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教育事业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落实双减政策为着力点,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更加注重融合创新、共建共享,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统筹推进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公平、普惠、优质、智慧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切实支撑现代化城市建设。截止2023年6月,教育事业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良好,达到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的规划实施进度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组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教育
3、系统建设不断加强,中小学校组织关系全部调整隶属地方教育工委,实现组织建设和工作全覆盖。出台关于推进高校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高校组织述职评议考核全面推开,高校的建设全面加强。成立大学生教育研究会,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高校形态校内实现全覆盖。2 .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保证每天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精心组织足球、篮球等项目三级联赛。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年度通报制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
4、达到60%以上。在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专项技能。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推动学校坚持以艺术课程为主,开设可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艺术课程。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评选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体育、美育场馆建设,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配齐配好体育、美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3 .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突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日常卫生习惯,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方式,夯实健康根基。在中小学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
5、程,持续完善分学段、符合学生特点的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校园卫生运动。在中小幼各学段师生中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师生健康护理水平。多种方式配齐中小学校医。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考核,打造市级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数据平台,联合开展近视防控知识培训、视力健康筛查等活动,依托专业医院入校对学生视力进行监测,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三级监测三级预警三级防控体系,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不少于1个百分点。落实学校师生心理健康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心理健康筛查和跟踪服务制度,全面建立规范的心理健康档案制度。配齐配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
6、职教师队伍,实现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超过IOOO人规模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大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分学段、分年级实施劳动教育。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推动学校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周。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遴选建设一批示范性、区域性劳动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
7、地作用,广泛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二)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1 .进一步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以上。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6%。着力提升特殊教育,三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8%。推动职业教育招生扩容,职普比例保持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8%o2 .打造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统筹城乡中小学布局,深化资源配置改革,把乡村教育振兴和薄弱学校改造提升作为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坚持补齐乡村教育短板。进一步
8、巩固拓展教育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扎实推进并遴选一批市级试点乡镇,指导县区做好省级试点乡镇评选,充分利用扶持打造乡镇驻地学校软实力,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弱项,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持续加大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功能教室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农村中小学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班额小的优势,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结合乡土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实践体验课程,着力打造镇域办学特色和品牌。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减少大校额并降低班额,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小班化教学。支持各地探索实施初中提质专项计划,充分重视初中学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性,努力促进城乡初中
9、优质均衡发展,下大力气提升农村和乡镇初中学生学业水平。3 .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创新实施以贫困学生管理档案和全过程帮扶、全学段资助、全方位关爱、全覆盖就业为重点内容的一档四全教育资助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资金、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4 .做强特色多样的普通高中教育。启动强科培优行动,着力构建贯通招生、培养、评价、管理等环节的体制机制。指导各高中学校加大优势学科培育力度,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特色学
10、科骨干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普通高中由分层办学向分类办学转变,推动普通高中立足人才培养需要和自身办学实际,以特色学科培育为主抓手,改革育人方式,提高育人质量,形成鲜明办学风格。扩大特色高中招生自主权,依据特色学科自主提出中考科目达标要求,支持学校依据特色学科,采取更加灵活的选课走班方式。完善普通高中发展保障机制,所有普通高中实现办学条件达标,严格落实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普通高中学费标准,允许办学特色突出的高中适当上浮。推动学科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市域内高中学科全覆盖。充分发挥学科基地在教学研究、课题攻关、师资培训、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辐射引领作
11、用。5 .规范和支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国家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坚持教育公益性,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严格控制民办义务教育比重,原则上不再审批设立新的涉及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分类指导和规范管理,按类别享受扶持政策。确保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中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经费补助政策,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社会保障权益。推动民办学校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保障民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完善法人结构,健全收费制度、资产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建立财务监管机制,防范办学风险。建立民办学校信用评估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6 .加快发展服务全
12、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动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积极参与省学分银行建设与应用,建立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广泛开展面向农民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失业人员等特定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I,探索实施订单定向培训I。统筹推进企业职工全员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发展基于工作场所的继续教育,畅通一线劳动者继续学习深造的途径。鼓励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教育延伸,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民阅读活动,鼓励各类文化机构场馆为居民开设终身学习公共课堂,培育一批终身教育品牌项目,建设居民终身学习体3佥基地。健全激励考核制度,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纳入对职业学校的综合
13、评价。发展老年教育,充分发挥各级老年大学对老年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老年教育办学服务体系,社区教育机构普遍举办老年教育活动。(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保障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优秀文化等课程的正常开设,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课程、课时。积极推进课程整合,强化跨学科学习,统筹课时安排,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启动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分学段、分学科修订课堂教学常规,支持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教学个性等因素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优秀教学案例。积极推进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创新,强化实践
14、教学,打破学校的传统边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孵化培育与推广应用,命名建设一批市级教学改革实验校、实验区。建立学情会商和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形成述评报告,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健全完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供给制度,坚持公益普惠方向,将课后服务纳入教师工作量计算范畴,施行一校一案,鼓励支持幼儿园、小学将课后服务时间适当延长,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2 .深化职业教育育人机制改革。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需要,制定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指导意见,引导职业学校加强骨干、特色专业培育,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
15、革深度开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订单培养、1+x证书制度试点。对接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和产业链,通过引企入校职教入企等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实施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扩大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测试范围和规模,促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深度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助力培养百万工匠后备人才。3 .优化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支持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6、加速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改进优化专业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鼓励支持高校积极参加工程教育、医学教育等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以及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其他高水平专业认证,推动专业建设对接行业标准、体现产业需求。实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计划,努力建设一批跨学科、跨专业的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实施多种形式的校地一体、市校融合工程,实现共生共荣、互利多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完善以教学成效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加强教材建设,坚持凡选必审,落实高校对教材建设的主体责任。深化学分制改革,支持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推行学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按照个性化发展需求制定差异化修读方案。强化质量意识,健全内部质量控制机制,针对课堂教学、实习实践、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完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