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涪城区中医药强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涪城区中医药强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绵阳市涪城区中医药强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根据省委、省政府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川办发(2023)4号)和市委、市政府绵阳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绵府办法2023)23号)要求,全面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建设中医药强区的
2、重要决定,坚持开放包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遵循中医药发展基本规律,完善政策,增强活力,做强龙头,健全体系,壮大产业,培育人才,弘扬文化,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区建设,努力建设全省县域医疗卫生高地。(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区。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西医结合制度全面落实,基本建成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医药专科专病,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布局更加合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全社会广泛共
3、识。二、重点任务(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行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资金优先支持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涪城区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加大中医专科医院提标扩能和补缺补短建设支持力度。到“十四五”末,绵阳市骨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绵阳市肛肠病医院达到三级中医专科医院水平。拓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婴幼儿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均达到70%。加强区域协同,促进区域内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资源的全面提升和高效利用,推动中医优质专科资源下沉。(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健全中医药应急体系行动。完善重大疫情等
4、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防控和应急救援机制,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通过新建或改(扩)建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肺病科等,规范设置中医医院发热诊室,确保区级中医医疗机构能够发挥重大疾病监测哨点功能。依托绵阳市骨科医院,力争建成1个区域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分队。(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发改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三)发展中医药堂馆诊所行动。鼓励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馆)、打造一流就医环境,提供一流中医药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传统中医堂、馆、诊所,支持公立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参与中医堂、馆、诊所服务。支持传统中医诊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培育具有一定影响
5、力的区级中医诊所连锁品牌。鼓励将传统中医堂、馆、诊所纳入医共体建设,参加中医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加强中医堂、馆、诊所服务能力培训I,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到2025年,基本构建“中医堂馆诊所在身边”和“10分钟中医药服务可及圈”的纯中医服务格局。(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四)创新中西医结合制度行动。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发展现代诊疗技术,推进中西医协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
6、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实行“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协同”,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鼓励科室间、医院间、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执业医师应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到2025年,初步建成一支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师队伍。(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五)建设中医药专科专病行动。加强重大疾病中医药专科、专病防治能力建设,聚焦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重症胰腺炎等重大疾病,支持我区具备一定优势的中医科室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到2025年,力争新增省级重点专科(学科)2个,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医特色病种2个。提升重大疾病中医临床
7、研究和循证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参与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平台建设。推动中医医院加强临床科研工作,建设临床科研平台,在科研课题立项、成果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中药制剂能力建设,支持绵阳市骨科医院中药制剂室项目建设,遴选一批特色明显、疗效独特的品牌调剂推广使用。(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六)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行动。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支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每三年评选一次区名中医。到2025年,力争再培育2名市级及以上中医,为基层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50名。支持区中医医疗机构开展院校合作。院校、医院建立健全早跟师
8、、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支持中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科技局)(七)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行动。加大对中医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通过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加大对中医医疗等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探索灵活运用地方规划、用地、价格、保险、融资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投入,提高中医临床竞争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地和学科、产业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鼓励街道社区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诊所无偿提供诊疗场所。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中医药
9、产业的长期投资力度。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依法合规地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担保力度。支持信用服务机构提升中医药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加工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促进中医药发展。(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金融办)(八)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行动。贯彻执行绵阳市医疗保障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应用历史悠久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申报范围。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对中医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资金支出管理。(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区卫
10、健局)(九)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行动。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开展本区域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支持我区“牡丹、芦笋种植示范基地”等建设,实现科技兴农,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潜力。推进中药材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鼓励涪城企业在中药产地建设初加工基地。(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局)(十)推进中医药开放合作行动。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交流。密切与成渝地区交流合作,推进与川渝两地医疗机构中医医联体建设。力争到2025年,我区开展中医药教育、培训和临床实习不少于IOO人。(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发改局、区经合局、区商务局)(十一)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行动。
11、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以中医特色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二级中医医院电子病历达到三级水平,三级中医医院电子病历达到四级水平。推进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提供预约挂号、分时段诊疗和检验检查、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移动支付、远程会诊等线上服务。大力发展智慧中医医院,推进“一码就医”,发展“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加强中医药数据统计分析,促进全区中医医院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加强中医药大数据资源利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科技局、区统计局)(十二)建设中医药文化高地行动。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涪翁、萧龙友、蒲辅周、李孔定等中医药人文故事和文化遗迹,开展
12、相关纪念和学术活动。充分发挥绵阳“中医之乡”的资源优势,发掘弘扬涪翁文化,积极开展涪翁文化传承活动。积极争取将具有原创性的涪城中医药项目及民族医药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予以保护。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施数字化、影像化记录保护。推进中医药博物馆、展览馆和服务体验区发展。建立中医药科普专家团队,大力开展中医药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开设中医大讲堂,推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中医药健康知识传播,着力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文广旅局、区融媒体中心、区档案馆)三、组织实施(一)加强
13、组织领导。涪城区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上述“十二大行动”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区发展基础和部门(单位)职能职责,细化目标任务,量化工作指标,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统筹推动各项行动落地见效,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形成工作合力。区卫健、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实施好本系统、本领域的专项行动。财政、民政、经合、发改、科技、人社、商务、文广旅、应急管理、行政审批、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全力推动本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三)强化工作保障。区发改局要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实施,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接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投向。区财政局要按照财政事权承担自身的支出责任,保障中医药发展建设资金需要。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物资保障、政策保障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区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