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镇茅草坪小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栗镇茅草坪小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情况汇报.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麻栗镇茅草坪小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情况汇报一、送教上门学生基本情况张明凯,男,汉族,智力残疾,二级。能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但语言表达存在障碍。莫元琦,男,汉族,多重,一级,该儿童由于患有脑瘫,感知觉能力极差。对生活环境基本无感知觉能力,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不会讲话,只会简单的发声。患有软骨病不能下床走动,无运动能力。即使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训练,也很难达到目的。该生目前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骨瘦如柴,看着触目惊心。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影响,已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二、好的经验和做法1、电话沟通,赢得信任。我们先把送教上门的安排通过电话告诉家长,先与家长取得互动,赢得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他们的
2、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社会的关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作息安排、与孩子惯用的沟通方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性格等,根据这些情况学校安排每个孩子的送教时间。2、评估对象,找准教学方向。在了解了学生的大致情况后,我们对送教对象逐一送教上门。评估的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通过从各领域的角度来分析,为每个孩子制定送教计划和实施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和方向。3、制定可行性方案。在充分了解送教对象现状后,我们立刻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采取适合
3、孩子的教学方法,同时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训练中,使教育效果更强。4,优化环境,营造氛围。送教上门的这些特殊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都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送教上门的一线老师们,把这些孩子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时刻注意这些孩子的健康发展,用真诚的爱去打动和感染他们。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多表扬他们;缺乏自信心时,多鼓励他们;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5.积极参与,热情服务。我们老师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送教前,我们认真备课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智障儿童了解社会,认识
4、社会,适应社会。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手把手教学,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三、存在的困难:1 .家长的教育不足,家长自身对于“送教上门”的认知也不够,导致老师和家长无法配合无法相互帮助,这样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家长由于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注极少,特别是对莫元琦,基本处于放弃的态度。2 .因为特殊儿童自身的身体、智力、语言交流等方面都有残疾,因此他们没有办法像正常儿童那样进行自己喜欢的事物,无法像正常儿童那样走进学校学习知识,特殊儿童所能加入的学习活动屈指可数,同时在疾病的影响之下,每一位特殊儿童之间的区别都是十分巨大,因此“送教上门”教学目标及内容难以制定,随意性大。3,送教上门单单依靠学校的教师显得势单力薄,虽然我们学校教师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专业,但不是特殊学校的教师,缺乏经验。在送教内容的安排和处理送教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要比特殊学校教师差一些。而且这些孩子和家庭更需要的是医院方面的专业指导、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4 .时间方面,由于教师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送教的时间有限,能教给送教对象的知识、能力等也是极有限的。而送教对象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关心、爱护、疏导等,特别是与同伴的沟通交流,这是无法通过送教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