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的研讨材料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的研讨材料10篇.docx(5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篇一在关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解锁山乡巨变的“三大密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解锁人民至上的“民本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
2、创造性。服务人民群众乃“国之大者”,基层的年轻干部也应始终心怀人民,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出发,让“呼声”在耳、“诉求”在心、“愿望”在行,善于做群众的“泥腿子”,让工作带有“泥土味”,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察其言,观其色”,真抓实干、真情实感去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用“人民至上”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民本密码”。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循序渐进、真抓实干,解锁“久久为功的“实干密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千万工程”不动摇,每5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
3、见,与时俱进、层层递进。基层的年轻干部亦是如此,要发扬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优良作风,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看担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发扬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越“雪山”“草地”,敢于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敢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敢接“最烫山芋”,用“久久为功”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实干密码”。常葆深处种菱浅种稻的细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解锁“量体裁衣的“地域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
4、地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地制宜”,年轻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讲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话”,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用“接地气”收获的“高人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千条线”下面的这“一根针”,将上级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策往通俗、简洁了说,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量体裁衣”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地域密码”。篇一2023年专题学习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研讨发言材料聚焦“三基三主”建设核心、绘就未来乡村共富图景今年以来,XX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XX“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和对XX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
5、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引领,聚焦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等“三基三主”建设核心,因地制宜推进55个未来乡村建设,5个村创成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形成6种未来乡村共富模式,建成首批省级10个“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在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介绍。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未来乡村发展根基。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建好未来乡村,需要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领导力,XX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契机,不断推进乡村基层党建整体跃升。一是建强基层组织堡垒。聚焦加强党在基层的统一领导,以“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为载体,全方位
6、推动组织体系向下延伸,同时以党组织共建为纽带,通过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建设党建联建单位809个,引领未来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举办未来乡村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大力培养未来乡村发展的“领头雁”。二是建好党群服务阵地。抓实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建设载体,推进向未来乡村延伸,整合村民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阵地资源,推进老年食堂、儿童之家等“一老一小”场景建设,全市打造358处15分钟可达、至少具有10个功能的“1510”党群服务圈,其中,未来乡村IO0%全覆盖。三是构建新型治理体系。推动“141”体系与村社连接贯通,打造“村社+网格+微网格”治理体系,高质量打造省级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单位15
7、个,“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二、强化基础设施提升,完善未来乡村生活功能。现阶段城乡差距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差距大,未来乡村建设必须要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抓起,大力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不断提升生产生活水平。一是持续优化交通设施。实施“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和养护工程I1OO公里,未来乡村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加密城乡公交班次,推广公交数字化服务应用。统筹规划未来乡村道路建设和停车场、停车位布局,实现户均车位1个以上。二是加快建设农村新基建。推广广电700M网络向农村覆盖建设,千兆光纤网络、5G移动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自来水户用、快递网点、电商配送等实现未来乡村建设村全覆
8、盖,乡村建设更加智慧便民。三是健全乡村防灾减灾体系。打造乡村气象、水文、地质、山洪、旱情等数据实时发布和预警应用,实现农村应急广播和“雪亮工程”全覆盖,构建未来乡村地理信息多维立体“一张图”。三、强化公共服务升级,打造未来乡村幸福生活。宜居宜业美好乡村生活,需要健全的公共服务作保障,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围绕“人的一天、人的一生“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快“民生七优享”率先落地,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医疗圈、养老圈。一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未来乡村100%配置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和老人活动中心,构建“居家+机构+智慧养老”新模式,打造日托、助浴、助餐等生活便利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建提升村
