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4495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第一篇: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一/入科教育通过入科前综合教育对每位医师进行一系列培训学习,加快其对医院及医疗环境的熟悉,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内容包括思想,法规教育和临床要求尽快应用的专业基础技能训练1医院及科室概况:介绍医院环境,等级,床位,科室设置及专业,便于其尽快熟悉环境,减少其陌生感2科室规章制度:介绍科室的各项制度,包括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生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等基本规章制度,使之对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有个大概了解,并在进入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便于遵照执行3医德医风和法制教育:讲解医务人员应遵循的医德规范医院行风建设的有关

2、规定,执业医师法等树立良好的医德风范和法制观念.4,无菌技术操作:进入病房前,就牢固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操作技术5医疗文书的规范,体格检直和病历,处方书写:结合本院病历要求,根据临床规范进行讲解,使医师进入科室后能尽快按本院规范书写医疗文书6医疗安全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使医师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二,师资队伍三,日常考勤管理1医师工作日,假期安排:工作日每年应为240天.因事假,病假及其它是由耽搁的工作日,需在次年内补足.假期应在本年内根据情况酌情予以安排2请假2天以下(含2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和科主任签字后生效,并

3、在考核表上予以登记.2天以上者,还需要由医务处签字后生效.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3天者,应尽快报告医务处;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5天者,视情节及原因给予包括终止培训等处罚3医师应将完成的工作内容如实填写在培训工作量化登记表上,由指导教师(逐项)签字,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报送医务处,四业务学习1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养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科室时间(月)血液门诊4个月血液病房(含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19个月血液实验室6个月住院总医师6个月机动1个月总计36个月2,受训医师三年期间参加业务学习的数量要求教学内容时间病例讨论会每周一次杂志俱乐部每1-2周一次小课每1-2周次科研讨论会每月一次科技论

4、文和科技英语写作10次高级血液一年级课20次大课高级血液二年级课20次大课高级血液三年级课20次大课除必须完成上述课堂学习外,所有受训医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学(协)会的医学教育活动.3年累积获本专业医学教育学分30分.五,考核1轮转出科考核由科考核小组执行,专管副主任以上医师必须参加,包括以下内容:-本人小结1份,手写规范化大病史1份.一医师职业道德考核临床能力:理论,临床病例诊疗及操作技能出勤率考核.2,年度考核第二篇:血液内科血液内科1、学科成立时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成立于1972年,刘文会教授任科主任。2、学科组成该科现由良性血液病学组,恶性血液病学组,和血液病实验诊断学组三部分组

5、成。3、学科学位授予点1994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17名,博士18名,硕士15名,在读博士9名,在读硕士17名。4、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学科基本概况邵宗鸿教授任行政主任,现有病床92张,分3个病区(恶性血液病区、良性血液病区和层流区),其中普通病床80张,层流病房12间。实验室方面,现有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液免疫实验室、组织细胞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6、临床科研特色骨髓衰竭性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水平处国内领先地位各种骨

6、髓衰竭性疾病,特别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向白血病转化规律的研究是该学科目前在国内处领先地位的课题,也是今后科研的主攻方向。有关这些领域,我科已经申请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科技支持重点项目在内十余项科研资助项目。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血液学既是临床学科又是实验学科,目前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已进入基因和分子时代。该科已筹建细胞形态学室、

7、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室、细胞化学室、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学室,从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同时加深对血液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认识,使高起点的基础研究与务实的临床诊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7、临床医疗优势、特色1973年,该科在天津市率先开展急性白血病联合、分期、间歇化疗、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明显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延长缓解期和生存期。1986年,开展胚胎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白血病,还进行了胚胎造血、同位素标记体内追踪、微量元素测定等基础研究,该项目被评为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新技术项目。1995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础研究;1999年建立

8、百级层流无菌室。2004年以来,临床上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治疗方法: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强化免疫抑制并促造血治疗、难治/复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DAG方案治疗、重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重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作期CP方案治疗、降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飕(ITP)复发的长疗程免疫抑制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的IA/VI1P/F1AG方案化疗、淋巴瘤的FCHOP/BCHOP化疗、多发性骨髓瘤的Ve1cadeDTD方案化疗以及造血系统肿瘤的细胞/生物学治疗、出凝血性疾病的改良替代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疗、生物治疗、联合放疗及

