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检测评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检测评价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这说明()A.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B.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C.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D.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2.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泉汾陶寺村南,距今43004OOO年,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
2、,棺内横朱砂,随葬品精美半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推断()A.中国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B.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确立C.尚未出现社会贫富分化现象D.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已建立3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克雷格说:“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家族祭祀天帝,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他们的称号公符、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根基是()A.神权迷信B.血缘纽带C.中央集权D.异族联姻4 .在建构起以华夷五方为基本内容的天下观后,西周统治者在职官系中设立了专门的四夷职官,如象胥负责对四夷之言的传译,麟师、施人、鞋鞋氏等负责对四夷之乐的传习
3、和演奏。西周设立四夷职官()A.大大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力8 .利于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C.稳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秩序D.旨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5 .春秋时期,荒共王去世后,诸子夺位,楚国陷入内乱。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废太子章而传王位于庶子何,赵国政局动着。据此可知,当时()A.分封制化解了诸侯间矛盾B.中央集权出现加强的趋势C.传统的宗法秩序面临挑战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6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如齐、燕流行刀币,赵、魏流行布币,楚国使用蚁鼻钱,秦国则使用圜钱。到战国晚期楚国也铸行布币,齐、燕亦铸行国钱。这说明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瓦解8 .国内统一市场逐渐形成C.区域间商贸联
4、系的加强D.秦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7 .“尚贤而任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不辨贫富、贵底、远途、亲疏,贤者举而上之”。墨家的人才观折射出()A,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剧烈8 .战国时期新生社会力量的崛起C.新兴地主不断壮大的时代特征D.希望社会矛盾缓和的理想寄托8 .先秦文献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天人关系”的记载,这集中反映出先秦时期()“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和人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道德经“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墨子法仪A.民生政治观念形成B.宗法等级秩序瓦解C.天命神权思想盛行D.诸子思想相互融合9 .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只被认为是
5、联毁的“诸侯之长”,内外服之间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分封制下的周天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西周舫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控制,形成君主“独制”格局。这种变化()A.体现了中华文明走向一体的过程B.巩固了血缘纽带的宗法政治体制C.成为了王朝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持续强化了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10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聿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A.郡县制更利于中央集权B.依据才干政绩任
6、免官吏C.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D.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11 .春秋战国时多教士与主君是“君择臣,臣亦择君”的合作关系,身为贵族和高官的士在形势不利时,发生的逃亡行为也会被普通认同。但自秦汉以来,君臣的合作关系逐渐减少,对出奔逃亡现象舆论多加贬斥。这种变化反映了()A.忠君伦理观念加强B.民众道德水平提高C.宗法观念受到冲击D.儒学正统地位形成12 .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13 王国数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13 .右图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
7、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铳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14 .两汉时期,史学思想得到丰富发展。汉初史家掀起了一股“过秦”思潮,反思秦灭亡的教训;西汉中期以后,许多史家表现出强烈的“宜汉”意识,讴颂两汉政治治理的成就。这些思想()A.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C.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D.旨在反思秦朝灭亡的教训15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A.无为而治
8、推动思想统一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16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包括了匈奴列传南越尉佗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分别按地区写出北方、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民族历史。其中有些记载是超越当时和今日的国境范围的。作为直接证据,这可以用于当时的()A.儒学独尊和思想一统B.疆域辽阔与对外征战C.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D.国家一统与对外交流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 .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两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
9、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册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胃天下之大不熟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一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
10、的具体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及理由。(4分)(3)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谈谈商鞅变法的影响。(4分)18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槽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王
11、朝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一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3分)(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7分)19 .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
12、其影响因素分析(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分)(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4分)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日:“麻虽不敷,请事斯语矣!”一摘自论语颜渊篇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摘自道德经材料三盂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一摘自孟子尽心下材料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1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摘自孟子告子上(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8分)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6分)参考答案21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与仰栩文化都有一定关系,是在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促进,故C项正确。22 解析:选A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将导致阶级分化,故选A项。23 解析:选B西周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形成了严格的层层分封的等级序列,据此可知
14、,血壕纽带是其根基,B项正确。24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西周设立四夷职官将四夷的文化元素融入华夏礼乐体系之中,突破了“夷夏之辨”所带来的文化封闭性,促进了华夏文化共同体的生成,B项正确。25 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核心即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说明当时传蜕的宗法秩序面临挑战,C项正确。26 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战国后期各诸侯国也铸造其他诸侯国的货币,这明显是为了便于商贸往来,说明区域间的商贸联系加强,C项正确。27 解析:选B材料强调“尚贤”,主张任人唯贤,这种人才观的出现意味着当时社会阶层流动较大,新的社会力量崛起,B项正确。28 解析:选A材料信息中关于先秦时期的“
15、天人关系”记载中都提及“民”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人”“民”的肯定与重视,A项正确。29 解析:Aa由内外服制到分封制再到郡县制的变化可知,秦朝时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动了中华文明一体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30 .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是“公天下”的开端,主要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打破了贵族世袭的局面,B项正确。31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秦汉以来,君臣合作关系逐渐减少,舆论对贵族、高官出奔逃亡现象多加贬斥。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官员们的忠君伦理观念不断加强,A项正确。32 .解析:选A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强大,对中央构成了严重威胁,故A项正确。33 .解析:选B在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洛阳西郊等地的墓葬中都出土了类似的胡钱,这说明中亚地区和中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故B项正确。34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汉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