和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绿色化发展改革,开创了我县绿色发展、科学跨越新局面。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建设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开启同步高水平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至“十三五”期末,我县
4、经济总量达到25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7.5%。(二)地质灾害概况1、地质环境背景我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括苍山脉中段,丘陵山地占县域面积的81%,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我县地形从外向内倾斜,略向东倾,其间有大小不等、错落相间的谷地和盆地,其中城区、下各、田市、横溪等4个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县内出露的前第四纪地层主要为中生代白垩世火山岩和陆相沉积岩。仙居盆地为早白垩世断(拗)陷构造盆地,盆地内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多为不对称型向斜构造或单斜。区域大断裂主要为北东向的鹤溪(景宁)-奉化大断裂,受其影响,区内形成了众多的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决定了区域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
5、程活动易引发地质灾害。县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三类,规模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较广,我县20个乡镇(街道)均有分布。从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的微地貌上看,滑坡、崩塌主要发育在建房切坡和修路的挖方段,从时间分布上分析,地质灾害大都发生在每年的5-10月,这正是梅雨和台风的时间段。2、地质灾害现状“十三五”期间,全县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39处,其中通过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手段,完成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12处(工程治理15处、避让搬迁42处、应急排险55处);2019年8月“利奇马”台风之后又新增加了25处。截止2023年底,全县仍有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尚未完成竣工验收
6、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11处、泥石流9处、崩塌7处)未完成搬迁避让或治理,受威胁人数872人,财产1167万元,详见附表1。“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划定181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划分为21个重点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9个次重点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151个一般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涉及居民总户数887户,影响人数3048人,财产1360万元,详见附表2。(三)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在全县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仙居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1、地质灾害隐患数量显著减少“十三五”期间,我县共投入财政资金7431.4万元,完
7、成搬迁避让42处,工程治理15处,应急排险55处,共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112处,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3121人。20172019年,我县积极响应省政府“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高质量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促进了我县“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2、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精度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全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查明了3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定了2个高风险区和9个中等风险区,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开展了全县1:5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广度乡和步路乡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其中广度乡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已经完成;地质灾害群测
8、群防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7个。3、地质灾害预警避险能力逐步提升及时发布地质灾害信息30000余条,地质灾害风险预警40次,根据预警信息撤离转移人员2521人次。编制县、乡镇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明确人员撤离路线和预警信号;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41次,1500人参加演练。4、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进一步夯实积极响应省、市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按照浙江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江省地质灾害隐患核销管理办法做好地质灾害各项工作,与浙江省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协议。汛期,组织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
9、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的“驻县进乡”地质队员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工作。5、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初步建立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探索实践,按照“摸排更全面、标准更严格、分类更精准”的要求,全县划定181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与气象局、应急局在台汛期、极端天气建立更为通畅地联合预警和联络机制。6、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农村文化礼堂,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山区乡镇(街道)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显著提高。累计开展培训50次,4000余人参加培训。(四)面临形势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
10、进的第一个五年,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面临新形势和更高要求。(1)地质灾害防治理念发生转变。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进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的新阶段,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灾害链防范转变、从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并重转变、从静态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向动态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转变。(2)地质灾害防治数字化势在必行。省委省政府提出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要求构建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平台,地质灾害防治数字化势在必行。必须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隐患治理与风险管控相结合、防灾经验与数字手段相结合,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
11、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筑牢安全保障。(3)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县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且处于台风、热带风暴危害区及暴雨多发区,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181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不断加强,风险防范区数量还会增加,风险级别还会加大,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形势仍然严峻。2、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对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尚未完全掌握,防灾基础还不够扎实,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还未完全摸清,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难度大;二是基层防灾部门的职责边界仍不够清晰,协同机制尚未健全,基层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12、三是灾害发生阈值研究程度不够,雨量等数据在部门之间共享力度还不足,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精度不高,局部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难以预报;四是“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模式处于探索阶段,风险管控能力存在明显不足,数字化平台应用还不够充分。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坚持“四个宁可、三个不怕”防汛防台工作理念,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纠正和克服“四种错误思想”,遵循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以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
13、预警、风险控制为主线,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数字化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着力提升地质灾害“整体智治”能力,为“中国山水画城市”和“全省大花园示范县”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全面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整体提升综合防治能力,努力把地质灾害威胁降到最低程度。2、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县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依法合规地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坚持突出重点。突出防范和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地质灾害“整体智治”等重点任务,统筹部署各项具体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14、4、坚持整体智治。加强科学调查评价,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一图一网、一单一码,科学防控、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构建分区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体系,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深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群测群防体系、综合治理体系以及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完善全县地质灾害风险风防控一张图,构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新体系;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加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平台建设,构建预警预报智能化、风险防控精细化、应急响应标准化的新机制;持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新增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力度,规划期间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15、清零、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即查即治。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到203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整体智治”,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2、分类目标(1)调查监测精度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县域1:5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继续开展乡镇(街道)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累计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22处,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预警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配合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预报系统,开展风险防范区降雨阈值研究,提高地质灾害预报科学性。完善地质灾
16、害应急技术支撑与装备配置,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影响30人以上风险防范区应急预案演练覆盖率达到100%。(3)地质灾害风险程度明显降低。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27处,新发生地质灾害得到及时有效治理,险情100%当年处置,加大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力度,切实规范农民切坡建房等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或降低地质灾害风险。(4)综合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建设与台州市互为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智慧平台,初步实现地质灾害智慧管理功能;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摸索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双控的防灾管理办法;完善乡镇(街道)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地灾智防”APP使用人数达220人,加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