9、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体系;细胞形态学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实验室、组织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已开展相关项目检测。到目前为止,治疗及检测手段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8、主要科研方向(1)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该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系统研究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正负造血调控因子及T淋巴细胞在治疗前后的质量、功能变化,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的造血功能衰竭症。同时以雄激素联合环抱菌素A(Cs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创序贯使用强化免疫抑制合并造血因子(A1G/

10、ATG.CsA及HGFs)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良好疗效,使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成为可能。目前该科已成为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中心,接诊患者遍及全国;2005年,该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深入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亚群及功能,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突破。(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研究该学科发现: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排斥反应(HVG)等发病有关;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11、瘢(T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Evan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获得性血友病(AH)等。Th1与Th2细胞数量及功能失衡是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针对该环节及其下游环节的治疗已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探索导致Th1Th2细胞失衡的原因、机制乃至组织破坏的方式和调节是我科过去、现在及将来的研究热点。该科将继续在AA、PNH.AIHA.IRP.EVANS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亢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归纳、分析不同组织损伤与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的关系,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为预防和根治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乃至其他自身免疫

12、性组织损伤性疾病奠定基础。(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及治疗该科在国内最早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PNH患者血细胞膜表面GPI锚连蛋白分子,为确诊或排除PNH提供敏感、特异的指标。现已完成:PNH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检测PNH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探索PNH异常造血克隆与免疫耐受的关系;首次采用DAG.H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PNH获得较好疗效。PNH患者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及根除治疗是学科研究重点之一。(4)白血病前期(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向白血病转化规律的研究该学科研究发现;MDS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MDS患者髓系造血细胞

13、形态、功能(包括生长方式)、抗原表达、周期分布、基因等有明显异常;MDS患者免疫系统也有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相对不足,T细胞数目异常、CD4+与CD8+亚群比例异常、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1)数量和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减低、Th1与Th2细胞比例失衡、I型淋巴细胞因子(如I1-2、TNF-等)产生不足,免疫异常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明显关系。MDS治疗着力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及时和完全杀灭MDS克隆,阻止MDS克隆向白血病转化和解除MDS克隆对于正常造血的抑制。该科将深入研究MDS恶性造血克隆与淋巴细胞功能的关系,探讨免疫监视功能改变与肿瘤耐受和赦免的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5)急

14、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根治研究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MRD)是导致复发、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该科将充分运用现有检测手段,动态观察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MRD的变化规律:PCR检测特异融合基因、IgH/TCR基因重排;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法检测MRD异常核型。通过对MRD的检测,区分不同预后组,指导治疗决策,达到个体化治疗目的。并探索应用交替半身照射综合方案及中大剂量化疗方案清除急性白血病MRD。(6)老年急性白血病生物学特征及诱导缓解的研究老年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中的高危群体,缓解难,复发易,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们近年采用IAG方案诱导缓解取得

15、较好疗效。探索老年急性白血病生物学特征及高缓解方案是学科今后着力开垦的一块处女地。(7)淋巴系统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结合该学科临床病例统计分析及相关实验室研究,已发现某些淋巴瘤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刺激正常淋巴细胞,使其增生、转化,最终成为恶性细胞。病毒感染是诸相关因素之一,它与某些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失控以及免疫抑制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科将进一步研究淋巴瘤的病毒病因。(8)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的生物治疗近20年来,生物治疗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合理使用生物、免疫方法并与其它治疗手段有机结合,以提高造血系统肿瘤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目前常用的生物治疗手段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应用干

16、扰素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及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格列卫治疗慢粒,Ve1ca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9)实体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系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存贮体外,待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化、放疗后再移植入患者体内使其恢复造血功能。该学科在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条件,联合各兄弟科室,对无合适供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实体瘤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争取此类患者的长期生存。(10)DIC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DIC是一种危重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多种内、外、产科疾病,早期较为隐匿,晚期病情急剧进展,导致重要脏器损害,发生不可逆病变而致死。该学科拟与兄弟科室合作开展DiC相关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A肽、抗凝血酶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