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要善于挖掘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政教育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要善于挖掘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政教育价值.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党课讲稿:要善于挖掘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政教育价值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优秀的文艺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感染力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文学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引入优秀文艺作品,一方面拓展了思
2、政教育的载体,另一方面也符合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要求。文艺作品的思政教育价值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乐之邦,儒家讲究“乐教”,道家强调“大音”。古人希望通过诗、礼、乐、舞等艺术形式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涵养民众德性,提升民众道德境界。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教化、道德感化和文化陶冶等方面。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礼乐文化也因此得以成形。我们知道,文艺作品具有极强的教育渗透性,既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也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步入新时代,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提升其在思想教育中的积极效用。文艺作品的思政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一是认识价值。每个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创作者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当时历史文化的生动呈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艺载体可以使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通过移情、联想、反思、共鸣等艺术观照方式,更好地审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实现个人与文艺作品中“灵魂”的共振。二是激励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激励人们直面困难、奋发图强,养成坚毅刚强、不怕困难的美好品格。广大作家艺术家创作出了诸多反映先进人物事迹、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反映脱贫攻坚战线上那些默默奋斗者形象的系
4、列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反映我们国家军事、科技等领域发展的系列影视剧作品等等。这些作品无不激励着青年人以昂扬奋发的姿态面对挫折、朝着人生的目标砥砺前行。三是凝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体现在,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培养青年人对党和国家高度的政治认同、政治共识,培育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优秀的文艺作品蕴含着高度的家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可以筑牢青少年的热爱祖国的思想认识,不断加深情感认同。文艺作品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扎实推进文艺战线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团结、引导和鼓舞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在引领文艺育人方面提出
5、了科学的思路、推出了全新的举措,拓展了一条以文艺增强育人效果的路径,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文艺育人成效。越来越多融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艺作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这些作品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审美趣味,成为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充分挖掘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是提升思政育人效用的有效方式。首先,这是健全高校立德育人机制的内在要求。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正确认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因时而动的思政育人理念,探索因势而新的思政育人方法,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在这其中,艺术教育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弘扬真善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6、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展现优秀文艺作品的内涵,积极构建以文艺作品开展思政育人的多样工作体系,促进整合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其次,这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与方向。传统的思政教育严谨、规范,但相对单调和重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容易导致育人效能下降。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探索新的育人方式,提升育人效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深刻表达思政道德内容、集中体现思想精神,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采用的重
7、要教育载体。古往今来的优秀文艺作品一直凭借自身内含的思政元素、独特的美育形式向社会各界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第三,这是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文化能够深刻地影响个体的精神,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国家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体现正是文化自信,这是推动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但对一个具体个体而言,文化自信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文化自信需要不间断地着力培养。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中更持久的力量,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同。那些蕴含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都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文艺载体,是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重要工具。
8、扎实推动文艺作品的艺术创新、深入挖掘文艺作品内涵,能够提升文艺作品思政育人的效用。在当下新媒体层出不穷的环境下,新时代的思政育人工作必须更加重视挖掘文艺作品的丰富育人内涵,将文艺育人与思政育人结合起来,提升育人实效。创新文艺作品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如何深入挖掘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质,提升其思政育人效用?这需要在内容、方法和教育者本身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深度挖掘文艺作品的思政教育元素。思政课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主题广泛收集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必须能够与思政课所倡导的价值和追求保持一致,能够观照现实、传递思政教育的理念。比如,当下一些被热唱的歌曲,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戏腔又传递了新时代发
9、展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们欣赏音乐的过程,既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过程,也是触动爱国情怀、坚定爱国思想的过程。其次,创新“文艺+思政教育”形式。思政课程涵盖的内容大多理论性、抽象性突出,较难引发青年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容易导致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新形势下的思政育人工作要挖掘新的途径与方法,要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创造更具感染力与吸引力的教育方式。借助文艺作品鲜明的感染力,遵循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更容易使思政课获得学生们的青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案例化教学、角色扮演、比较分析等多种形式让文艺与思政充分融合,让学生深度接受文艺作品中思想的洗礼。第三,要着力提升思政教师的文艺素养。思政教师是学生
10、的引路人,是思政课堂教学中开展文艺教育的主体。思政教师能否利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观点来审视和解读文艺作品,能否用批判和发展的态度来对待文艺作品,决定了文艺融入思政的深度、文艺育人化人的高度。通过学习进修、广泛阅读文艺精品、开展不同学院间的交流学习、开展艺术比拼展演,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文艺素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百花齐放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当今涌现的优秀文艺作品,构建出“思政+文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这将对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