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律不齐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指标和治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律不齐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指标和治疗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心律不齐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指标和治疗方法心律不齐是患者两次相邻的心跳用时不一样,反复这样出现,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一、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患者必然会出现心脏搏动的速率或者节律异常,常由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偶尔出现节律不规则是正常的,心动过速是心率快而均匀,心动过缓是心率慢而均匀。房性或者室性早搏是在正常心脏节律中出现额外的收缩。持续的或者慢性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减少心搏出量,降低血压,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并会加速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引起心房纤颤或者心室纤颤。对此,必须及时治疗,科学用药。心律不齐可以治愈,也不会传染,患者无须恐惧。心律不齐的症状主要有四种:第一,心悸。患者会
2、感到自己的心跳很明显,也觉得心慌,心脏有不适感。第二,胸闷。这种症状属于一种主观感受,患者会感到胸口很闷,呼吸比较困难。第三,头晕。如果患者心律不齐,就会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感到头晕眼花、头重脚轻或者头昏脑涨,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第四,晕厥。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就容易出现晕厥现象,可能患者前一秒还能正常交流和行动,下一秒就会晕倒,瞬间意识与行动能力丧失。心律不齐还会引起心衰、休克和脑栓塞等并发症。二、心律不齐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心律不齐的常规疗法是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注射混合药液,有IOm1的门冬氨酸钾镁,比例为5%的葡萄糖溶液(滴注量是25Om1)。同时,医生会将洋地黄类药物和
3、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辅助用药。对于洋地黄类药物,每天的用药量是每次0.25到05毫克,每日用一次;对于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每天的用药量是10毫克,每日一次。连续为患者用药14天,每次的静脉滴注时间不可少于一个小时。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会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胺碘酮,在患者刚入院时,每次的用药剂量是用静脉注射150毫克胺碘酮,将注射时间控制到20分钟到半小时之间,治疗14天。起初,胺碘酮的泵入速度是1mg/min,等静脉注射时间总共达到6小时以后,就需要将泵入速度调整到0.5mgmin等患者经过3天的治疗后,就可以口服胺碘酮,每次服用一片,每天服用三次。治疗效果观察指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4、:第一,疗效。经过入院用药治疗,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都消失,这说明药效良好。第二,康复时间。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胺碘酮以后,康复时间更多,药效更为良好,能尽快消除患者的病症。第三,不良反应。医生会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恶心呕吐、头晕、血压降低等问题,就说明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用手术治疗心律不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意愿来决定是否采用外科手术或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外科手术通常是针对病情很严重的患者,会采取心脏搭桥或者瓣膜置换等治疗方案。射频导管消融术能够治疗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预激综合征、室性早搏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如患者存在心律不齐、心肌梗死、
5、心衰、冠心病等症状,都可以服用胺碘酮。如还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指导他们控制血压和血糖,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和速效救心丸。对患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的患者,引导他们按时卧床休息,通过做心电图查看患者的心律,了解患者的心速,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病痛问题,心律不齐,心速缓慢或者过快,就要及时救治,避免患者病情转恶化。在治疗心律不齐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缓解心律不齐症状的中药主要包括赤芍、黄芭、当归、熟附子、桃仁、淫羊蕾、丹参、人参、巴戟天、旌白、灵芝等,这些中药结合服用,能够起到活血通络和温阳作用。其中,赤芍、黄芭、当归的用量皆为18克,熟附子、桃仁、淫羊蕾的用量皆为15克,丹参用量是20克,人参用量是10克,巴戟天用量为15克,甦白和灵芝的均为12克。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绞痛,就会加入延胡索、郁金香、川楝子。患者每天服用的中药为一剂,用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不齐,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在心律不齐患者治疗工作中,要发挥胺碘酮的作用,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样方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缓解病痛。与此同时,要注意做好患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引导患者正确用药,学会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