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66084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1)生产自动化改造与智能化生产水平提升已成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重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和广东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5年)(粤经信信息201410号)的要求,深化深圳“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依托制造业强区优势,顺应

2、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潮流,推进智能装备与工业自动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生产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快建设智慧工厂,全面提升深圳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2)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深圳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家电制造业、机械装备业已成为深圳地区两大支柱产业(如下表)。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家电制造业工业生产总值超过5000多亿元,机械装备业工业生产总值接近1700多亿元。预计到2017年,深圳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3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以上,出现15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围绕家电

3、制造产业及机械装备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设备自动化、产线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也给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电气自动化人才提出新的挑战。如何以信息化素养为核心培养跨领域复合人才,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生产制造中的角色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具有整体工作过程意识的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高智能设备和系统的维护者,高职教育必须积极回应。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发展新兴装备产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复合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这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截止2016年6月,广东省新型装备制造人才(包含传统制造业产线改造等)的需求量与去年相比,上涨了22

4、.7%,其中佛山和中山两地的需求量涨幅排在全省前列。佛山市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预计“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规模到2023年达13.86万人”。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不到1.4%,而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的比例达到30%至40%。经调查,安装、测试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最大,占51.1%,如下图所示。3。25.8。层9拈巡15年本专业岗位需求情况图3-24本专业各岗位需求所占比例(二)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基础电气自动化专业建立于2002年,至今已有十余届毕业生,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输送了IOOO多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历年就业率达到99虬随着珠三角地区装备

5、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借助深圳区域强大的产业优势,专业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成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和2010年分别成为国家示范培育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本专业建有一支高水平、具备“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有省级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有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1人。有来自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的兼职教师15人。具有优质实践教学条件,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0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室1项,与GE联合共建实训室1项。以优质师资和实训平台为支撑,构建了“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省级精品课1门,教指委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着力提升专业服务

6、产业能力,通过大规模引入企业真实产品和项目,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二)建设经验与特色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同行业企业共建专业。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院校骨干教师,于2004年成立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委员会为依托,建立校企协同的人才需求调研机制,通过定期组织研讨行业人才需求及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遴选教学内容。近五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合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整、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毕业生培养质量能够胜任目标岗位,且具有职业发展潜力。建立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逐步成熟。依托广东智能装备产业

7、技术创新联盟,协同中科院广东自动化研究所、深圳两化融合中心、深圳机器人协会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成立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整合行业企业资源,通过院系合作、校企共建、学科融合、专业协同完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依托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行业委托产业研究项目等诸多合作项目。并在合作过程中,挖掘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巨大技术需求,以此为基础与电力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平台,围绕未来家电制造企业在生产智能化、生产线流程再造进行了跟进,为未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三、建设目标与预期成果(一)建设目标服务于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制造产业

8、转型智能制造需要,以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及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成为深圳家电中小企业朝定制化生产转化的技术工程中心和人力支持中心。打造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围绕家电制造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制造向技术密集型制造转型的需要,尤其是定制化生产方向需求,打造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群教学、科研大平台,协同发展。形成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学校与地方知名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基地,学校与企业形成讲师工程师互派机制,初步形成教学服务双结合。建设服务发展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与合作企业工程师通过对地方支柱产业家电制造业在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再造

9、及自动化等企业实际项目的攻关,逐步形成教学-服务结合的专兼职“工匠型”师资教师团队。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项目,将项目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资源。并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逐步改善和加强实验实训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制造设备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如何以信息化素养为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本次专业建设的重点。具备适应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通过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装备自动化、生产流程再造及制造企业信息化提升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具备为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二)预期成果建设期满,预期完成以下标志性成果

10、,有6项以上国家级、10项以上省级(具体见下表)。四、建设内容及主要举措(1)依托深圳制造业重点产业,建设“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按照对接深圳制造业重点产业,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实施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建设期,主要着力于以下的工作:围绕家电制造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制造向技术密集型制造转型的需要,尤其是定制化生产方向需求,构建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群教学、科研大平台,协同发展。与两家上市公司及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协同成立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侧重家电制造业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再造及信息化改造升级,为定制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成为智能制造的技术服务

11、平台;立足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关注深圳小家电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成为深圳家电中小企业朝定制化生产转化的技术服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团队的组建: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企业、科研院所,组建紧密型研究团队,在实践项目中提升专职教师科研能力。(2)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平台作为家电制造业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再造及管理信息化等转型升级项目的研发主体,为多学科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群教学、科研提供项目支撑和教学内容。将协同创新平台中有关自动化设备、企业信息化提升等方面的企业实际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工业工程(IE)及精益生产管理等多门核心课程内容的研发与教材编写

12、;将TRIZ理论引入项目教学中,探索学生针对制造企业在设备自动化和生产流程再造等方面的专利池和专利转化机制,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教学。研究和启动“大学生研究计划”(SRP)。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启动“大学生研究计划”(SRP),探索分层分类教学、小班制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等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目的明确地参与教师在专业群大平台科研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发现,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

13、而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并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的机制。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培养拔尖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所需,提高就业质量。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年底就业率100%o(3)立足制造企业产线升级需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设备水平和社会服务意识。为区域内的企业,特别是对制造技术升级的中小企业提供在生产装备自动化、生产流程再造及制造企业信息化提升提供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到账经费每年400元/生,建设期总额超过100万元以

14、上。企业技术服务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掌握企业服务需求,服务项目的方向为技术咨询、制造设备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生产流程再造,智能制造信息化升级等,力争横向科研课题及专利转化到账经费100万元以上。社会培训服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平台,主动为地方企业、区域内各职业院校开展技术、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争取建设期内为企业、社会和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达500人次以上。职业教育服务利用本专业良好的教学条件,主动为区域内其它职业院校服务,一方面,通过交流、讲座、参观介绍等方式,引导他们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利用本专业优越的实训条件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15、培养教师的产业升级服务能力。(4)建设适应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双师型”结构的专兼职教师团队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多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通过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横向合作开发等途径,进一步丰富教学团队的企业工作背景,实现教师“双师型”素质提升,教学团队“双师型”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探索专兼职教师队伍互派机制,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师资队伍。通过“工匠型师资引育项目”在专职教师中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校级专业带头人1人,引进1-2名专职高层次“工匠型”师资,在实训指导教师中培养“工匠型”教师1-2名,建设一支以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为核心的省级优

16、秀教学团队。(5)完善校内实验实训环境进一步完善GE智能平台等相关实验室,增强专业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补充完善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平台(实训室/工作站)。着力打造以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集成实训室为核心的实训中心平台。(6)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参与制定智能制造所需的相关专业技能标准境外合作项目:与1所境外高水平院校的电子类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师资培训与交流。骨干教师参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力争获取合作项目。与台湾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专业标准认证。国内合作项目:与国内高水平院校电子类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资培训与交流,教师互派,参与对方教学,学生短期交流学习。与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分层教学改革交流,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交流等形式,开展分层教学改革落地实施,并根据实践总结和制定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