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为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力争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水平,现就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措施。一、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1稳定农民就业。引导各类园区、帮扶车间、产业扶贫基地、中小微企业等平台吸纳农民就业,对吸纳一定数量就业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贴;各地投资建设的重大工程、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并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护中以工代赈方式
2、推广力度。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年内培育省级劳务品牌5个。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6万人。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年内学历提升15万人。创造就业机会,组织本地劳动力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就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务工增收;加强各类公益性岗位开发利用,优先安排生活困难的农村残疾人、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弱劳动力。加强农民工工资调控引导,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学习教育、居住用房等权利,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残联,各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海国际港
3、务区。以下各项工作均包含属地责任,不再一一列出)2 .支持创新创业注入活力。建设创业载体,依托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高新技术园、物流园,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数字农业农村基地、规模种养基地等,建设各类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强化创业服务,实施群体创业推进行动,组建一批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专业化服务,探索“平台+导师+创客”服务模式。深化“新农菁英”培育发展计划,支持青年扎根乡村创业创新。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完善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用地支持政策,支持农民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旅游经济”,年内
4、扶持农民自主创业9200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二、做强乡村产业,挖掘增收潜力3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产量100亿斤以上。保障“菜篮子”供应,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615万亩、产量2000万吨左右,能繁母猪稳定在24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保有量稳定在1300家以上。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国家植物品种测试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辐射淮海经济区的工厂化种苗繁育基地,力争在优质食味水稻、抗赤霉病小麦、优质设施果蔬等品种创新上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高标准“吨粮田”,年内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
5、田50.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68万亩。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推动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日光能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加快配套建设产地冷藏、冷链物流、数字农业等设施。(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农科院)4 .建设特色创新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20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交易额)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聚焦绿色蔬菜、优质稻麦、高效水果、规模生猪、生态肉禽五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
6、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抢抓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新型食品加工业发展风口,力争全年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900亿元。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继续办好“亲近田园寻味乡趣”乡村休闲旅游活动,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档升级,全年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到70亿以上。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聚力做大做强“农香徐来”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高市域公用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遴选5-8个农业品牌纳入“精品”培育计划,力争“农香徐来”市域公用品牌
7、授权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年内获证绿色食品50个、有机农产品1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广旅局、工信局)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社运行管理制度稳步健全,力争年内全市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以上,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占比达到14.6%o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小农户建立更具稳定性的利益粘合机制,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稳步完善,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总规模得到巩固提升,年内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550家以上,同一农产品行业中的家庭农场实现优势互补、
8、强强联合、集群发展。大力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新建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以上。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各类服务主体加强联合合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合作总社)6 .强化“两带”引领示范。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示范带建设,聚焦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四大类重点工程,年内谋划重点项目108个,打造一批富有黄河故道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和“水美乡村”。推进五环路都市农业示范带建设,年内谋划重点项目37个,通过连接若干循环旅游线
9、路,实现景、镇、村、路有效衔接,构建“聚力亮点、以线串点、织线带面”的城郊都市农业风景线。高水平建设铜山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睢宁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沛县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启动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园12个,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2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三、提高财产收益,激发增收动能7 .稳妥推进“三块地”改革。承包地改革方面,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宅基地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沛县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广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城郊农民利用闲置房发
10、展“房东经济”,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方面,及时总结沛县、新沂市经验做法,探索完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运行机制和收益分配制度。深入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优先盘活利用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8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多形式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积极探索物业租赁、资产盘活、生产服务、“飞地”经济、农旅融合、入股合作等多种发展路径,确保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针对现有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村启动“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年内实现300个左右村达标,通过三年努力,基本消除集体经营
11、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村。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专项治理整改,在全市范围推广使用省农村集体资产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作用,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交易行为,推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实现线上交易。(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四、落实支持政策,填实增收洼地9 .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引导农民选择高档次标准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发放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不低于上年度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0%o提高医保补助标准,加快建立实施“六统一
12、”的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制度。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低收入人口县域内住院,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防贫险、医疗救助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的10%以内。做好重点人群帮扶,推动农民工失业保险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合理确定农民工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农民工失业救助体系。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加大低收入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对符合条件的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新认定的低收入农户应贷尽贷,指导和帮助贷款户用好信贷资金、做好增收项目。(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医保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10严格落实支农政策。加大财
13、政支农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支农投入不减。持续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稳步提高、逐步优化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和结构。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奖补等政策落实机制,加大对优质优价粮食收购、储备的支持力度。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推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向粮食生产倾斜,及时向农户发放耕地地力保护、棉花补贴、稻谷补贴、农机具购置等补贴。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能,进一步推广农业信贷担保、“苏农贷”“供销U贷”等支农专属金融产品,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
14、均增速。启动“富农易贷”推广提升行动,用信余额突破20亿元。产粮大县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现全覆盖,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纳入现行农业保险政策范围,鼓励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农险产品供给,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2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五、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增收保障11 .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组建、调整相应工作机构,县、镇两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市各有关部门要出台本行业支持农民增收的具体工作方案,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12 .强化调度研判。市级层面进一步强化监测调度,加强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监测,定期分析研判,找准短板弱项,明确主攻方向,完善政策措施。各级统计、调查部门要强化对农民收入的统计调查,优化住户调查外部环境,逐年提高记账补贴,强化住户调查工作规范,严控数据质量,严防弄虚作假。13 .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要发挥新闻媒体等宣传阵地作用,营造促进农民增收良好氛围,加强政策解读,做好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深化改革等方面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