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查研究专题党课系列学习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调查研究专题党课系列学习感悟.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调查研究问诊开方避免用药误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指出“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员干部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广大党员干部用调查研究“问诊开方”时,要避免陷入“药不对症”“药量过大”“多药并用”的用“药”误区,力求通过调研找到“顽疾症结Z直达病灶,确保“药到病除”。把好问题,切准症结,防止药不对症。王肯堂在肯堂医论卷中杂记中指出“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调查研究也是如此,要想“对症下药Z就必须在深入基
2、层“望闻问切”的过程中,收集“带露水”的一手数据,从数据中抽茧剥丝、冷静分析,正确地把握问题脉络,切准问题导向。但需要注意的是,少数领导干部虽然领了调研任务,但要么为图省事不愿调研,要么业务繁忙无法抽身,为如期“交差”,只得将任务规定时限“分解外包”至下一级部门,上行下效,逐级调研成为“层层要材料”,落到基层之时,已经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上级部门的调研任务,基层不堪重负只能应付交差,这样不仅得到的基本数据严重偏离,还会导致政策制定严重脱离实际,更会带来“脱离群众如树断根”的严重后果。“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实字当头,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3、,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走出调研“舒适区”,身入心入群众,切准疑难杂症,摸清问题源头,精准施策,避免“按下葫芦起了瓢”。深化研究,循序渐进,警惕剂量过大。孙思邈对良医诊病方法的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同理,想要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既要胆大心细、镂肝就肾的深化研究,还要深谋远虑、循序渐进地推进措施。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少数领导干部总想快出成绩,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良政绩观,调查研究时自动”过滤”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汇报问题时好面子报小不报大,报喜不报忧,将调研得出的难点、堵点,搁置一旁,乃至无人问津,又或者采用“一刀切”方式下猛药,既不给予指导意见,还要求下属机构在限期内快
4、速整改,表面看似把问题治理好了,实则埋下“地雷”,后患无穷。要想根治这种现象,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能拍脑袋决策,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定期回访了解整改情况,及时沟通、修正整改措施。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要秉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的干事准则,面对上级提出的合理整改意见,要立行立改,真抓实干,面对上级提出的明显错误之处,要及时反馈,积极协调,让调查研究成果更好破解难题。狠抓落实,标本兼治,切勿多药并用。沈李龙在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指出“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正如调查研究中,想要把各种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得“万无一失”,就必须理清盘根错节,逐个击破才能标本
5、兼治。少数干部在治理问题时习惯于多措并举“胡子眉毛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制定的措施之间可能相互矛盾,引发冲突,不仅会导致“贪多嚼不烂”,还会在白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中转变为“形式主义”,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消耗着干部群众鱼水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否成功,主要看其结果是否有成效,群众买不买账。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中会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资源、时间、精力等都是有限的,必须提纲挈领,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治标治本,要像钉钉子一样抓好落实,列出“问题清单”分清“个头大小”“位置主次”“轻重缓急”,一锤一锤接着敲,先钉牢关键钉子,再钉下一颗,这样才能逐步将“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