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 0536 古代汉语 2004 10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汉语言文学 0536 古代汉语 2004 10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04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试卷参考答案一、1.A2.B3.A4.A5.A6.C7.C8.B9。A10。D11.D12.C13.B14.A15.D16.D17.C18。B19。A20.D21.C22.B23.A24.B25.A26.A27.B28.D29.A30.B二、31.BC32.DE33.BC34.BCD35.ABCD三、(一)36.食,动词,给吃。37 .被,动词,遭受。38 .瑾:动词,用泥涂抹。39 .荒忽:即恍惚,心视不定的棒子。40 .奇赢:多奇的,指囤集的大量商品。奇:余数。(-)41.斯;指示代词,复指宾语“朋酒”。42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的死。43 .厥;
2、句首语气词,相当于“乃”44。乃:副词,才,仅仅.45 .直:副词,表范围,仅仅,只不过。四、46.作为连词的。之”其基本特点是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起连接作用,它的用法有三种,(1)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二如句(3),(5)中的。之。(2)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如句(2),(1),(6),(7)中的“之”。(3)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起连接作用,如句(4),(8)中的“之47 .从下列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今词义的几种差别,主要表现在:(1)古今词义侧重点不同。如“售”在古代汉语中,侧重于行为的结果,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侧重于行为本身。(2)古今词义所指
3、的范围不同,这又包括词义范围的扩大和缩小,如“坟”的古义所指范围大,今义所指范围则相对小;“焚”今义所指反而更广。(3)古今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如“恨”古义为“遗憾”,意义轻,今义则为“仇恨”,意义加重;又如“下流”,古义为中性词,在现代汉语中则变为贬义诃,感情色彩发生变化。48 .丘也I用有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辗贫,和辗寡,安瓢4心夫如是,故逮人不服,刖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具J安之。五、49.全都把船沉入水底,砸破炊具,烧毁简陋的房屋.50 .用这来表示全体士兵都坚决拼死战斗,没有一点后退生还的想法。51 .在那个时候,楚兵的勇气和声威盖过各路诸侯军。52 .
4、楚军的兵士没有不是用一个来抵挡十个的。53 .没有不跪在地上,用膝盖来向前行走的,无人敢抬头看。六、蜀中试,相传主司多私意与士人相约为暗号。李季章、季永同登庚戌科,己酉赴颊省试。二公皆以文名一时,而律赋非所长。乡人侯某者,以能赋称,因资之以润色。既书,卷不以诗示侯,侯疑其必有谓。将出门,侯故少留。李遂先出,而侯踵其后,至纳卷所,扣吏以二李卷子,欲借一观。以小金牌与之,吏取以示,则诗之景联皆曰:“日射红鸾扇,风清白兽樽。”侯即于己卷改用之。既而皆中。选二李谢主司,主司问:“此二句惟以授于昆仲,何为又以与人?”李悦然不知所以。他日微有所闻,终身与侯不协。七、55.不羲:不符合道义的行为,即不义之事。56 .就:做到、成就。57 .及;达到、推及。58。干:追求。59 .焉:疑问代词,用于反问,哪里。60 .夫:远指代词,那。61 .:连词,表转折,即使。62 .卒:副词,最终。63。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谓语的情况是设想的。如果。64 .以卷:动词性词组,是介词“以”与动词。为”的连用,即“以之为”,认为它是。65 .然而:连词,指示代词“然”与转折连词。而”的连用,表转折。虽然如此,可是。66 .是以:连词,即“以是”,表结果。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