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本科专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本科专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院“本科专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切实落实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建校80周年远景目标学科专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校本科专业建设,奋力打造与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愿景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本科专业建设提档升级,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撑,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总要求,聚焦学校核心发展任务,坚持顶天立地、一体两翼办学思路,围绕学校办学双空间、双格局、双面向、双重点,推进学校本科专业系统性改革,持续优化专业结
2、构、不断增强专业内涵,不断打造专业特色,努力增强专业竞争力,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夯实专业基础,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二、建设到2025年:学校本科专业体系持续优化,适度新增部分专业,动态调整现有专业,形成匹配学校战略的专业体系。学科专业一体化程度加深,建成匹配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以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为牵引的专业集群。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提质,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通过国家专业认证的专业数超过举办专业总数的50%。专业转型取得阶段性成绩,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有机融合的专业体系,职教师资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专业建设机制持续优化,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多维
3、合作不断加深,建成一定数量的专业建设共同体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内涵不断提升、专业特色不断彰显、专业活力持续释放、专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学校本科专业整体实现提档升级,在主管部门评选和社会评价中实现增长,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基本原则(一)坚持对标竞进、争创一流牢固树立争创一流意识,科学用好对标竞进抓手,全面落实国家专业办学要求和质量标准,在同类专业中合理确定标杆,围绕专业发展核心要素和培养质量核心指标,加强比学、持续争创、奋力赶超,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二)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展提档升级建设行动,整体优化专业建设机制、整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坚持点面结合,以
4、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兴紧缺专业为重点,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支持部分专业率先实现突破。(三)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坚持立足服务面向、立足办学实际,按照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思路,支持和引导各专业立足社会人才需求,瞄准产业链、教育链不同环节,更新理念、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办出自身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特色办学、争创一流。(四)坚持创新驱动、协同建设坚持将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作为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瞄准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加强研究、加快建设、力求突破;多维度深化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校企合作和院际合作,优化建设机制,借助多方力量,突破专业建设观念壁垒、资源瓶颈,持续推进本科专业高质
5、量发展。!1!,主要举措(-)加强专业顶层设计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定位、服务面向等系列根本问题,定期组织研讨活动、教研活动等,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发现问题,加快建设。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认证推进等工作,持续优化专业目标定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学科建设重点,引导专业合理定位、协同发展。指导督导二级学院按照“对标竞进要求,明确各专业十四五”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分步推进,确保专业建设任务落实落地。(二)坚持专业对标竞进立足学科特点、办学实际和发展愿景,开展专业“双定(定标杆专业、定赶超指标),分专业在已立项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合理选择3个标杆专业,在对比分析,明确差距基础上,结合自身实
6、际,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明确努力方向。加强对外交流,主动寻求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指导,学习先进经验方法,加快专业建设。突出产出导向,确定部分关键指标,锚定方向,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在确定的指标上赶超标杆专业,形成局部优势。(三)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标学校学科建设重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面向紧缺领域和新兴领域,做好学校十四五”新增本科专业设置方案,分年度开展本科专业新增工作。完善学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重点围绕专业质量和社会需求,稳步推进学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招生计划编制工作。立足学校发展战略,加强现有专业内涵改造,促进非专业应用转型和职业技术教育转型。紧扣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面向
7、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立足学校办学条件,适度举办部分新兴专业,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四)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按照交叉融合、协同发展思路,对标硕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和学科评估要求,增强学科意识,按相近相关原则,进一步理清专业间关系,强化专业群理念,稳步推进专业集群建设,立足学科需要、面向社会需求,推动协同教研、交叉授课、共建共享、联合攻关,促进专业交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专业建设模式从单兵出击向集团作战转变。根据学校确定的重点发展学科方案,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3-5个专业群建设,制定一群一策”方案,对标对表加强重点指标建设,为学科发展和重点关键突破提供支撑。(五)加快推进专业认证全面开展类
