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筛查与诊疗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筛查与诊疗技术规范.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筛查与诊疗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筛查与诊疗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规定了机构要求、筛查、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及观察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XX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筛查与诊疗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S2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T442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WS/T50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WS/T640临床
2、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acquiredimmundeficiencysyndrmeassociatedwithmarneffeib1uedisease在感染艾滋病基础上患上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1aromycosisMarneffei,TSM,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11iosisMarneffei),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Ta1aromvcesmarneffei,T.marneffei)后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IDS: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
3、encysyndrome)ART: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ctiveantiretrovira1therapy)HIV: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diciencyvirus)PCR:聚合酶链反应(po1ymerasechainreaction)TM:马尔尼菲篮状菌(ta1armoycesmarneffei)TSM: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1aromycosismarneffei)DB45/TXXXXXXXX25机构要求1.1 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具有艾滋病定点医疗资质。1.2 应有经主管部门备案的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实验室应符合WS233、WS/T442的相关规定。6筛查6.
4、 1筛查对象艾滋病患者(In期)。7. 2筛查方法8. 2.1TSM病原学检查9. 2.1.1检测依据参见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中国专家共识、医学真菌检验与图解、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10. 2.1.2标本检测6.2.1.2.1标本类别:血、骨髓、淋巴结、穿剌液(胸水、腹水、脑脊液、关节液等)、活体组织(淋巴结外)、痰、肺泡灌洗液(BA1F)、脓液、分泌物等。6.2.1.2.2标本采集:应符合WS/T503、WS233、WS/T640规定的要求。6.2.1.2.3检测方法:a) TM涂片: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b) TM培养:在相应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及菌体形态结构;c) T
5、M免疫学检测:3-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和马尔尼菲篮状菌特异性甘露糖蛋白(MPIP)检测;d) PCR方法:DNA聚合酶在体外扩增特定的核酸(NA)序列。6.2.1.2.4判断依据:a)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圆形、椭圆形有横隔腊肠样排列的泡子,为临床诊断提供早期预警;b) TM培养:1)双相型真菌菌落:在2528培养时是菌丝相,37时呈酵母相;2)菌体镜检:37培养物找到典型有横隔腊肠形狗子,25培养物可见细长分枝分隔菌丝和典型的帚状枝;3)色素:在25C培养时产生玫瑰红色素并能溶入培养基,使培养基由淡黄色变成红色;c) TM免疫学检测:检测试验目标含量,为辅助诊断
6、依据;d) PCR方法:测定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组织样本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载量,为辅助诊断依据。6.2.2TM病理学检查取血、骨髓、淋巴结、穿剌液(胸水、腹水、脑脊液、关节液等)、活体组织(淋巴结外)、痰、肺泡灌洗液(BA1F)、脓液、分泌物等行过碘酸染色(PAS)或六胺银染色后镜检,细胞内外可见大量成堆聚集或弥漫分布的圆形淡紫色酵母相真菌菌体及泡子,六铁银、PAS染色部分菌体呈腊肠样,偶有横隔。不同器官、不同免疫状态下有不同改变,有肉芽肿、化脓、坏死、渗出等多种表现。6.3报告流程标本培养阳性报告流程应符合WS/T503的相关规定。7诊断血、骨髓、淋巴结、穿剌液(胸水、腹水、脑脊液、关节液等)、
7、活体组织(淋巴结外)、痰、肺泡灌洗液(BA1F)、脓液、分泌物等临床标本培养TM阳性或组织病理学符合TSM改变,任一项符合即可确诊。8治疗8.1抗TM治疗治疗方案:首选方案:诱导期:两性霉素B(050.7)mg(kgd),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4)mg(kgd)静脉滴注,2周;巩固期:伊曲康嗖200mg,口服,q12h,10周。替代方案:诱导期:伏立康嗖,第一天给予负荷剂量6mgkg,静脉滴注,q12h,然后4mg(kgd),静脉滴注,q12h,至少3d,之后可根据患者情况改为200mg,口服,q12h;或首日400mg,口服,q12h,然后200mg,口服,q12h,诱导治疗2周后进入巩固治
8、疗;巩固期:伏立康嗖200mg,口服,q12h;或伊曲康陛200mg,口服,q12h,巩固治疗10周。8.2ART8.2.1ART时机TSM治疗2周内启动ARTo8.2.2ART方案选择ART方案的制定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和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抗真菌药物与ART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参见附录Bo8. 3注意事项抗真菌治疗前应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治疗后5d7d复查,根据复查情况使用两性霉素B,使用注意事项参见附录C。9预防9. 1一级预防9.1.1CD4+T淋巴细胞计数V1OO个/mm3且居住在我国南方、泰国北部、越南等流行地区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ART或治疗失败无法再
9、进行有效ART,可考虑给予伊曲康建200mg,1次d9.1.2即将启动或已经启动ART的感染者不宜进行一级预防。DB45/TXXXX-XXXX9. 1.3已启动ART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持续6个月以上,或病毒载量持续抑制6个月以上,可停止一级预防。9.2二级预防巩固期10周之后,给予伊曲康理200mg,1次d,持续至患者通过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并持续至少6个月,可停止二级预防。一旦CD4+T淋巴细胞计数V1OO个/mm3,应重启预防治疗。10随访及观察10. 1抗TM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肾功能损害、发热和骨髓抑制等;伊曲康喋是三喋类衍生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少数用药者可发生头痛、肝酶升高和月经紊乱等,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1. 2ART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详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