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整理安全生产防护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整理安全生产防护规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我国对劳动防护用品采取用以人体防护部位为法定分类标准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共分为九大类。既保持了劳动防护用品分类的科学性,同国际分类统一,又照顾了劳动防护用品防护功能和材料分类的原则。2.1 头部防护用品头部防护用品是为防御头部不受外来物体打击和其它因素危害而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根据防护功能要求,主要有一般防护帽、防尘帽、防寒帽、安全帽、防静电帽、防高温帽、防电磁辐射帽、防昆虫帽等九类产品。2.2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是为防御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烟、雾等经呼吸道吸入或直接向使用者供氧或清净空气,保证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作业人员正常呼吸的防护用具。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主要分为防尘口
2、罩和防毒面具两类,按功能又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2.3 眼面部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是预防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尺屑、热、电磁辐射、激光、化学飞溅物等因素伤害眼睛或面部的个人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根据防护功能,大致可分为防尘、防水、防冲击、防高温、防电磁辐射、防射线、防化学飞溅、防风沙、防强光九类。目前我国普遍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有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炉窑护目镜以及防冲击眼护具等三类。2.4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上能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失,预防由噪声对人身引起的不良影响的人体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有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罩等
3、三类。2.5 手部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是具有保护手和手臂功能的个体防护用品。通常称为劳动防护手套。手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功能分为十二类,即一般防护手套、防水手套、防寒手套、防毒手套、防静电手套、防高温手套、防X射线手套、防酸碱手套、防振手套、防切割手套、绝缘手套等。2.6 足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是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能量损伤劳动者足部的护具,即劳动防护鞋。足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功能可分为防水、防静电、防酸碱、防刺穿、绝缘、防砸等。2.7 躯干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就是通常所说的防护服。根据防护功能,防护服分为一般防护服、阻燃服、防静电服、耐酸碱服、防风沙、水上救生衣等。每一类又可根据具体防护要
4、求或材料分为不同品种。2.8 防坠落用品防坠落用品是防止人体从高处坠落的整体及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是通过绳带,将高处作业者的身体系接于固定物体上,整体防护用品是在作业场所的边沿下方张网,以防不慎坠落,主要有安全网和安全带二种。安全带按使用方式,分为围杆安全带和悬挂、攀登安全带两类。3.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其它3.1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主要作用,在于隔离或断绝能伤害人体的潜在能量,其设计着重保护使用者的人体部位及隔离可能接触的危害,而不是去减低或消除危害的来源,是控制措施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所有劳动防护用品都在产品包装中附有安全使用说明书,应参照执行正确的使用和佩戴劳动防
5、护用品,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施。3.2 及时更新、报废劳动防护用品及时更新、报废过期和失效劳动防护用品。对于不易损坏的劳动保护用品丢失损坏后,应查明损坏原因如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应按劳动保护用品的价格收取个人相应比例的罚金。同时要对劳动保护用品进行定期检测,不合格的或超过允许使用期的予以报废并更换。3.3 确保劳动防护用品质量为了保证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实行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的三证制度。在选购防护用品时应检查防护用品的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二、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根据燃烧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扑灭火灾要反其道而行之,即设法消除这三
6、要素中的一个,火就可熄灭。1.1 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不燃烧的物质分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这样可使火源孤立,由于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1.2 窒息法:阻止助燃的氧化剂进入,使可燃物质因缺乏氧化剂而停止燃烧。1.3 冷却法:降低着火物质的温度,使其降到燃点以下而众目停止燃烧。1.4 化学抑制法:让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并在反应中起抑制作用而使燃烧停止。在灭火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条件选择灭火方法,有的灭火方法能同时起到几个作用,而为了迅速灭火,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时并用。2 .常用灭火剂及其适用性2.1 水: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主要作用是冷却降温,也有隔离、窒息的作用。2.2 水蒸汽:它的
7、灭火原理在于降低燃烧区的氧含量。2.3 化学泡沫:化学泡沫是由化学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它的灭火原理主要是泡沫覆盖了易燃物表面,起到隔离和窒息的作用。2.4 空气机械泡沫:是由发泡液、经过水流的机械作用互相混合而形成,气泡内主要是空气。它的灭火原理与化学泡沫相同。2.5 二氧化碳和其它惰性气体:加压的二氧化碳从钢瓶喷出时即成团体雪花状二氧化碳(干冰),干冰的温度是零下78.5C能起到冷却物及冲淡燃烧区空气中氧含量的作用。2.6 四氯化碳及其它易气化的液体:四氯化碳是不可燃液体,沸点较低,遇热能迅速蒸发气体夺取燃烧物的热量,并笼罩在燃烧区周围,使其与空气隔离,从而使燃烧
8、停止。其它易气化的液体有二氧化碳和乙基澳的混合物。2.7 化学干粉:干粉灭火剂是由碳酸氢钠、细砂、硅藻土和石粉等组成的细颗粒固体混合物,它依靠压缩氮气的压力被喷射到燃烧物表面上,能起到覆盖隔离和窒息的作用。2.8 黄沙、土等覆盖物3 .常见火灾的扑救3.1 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初起火灾扑救: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发生着火、爆炸,一旦出现火情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并向主管汇报。同时疏散其他人员至安全地域。若刚刚起火可使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若起火罐体为容器,应迅速打开水喷淋设施,对罐体进行冷却保护,防止升温。在能够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配合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工作。3.2 仓库火灾扑救:仓库内存放的物质可燃品居