9、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5个、老年食堂55个。二是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实施“点亮乡村童年”计划,开展符合乡村实际的托育服务,建设托育托幼场所58个,打造“小而优”学校56个,未来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100%。三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设智慧健康站35个,配置5G云诊室30个,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十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80%以上,全面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两慢病”排查和重大疾病筛查、先天性残疾早筛,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和不出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未来乡村智治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和智慧健康站,成为XX未来乡村的标配。四、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提升未来乡村发展动能。乡村产业振兴是基础,未来乡村要立足“一
10、村一业”,吸引更多乡贤、年青人回乡投资创业,做实未来乡村发展基础,实现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一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以一盘菜(预制菜)、一根草(铁皮石斛)、一条鱼(大黄鱼)、一杯奶(一鸣奶业)、一片叶(XX茶叶)、一个柑(瓯柑)“六个一”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为重点,开展农业“双招双引”和“两进两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培育发展乡村旅游、都市农业、研学体验、农商直供、预制菜肴、冷链配送、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新业态,集中签约重大产业项目36个,投资211亿元,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6个,打造预制菜产业示范基地8个,建成“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亩。二是大力发展特色项目。每个未来乡
11、村谋划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品民宿等共富产业类项目3个以上,打造了一批未来农场、未来牧场、未来渔场。今年未来乡村备案项目1023个,截至9月底,已开工项目945个,项目开工率92.38%,完成投资34.05亿元,投资完成率81.32%。三是大力激活富民动能。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双激活”试点,打造农创空间、小微创业园等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更多农创客、新乡贤在未来乡村创业就业,闲置农房激活率达50%以上。做强做活强村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2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7.8%,增速居全省第3位。五、强化主体风貌塑造,打造未来乡村浙南民居。乡村建设
12、既不能照抄照搬城市,也要避免“千村一面”,XX立足泰顺厝、塘河人家、海岛石头房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打造山区、平原、海岛不同风格的“浙南民居”。一是完善乡村建设规划。完善“1+4+1”乡村规划建设体系,开展未来乡村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建立城乡风貌“正面+负面”清单,每个未来乡村优选确定3个风貌和谐有序的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强化建筑风貌要素的刚性引导和管控。二是开展村貌提升行动。实施“三拆三整三清”行动,拆除违法农房、违法搭建、违规设施3189处,整治外立面2197处、乱圈围3512处、乱拉线178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沿线沿路垃圾杂物得到有效清理。探索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健全生活垃
13、圾治理“一把扫帚扫到底”、污水处理“一支队伍管到底”、公厕服务“一套标准抓到底”、绿化养护“一把剪刀剪到底”等城乡一体长效管护机制。三是打造乡村风貌样板。严格落实农房带方案审批制度,实行驻镇规划师和驻村指导员制度,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推出村貌整治样板村“十有”标准,今年打造村貌整治镇级样板区10个、村级样板区100个。六、强化主题文化挖掘,厚植未来乡村发展内涵。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XX坚持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动力,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一是抓好乡村文化保护。坚持“文化为魂、景观为体、业态为用”,开展“瓯”系列、“名”系列、“古”系列普查和保护,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乡土文
14、化、民俗节庆、传说故事,推动历史文化在建筑场景、文旅业态中“活态呈现”,累计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39个、一般村138个。永嘉稻作梯田农业系统、乐清铁皮石斛文化系统、苍南古嗓柚栽培系统等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瓯海龙舟赛(立夏)、XX妈祖平安节(夏至)列入省二十四节气活动。二是建好乡村文化舞台。提标升级农村文化礼堂3593个,创建“1+8+N”模式农家书屋1688家,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村运”等乡村文化文艺活动。三是讲好乡村文化故事。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推动2951个村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培育防疫、救灾、敬老
15、、助残等志愿者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日常生活,全面涵养文明乡风。下一步,XX市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心打造有XX辨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未来乡村共富单元,加快绘就新时代未来乡村共富图景,奋力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XX”,为我省农业农村同步实现现代化先行和农民农村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提供XX样板、贡献XX力量。篇二2023年开展关于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交流材料纵观国外乡村建设历程,在快速工业化时期,各国均出现了“城市大跃进”,农村发展则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然而,在工业化后期,农村的发展优
16、势重新凸显,国外均纷纷开展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关注民生、人文生态、乡村复兴的过程。我国乡村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不同地区的建设水平也良莠不齐。为切实提升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得乡村面貌发生巨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顺应广大农民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提出建设千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对万个行政村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开创新农村建设先河。2011年,浙江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目标,至2023年底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2023年,浙江在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坚持数字化与村庄建设深度融合,聚焦“五化十场景”制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