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雨霖铃教学反思雨霖铃教学反思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领悟作者表达方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较强。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明感情这五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一、激趣环节: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送别画面,背景音乐设置相关歌曲,营造离别感伤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
2、操的陶冶。二、朗读环节: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因此,我就以学生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教师带读的方式来进行。三、意象与语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诗中所用的意象,然后要求学生调动所学来分析意象,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意象,学生能找出来,但是分析不好,这时我能用浅显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解读,如骤雨,我问学生下骤雨前,天气怎样,人的感觉如何,诗人写骤雨是为了什么。有的意象是学生根本不会,如“千里烟波,这时也是以老师引导为主。1四、手法环节:新课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要“活起来。怎么让课堂活跃,前提是你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在了解学
3、情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更好的探究欣赏。在这一方面,因为学情的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不够充分,今后应给予更充分的时间,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间。2第二篇:雨霖铃教学设计与反思3500字雨霖铃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I)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三)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教
4、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2、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模式:双主导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苏轼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聚散无定,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离别与重逢中走完了生命的过程,而且是以离别的形式来结束。离愁别绪作为人类永恒的情感之一在文学史上写下了一页页精彩的诗行。透过这些诗行,可以看见朋友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今天,我们来学习个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看看在这首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二、检查预习1、了解词牌(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教
5、师简要概括后提出疑问过渡: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一一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2、了解词人(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简要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绮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他的很多佳
6、作中,很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3、了解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有源,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三、听读全词感受离别第一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要注意的问题:感情基调:悲戚低沉四、整体感知1、学生分小组讨论重点分析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离别难)下阕:离别后孤寂凄清的情景(思念苦)2、学生观看F1ASH图片,进一步体会
7、全文的思想感情。五、鉴赏品读咀嚼芳华1、开篇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什么情?节令:寒蝉景地点:长亭时间:晚天气:骤雨初歇渲染气氛:萧瑟凄凉情表达感情:词人与恋人将别未别时的痛苦心情融情于景2、“都门两句展现了什么场景?明确:京城门外,情人设宴饯行,离别的愁苦使这对情人对佳肴美酒也兴味索然。正在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催促出发,此时此刻,离别的痛苦达到顶点。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何凝噎?真的是无话可说吗?明确:两手紧紧拉在一起,两眼被酸楚的泪水模糊,便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一一倾吐,只好无言以对,泪眼相看。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把彼此的眷恋之情、又无可奈何之心写的非常深刻4、讨论:“念去去
8、,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以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词人前途的广阔。你认为这样的说法对吗?明确:不对。作者选用三种景物来表达心情。用千里”形容“烟波,表明烟波的浩淼,去程的遥远;用沉沉形容“暮霭,表明暮霭的浓厚,天地的苍茫;用“阔形容楚天表明楚天的辽远无边。作者正是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以及如此浓密深重的雾霭,来表现离情之深之痛和自己前途的渺茫。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句中哪个短语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哪两个字把自己个人的情感赋予了普遍意义?明确:伤离别自古6、名句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这两句词中有哪些典型景物?明确:杨柳晓风残月(2
9、)、在我国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的意义?明确:A、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B、关于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C、“杨柳,和别情有关,古人有折杨柳送行的习惯,以寄托眷恋之情.另外柳跟留谐音,在分别的时候赠送柳枝,有挽留之意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词人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3)、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清
10、秋的晓风是凉的,天上的月亮是残缺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在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为何良辰好景会虚设?千种风情不知道和谁说?明确: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词人以虚景收束全篇,写出了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
11、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想整首词,指名背诵)六、播放F1ASH歌曲七、比较鉴赏:将柳词与苏词作比较,体会其风格的差异赤壁怀古雨霖铃意象大江乱石寒蝉烟波惊涛峭壁杨柳残月壮美凄美人事指挥若定执手相看谈笑却敌无语凝噎豪迈缠绵情感壮志难酬之恨清秋离别之恨悲愤凄凉风格豪放一一阳刚之美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崇敬景仰之情。得阳刚之美者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婉约一一阴柔之美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情。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八、作业:阅读下面这首词,结合词风特点,写一段三百字左右的赏析文字。(可以先从情景交融入手分析全词的情感,然后重点赏
12、析其中的某一句)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九、板书设计雨霖铃柳永离别前:勾勒环境一一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离别时:描写情态一一实写离别后:因情设景一一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刻画心理一一虚拟雨霖铃教学反思:1 .诗词的讲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触文本,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要训练诵读,又要训练鉴赏表达,感觉时间很紧张,不够舒展自如。2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所讲授的文本之中,因为只有和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进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才能引领学生获得美的体验。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情感投入的并不够,特别是朗读上不够到位,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师的弊病,一定要加以改善。3 .在引导学生感悟词人表达情感的教学中,稍显生硬。学生拥有感情、拥有感知感情的能力以及拥有发现美、表达审美体验甚而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必须达到的各个阶段的目标。我奢望能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变成灵动的语言。4 .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应给予更充分的时间,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