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规定.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告知或填写门诊病历或入院证上的身份信息,接诊身份不明患者的管理见“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方法”。二、收费室人员在输入患者信息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加以核实。三、门诊系统对患者的识别以患者姓名、性别、门诊号、疾病诊断和有效凭证(病历、单据等)为识别标识,进行治疗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的病历、收费清单薄等,并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得到正确回应后确认。四、患者入院时,接待护士需核实病人姓名、出生日期与身份证照片、医保卡信息是否相符,发现不符,及时纠正:(一)电话通知收费室,纠正电脑中的错误信息。(二)协助患者纠正门诊病历和住院证错误信息。五、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2、六、符合下列条件患者均应佩戴“腕带”:(一)在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二)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三)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佩戴腕带时需邀请患者/家属共同核对。八、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
3、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九、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者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无家属或陪伴者需两位医务人员同时核对患者的腕带。十、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十一、患者转科的交待:应严格执行病
4、人交接规范,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等科室之间交接的患者,必须核对患者病历、腕带信息,并双向核对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填写相关交接单,交接护士签名。附:1、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方法及流程2、就诊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3、在诊疗活动中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方法一、身份确认前:1、接诊护士与“120”或“110”人员交接病人情况及相关资料。2、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3、妥善安置病人并登记,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病历号、性别等,开放急诊绿色通道。4、报告总值班,与110或当地派出所联系协助确认患者身份。二、身份确认后: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生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就诊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在诊疗活动中患者身份识别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