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 说课稿(1)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次品 说课稿(1)公开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找次品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找次品第1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内容: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唯一一个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的次品,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教材分析:“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仔细阅读教材后,发现教材的编排结构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例1安排了从3个物品中找次品,初步认识找次品问题,了解找次品的基本思路。例2安排了8个待测物品,探索找次品的一般方法,也就是把物体个数尽量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化策略过程。3个物品的教学起点低,
2、孩子很容易从3个中找到次品。然后加深到8个中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就容易多了,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对学情的分析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次品,什么是
3、质量次品,为什么要找次品?还很困惑,“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会更大,这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本节课最重要的学具天平,由于我们在上学期的方程教学中使用过,因此本节课无需多解释。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初步认识“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逐步体验把物体个数尽量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化策略过程,初步学会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感受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其中,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
4、品”这类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本节课的重点。目标2体验把物体个数尽量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化策略过程,初步学会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法、学法、设计思路:本节课我以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共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教学。一共包含了情境引入一激发兴趣、合作探究一体验优化、巩固应用一解决问题、课堂总结一反思回顾四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激发兴趣:上课开始,先用多媒体展示杭州亚运会比赛项目,引出乒乓球。在这些大型的比赛中,对乒乓球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若出现次品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找次品的问题。板书课题:找次品(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利用今年在杭州举办
5、亚运会这一事件引出课题,不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二、合作探究一体验优化任务L研究3个球。1、任务发布: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3个乒乓球,说明:在这3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比较轻的,请你帮忙把这个次品找出来?(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种找次品的方法中,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找出次品,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2、任务反馈:结合课件展示两种情况。引领学生说出:如果平衡,那么次品在,如果不平衡,那么次品在得出结论无论是否平衡,3个球中都只需要称1次就可以找出次品。3、教师追问:如果
6、有2个乒乓球,其中有1个是次品,轻一些,想象一下,这时候天平将是怎样的?进一步追问:2个球中找次品需要1次,为什么3个球中找次品也只需要1次呢?你觉得3个球在称的时候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吗?(从天平称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左托盘”、“右托盘”、“剩下的一堆”看成三份,这样,所有的产品其实只有“分成两份”和“分成三份”两种情况。所以,“2个”与“3个”的比较,其实承载着整节课的核心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模型构建。初步感受“分成三份比分成两份要好”)4、简单记录:像2个次品,天平左边放1个,右边放一个,我们可以简写为2(11)表示,像3个次品,我们可以简写为3 (11),表示左边放1个,右边放1个,剩
7、下1个。板书 2 (1,1) 3 (1,1,1)(这一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任务2:研究8个球。1、任务发布:最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小组合作活动,探究找次品的方法。摆一摆,用珠子代替乒乓球摆一摆过程记一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过程,可以画也可以用黑报上的方式8 (3, 3, 2)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的过程。3次2次。说一说,小组内互相交流,用天平怎样称,2、任务反馈:让学生上台展示过程。(1) 8 (4, 4) ; 4 (2, 2) ;2(1, 1)(2) 8 (3, 3, 2) ; 3 (1, 1,
8、 1) o(3)小组里学生互相说说这种称法过程。板书:8 (4, 4) , 4 (2, 2) , 2 (1, 1) 8 (3, 3, 2) ; 3 (1, 1, 1)3、比较,优化:(1)这两种称法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板书:分成两份、分成三份|)(2)你觉得哪种称法比较好?(3)分成三份比分成两份好在哪里?为什么?4、教师追问:这种方法8 (3, 3, 2)是从我们研究过的哪里得到启发呢?沟通建模。(把“8个”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这更能暴露学生两种不同策略的价值取向,在比较中感受“分成三份”的优越性,并把8个的研究成果与2个、3个的模型进行有效沟通,打通研究的新视角。从一般到特殊,发展学生的推
9、理能力。课堂中我们不仅仅定位为“知其然”,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知其所以然”。理解“分成3份比分成2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受推断时有些可以不用称的优越性。教学中不仅仅只关注方法的习得,而更关注思想方法的渗透、模型的构建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任务3:研究9个球。1、任务发布:9个乒乓球,最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小组合作活动2、任务反馈:拍照汇总学生作品4、教师追问:你觉得称2次的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板书|平均分)追问:为什么只有平均分才是次数最少的?追问:不能平均分时,如10个时怎么办?引导学生概括:第一次都是从9个中乒乓球中找次品,那么第二次你有什么发现?引出:范围越小,就容易
10、找到次品,而只有平均分的时候,所找的范围是最小的。(设计9个球的目的在于:“同样是分成三份,为什么平均分时次数最少”,也提供了“范围越小就更容易找到次品”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去考虑问题。)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1、回顾研究历程。课件动态展示建模过程。3 (1, 1, 1) -9 (3,3,3) -27 (?)(总结找次品最优方法:平均分成3份)2、课堂练习:题1: P113第1题,5瓶钙片中1瓶次 品(轻一些),完成下面找次品的过程。(此题用于梳理思维,巩固新知)题2: P112做一做,有28瓶水,其中1瓶是盐水,略重一些,至少几次能保证找出来?(不是3的倍数,为下一节课生成规律做铺垫。)四、课
11、堂总结,反思回顾。总结方法:师:多年后,这些数据我们慢慢模糊了,淡忘了,你还会找次品吗?课件出示:一大堆乒乓球,没有告诉数据怎办?引导学生,先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在左托盘、右托盘、剩下一堆。再从其中的一堆中再平均分成3份,以此类推。(既是对本节课的回顾,也能引导学生跳出数据总结方法)板书:找次品分成两堆2 (1, 1)8 (4. 4), 4 (2, 2), 2 (1, 1)平均分成三堆3 (1, 1, 1)8 (3, 3, 2), 3 (1, 1, 1)9 (1. 1.9 (2. 2,9 (3. 3,9 (4, 4,7), 7 (1, 1,5), 5 (2, 2.3), 3 (1,1,1), 4 (1, 1,5), 5 (1, 1. 3), 3 (1, 1, 1)1), 2 (1, 1)1) 平均分2), 2 (1, 1)谢谢各位的聆听!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