8、专业认证,按照应认证、尽认证原则,推动所有普通专业通过类专业二级认证。大力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力争实现工程教育认证零的突破。引导非专业对标行业认证和国际认证,加强理念更新、内涵建设和专业改造。依据专业类质量标准、借助教学状态数据采集等手段,加强非类专业建设诊断和预警。对标三级认证标准,加强已通过二级认证的专业整改建设,力争有专业达到三级认证条件推进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建设,做好职教师资专业认证准备。(六)加强专业改造升级紧扣学校发展定位,加快加强专业内涵改造,聚焦重点、突出特色,以专业集群打造、优势专业建设、新兴专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学校专业整体提档升级。对接基础教育改革前沿,以人工智能+为重点,
9、增强专业对基础教育的支撑、服务、引领能力。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对接中职学校师资需求,推动我校适宜专业通过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选修等,促进专业转型,彰显学校特色。面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立足学科实际,对接重点建设学科,以产教融合为重点,加强校地、校企、校行合作,推动本科专业应用转型。(七)持续深化专业改革牢固树立金专建设理念和综合改革思路,紧扣四新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2.0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专业建设中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教学条件、教学团队、质量保障等核心要素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分步实施,形成学校一学院一专业一教师良性建设机制,专业一课程一课堂一体推进模式。推进学
10、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推动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集群、优势专业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拔尖班、实验班等重点改革建设,明晰专业建设核心问题,立足自身办学实际,分类面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领域,加强项目研究和改革实践,产出物化成果和改革实效,培育优秀教学成果,为下一轮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夯实基础。(A)扎实推进专业思政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统筹专业、课程、团队、名师等各项建设任务,重点建好已立项各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认真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本科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确保国家规定在各专业落实落地。挖掘专业建设各环节思政元素,坚持引进和自建相结合,
11、形成专业思政元素资源库,为专业思政提供资源保障。建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不断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改革深化。立足三全育人,总结推广果筐学堂”等建设经验,结合社会实践、互联网+青年红色赛道之旅,结合专业特点,打造专业思政品牌,形成专业思政品牌效应。(九)加强建设一流专业结合国家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加强已立项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确保取得实效、顺利通过验收。对标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应用型品牌建设等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立项专业建设和分级滚动培育,力争有关专业类项目国家级、省级立项数处于同类院校前列。坚持两个全覆盖,到十四五末,每个专业群有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做牵弓I,每个二级学院至少建有1个省级及
12、以上专业建设项目,形成23个在省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优质专业。(十)确保新办专业达标深刻分析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适宜、紧缺、必须原则,稳步推进新办专业建设。落实国家专业建设有关规定,分专业做好新办专业建设规划,推进新办专业在教学规范、教学条件、教学运行等方面达标。根据学校学科专业战略布局,对重点建设的新兴新办专业,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新设专业,按变轨超车思路,实行专项支持,加快发展,推动新兴专业实现跨域发展。(十一)持续深化协同育人坚持协同育人,继续建好智慧教育联盟,持续优化UGSE育人模式,强化生协同培养,探索建立i+1+r生培养建设共同体(1个专业+1所城市优质校+1所乡村薄弱
13、校),紧扣双减、课标修订等重大政策调整,提高培养针对性。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为牵引,推动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产教融合,建立1+1+1产教合作共同体(1个专业+1个行业组织+1组合作企业),强化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积极支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示范性校外实践基地等系列产学合作项目建设。做好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和建设工作。(十二)推进人工智能+建设立足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趋势,以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为契机和载体,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落实落地,推动专业智能化改造、配套推进教师和学生智能素养提升、课程、实践、学业评价智能化改革,重点打造1-2个示范性智能
14、化专业。建设20门左右智能化、数字化示范课程,为全面加强本科专业智能化改造奠定基础。(十三)促进专业合作交流积极推动专业建设的内外部交流,鼓励支持各专业参加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主办的高水平国内教学会议,增强同类院校交流学习。以专业集群建设为重点,根据需要适时组织专业集群建设研讨活动,促进专业集群内常态交流和共建共享。定期组织开展校内专业建设研讨会议,促进校内专业间交流、协同和互鉴互学。支持有条件专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视野与资源,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十四)培育专业优势特色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大力打造专业特色,大力推进“晨读经典晚书华章建设,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持续加强”三
15、个有机融合,不断巩固特色优势。按照一院一品、一专一特思路,梳理各专业办学基础、服务面向,统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优势,以专业方向、优势课程、特色实践等为重点,培育专业特色优势,提高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十五)加强资源建设运用聚焦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坚持引进、建设、运用并举,以在线课程资源、虚拟仿真资源、教材资料等为重点,以十四五国家级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等为牵引,建设一批高质量教学资源,丰富专业建设内涵。坚持优秀教学资源的教学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有计划、分批次、大规模引入国家认定、业内认可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为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支撑。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在线课程管理、学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