9、多,而且库存的各种化学品的危险性更大。仓库灭火时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到场向消防人员详细介绍库存物品情况,物品存放位置及相应灭火要求等。3.3 电气火灾扑救:电气火灾的特点:电气设备着火时,着火场所的很多电气设备可能是带电的。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的火灾时应注意现场周围可能存在着较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也有许多电气设备着火是因绝缘油在燃烧。扑救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3.3.1 火灾发生后,由于潮湿及烟熏等原因,电气绝缘可能受损。在进行操作时,应用绝缘良好的工具操作。3.3.2 选取好电源切断点。若在夜间切断电源时,应考虑临时照明用电。3.3.3 在剪断电源时应注意在不
10、同部位剪断,避免发生短路。3.3.4 在切断电源时应及时与电力供应部门联系.3.4 在无法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注意以下几点;(1)电体与人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一般室内应大于4m;室外不应小于8m。(2)选用不导电灭火剂对电气设备灭火。机体喷嘴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IoKV及以下,大于0.4m;35KV以下,大于0.6mo(3)对架空线路及空中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体之间的仰角应不超过45。,以防导线断落伤人。如遇带电导体断落地面时,要划出一定警戒区,防止跨步伤人。3.5 充油设备的灭火(1)充油设备的油品闪点多在13014Oe之间,一旦着火,其危险性较大。如设备外部着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
11、灭火器带电灭火。如油箱破坏,出现喷油燃烧,且火势很大时,除切断电源外。用泡沫灭火,同时应防止油火进入电缆沟。(2)充油设备灭火时,应先喷射边缘,后喷射中心,以免油火蔓延扩大。三、用电安全知识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人体触及带电体而受到电流伤害,称为触电事故,又称电流伤害事故。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前者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伤害人体神经和器官特别是心脏,严重时会引起心室颤动而窒息,造成死亡;后者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如电弧烧伤等。通常所说触电是指电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1.1 电流大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与电流强度成正比,即接触电压越高
12、,对人体的伤害越大。1.2 电流种类: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比直流电大,工频交流电对人体损害最大。1.3 通电时间:通电时间越长,危害越大。特别是当通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极可能造成心室颤动,引起死亡。1.4 电流途径:电流通过心脏、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造成死亡的危险最大。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相对危险较小,但可能因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或摔伤、附落等二次事故。2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电对人体虽然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但如果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保证用电安全的基本措施,正常工作下的用电安全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下面介绍几种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2.1 绝缘:绝缘是用
13、绝缘物把带体封闭起来,良好的绝缘是保证设备的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人身安全的最基本要素。2.2 屏护和间距:从防止触电的角度考虑,屏护和间距一样是防止直接触电电击的安全措施。除防止电击外,屏护和间距还有防止短路、防止火灾和便于安全操作的作用。屏护是采用遮拦、隔板、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绝开来。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前者能防止人员无意识或者有意识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后者只能防止人员无意识触及或者过分接近带电体。屏护装置应当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距离,还要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这外的安全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
14、触电事故以及避免车辆或其它器具碰撞可过分接近带电体而造成事故,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过电压放电和短路而引起的火灾事故。2.3 保护接地与接零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设备的外壳或金属物是不带电的,当用电设备万一发生“碰壳”故障或这些金属构件碰到了电源线,操作人员就会因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而触电,并导致设备损坏。接地与接零的目的就是万一发生这种故障时,能自动把“碰壳”设备电源切断或把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因此它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接地就是把设备或线路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等同的导体紧密连接起来。接零是把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的电的导电部分(如金属机壳)同电网的零线连接起来。重复接地是指
15、保护零线导线导体一处或多处能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的接地。一般电气设备保护接地、接零的措施均已在电器设备安装设计时做好,未经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拆移。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禁止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必须采用保护接地。即同一系统中,不应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混用。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混用情况下,当保护接地的设备漏电时,其外壳带有危险电压,而且所有保护接零的正常设备的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在线路保护装置未动作情况下,设备外壳将长时间带电,反而扩大了触电危险范围。2.4 漏电保护漏电保护: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由于间接接触和直接接触引起的单相触
16、电事故,也用于因漏电引起触电事故和火灾事故,以及用于监测或切除各种一相接故障,是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一种保护装置。为防止各种人身触电事故,漏电保护装置宜采用高灵敏度、快速型的装置,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毫安、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秒。漏电保护装置是作为附加保护装置,即使安装了漏电保护装置以后,也不得取消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原有防护措施。2.5 安全电压的选用安全电压(GB3805-1983)规定:安全电压是指;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500HZ)有效值50V。防止或减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流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