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生态县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缙云生态县建设规划.docx(6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缙云生态县建设规划第一章概述1.2生态县建设的内涵生态县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生态县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工业城市的反思,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生态县的内涵也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它已超越了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层面,而是融合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体现的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高度和谐的发展模式。“生态缙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生态环境意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实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以
2、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缙云建设成为山水休闲县。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县建设是“尽为民之责、谋为民之利、兴为民之业、行为民之政”的一项功在当代的民心工程和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必将有利于把缙云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有利于加快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促进人们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增强生态环境
3、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1.5基本原则1 .注重协调、持续发展原则建设生态县的基本着眼点是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在禁止准入区和限制准入区实行生态优先保护原则。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全局观念,衔接相关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循序推进,通盘考虑规划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突出近期工作,分步实施规划,注重可操作性和前瞻性。3 .突出重点、
4、整体推进原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要求,确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提出相应的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核心任务,把重大生态建设项目作为主攻方向,抓重点树典型创示范促推广,点面结合,整体推进。4 .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原则从缙云县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因地制宜,挖掘亮点,形成特色;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和推广有效实用技术;做好制度创新工作,优化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各项生态工程顺利实施。5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原则生态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有关部门和县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
5、要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把生态县建设变成全县人民的意愿和行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生态县建设资金。01.7规划年限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07年,县域乡镇行政区划以2008年为基准;规划期限为20082023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3年;中远期为20142023年。第2.1自然地理状况2.1.1地理位置缙云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腹地,丽水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25,28057,东径11952,12025,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莲都区,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县城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
6、4.4公里。区域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五云镇距杭州公路里程262公里。2.1.2地形地貌缙云县地处武夷山一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一莲都一景宁断裂带的中断,火山岩构造带,发育有糜棱岩、构造透镜体等。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丘陵和谷地四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80%以上。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东部群峰崛起,地势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大洋山主峰海拔1500.6米为全县第一高峰,其中东北部为大盘山所延伸,以中低山地貌为主;东南部为括苍山盘踞,为中山地貌。西部边缘为仙霞岭余脉,以低山地貌为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座。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
7、建两块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为仙霞岭与括苍山的过度地段。全境地形呈现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口张开呈“V”型特征。地势总体呈东西高中间低,中东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西部地区自西南向东北倾斜。2.1.3气象气候缙云县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由于地形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有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的特征。全境年平均气温13.6T7.0,气温稳定210的天数205-252天,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T4.7。年均降雨量13737789毫米,全年降水变化有两个相对的多雨季,呈双峰型分布,4-6月是第一雨季,8-9月受台风影响,是第二个雨季。
8、年相对湿度75-85%,无霜期192-256天,年均日照时数1775-1988小时,年总辐射量102.1-110.0千卡/厘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其次为西北偏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2.1.4水文水系境内河流均属山溪性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个水系,主要溪河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好溪为瓯江的一大支流,全长123公里,流域面积1238平方公里,为缙云县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大岗尖西南麓,从东北入境,其干流流径壶镇、东方、五云、东渡,至大庭庙出境过莲都区流入瓯江大溪。好溪干流在缙云县境内长66.11公里,流域面积793.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45亿立方米,平
9、均坡降1.6%。,其中境内主要支流盘溪长22.6公里,流域面积90.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95亿立方米,平均坡降30.5%。;贞溪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27.9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2亿立方米,平均坡降I14%。新建溪为钱塘江支流武义江上游源头之一,是缙云县第二大河,发源于武义县的白革山董源坑,从西北部的合群村入境,流经新建、五云,汇碧河、南溪等溪河,在姓姚村进入永康市境内。新建溪境内干流长28.35公里,流域面积299.0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68亿立方米,平均坡降9.7%。永安溪为灵江干流,发源于仙居天堂尖,自南向北流径东部大源镇,汇三溪等乡镇溪河,境内干流
10、长19.99公里,流域面积158.7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49亿立方米,平均坡降7.3%。另外,东南部还有属瓯江水系的方溪、严溪、船寮溪、小楠溪等诸溪,合计流域面积243.46平方公里。2.1.5土壤全县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等5个土类,11个亚类,36个土属,69个土种。土壤总面积约14.51万公顷,以红壤土类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61.5乐黄壤占21.5%,岩性土占4.0%,潮土占0.9%,水稻土占12.1%。县域自然土壤垂直分布较明显,大约在海拔700m左右是黄壤与红壤两大土类的分界线。其中黄壤分布于700米以上的低、中山;红壤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岩性
11、土分布于盆地中低丘上;潮土分布于河漫滩地、山口洪积扇等;水稻土分布于黄壤带梯田、低山丘陵梯田、洪积扇前缘和顶部、溪流两岸等。山地土壤的成土母质种类主要有酸性岩浆岩,包括凝灰岩、花岗岩。2.3生态环境状况及分析2. 3.1植被缙云县地处中亚热带,属于我国东部湿润林区,常年湿润常绿阔叶林东部组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带的南带与北带的过渡地带。在境内垂直气候因素影响下,海拔从低到高,自然林带分布顺序一般为常绿阔叶林一一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一一针叶林。地带性的顶级植物群落是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目前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少,亚热带针叶林多、分布最广,松木和杉木约占全县森林
12、面积的95%以上。常绿阔叶林主要林种为甜楮、木荷、苦楮等,目前纯常绿阔叶林已极为少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海拔9001300米的大洋山沟谷山坡尚有分布,主要树种为化香树、光皮桦、青冈树等;针阔混交林在中山区,低山丘陵亦有少量分布;针叶林有黄山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等四个群系。黄山松林分布于700-800米以上山地,是中山、低中山的主要代表群落;马尾松林分布于黄山松林之下,是缙云县面积分布最大,资源丰富的本县代表群系之一。亚热带山地灌草丛分布于丘陵山地,从海拔200-1300米都有分布,常见有乌饭、白栋、继木、映山红、狼箕、茅草、蕨等。此外还有毛竹、油茶、油桐、板栗、果树、桑、茶等人工
13、林植被。植被系统复杂程度较差,生态稳定性不强。3. 3.2生态公益林全县现有生态公益林3.16万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6.24%。主要分布在仙都风景区,瓯江支流好溪两岸、钱塘江支流新建溪源头两沿、灵江干流永安溪流域,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和42省道沿线等区域,以及大洋山森林公园等地块,树种以黄山松、马尾松、甜楮、木荷、苦楮、青冈为主。4. 3.3水土流失由于植被破坏、采砂、采矿、取土制砖、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其他人为和自然等原因,造成缙云县局部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并且以水力侵蚀为主。据2000年统计全县流失总面积约为456.68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30.37%,其中剧烈水土流失
14、面积1.93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0.42%;极强度15.64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3.42%;强度34.05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7.46%;中度174.50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38.21%;轻度230.57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50.49%。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全县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减少,流失程度显著减轻,工程项目建设己成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 3.4生物多样性动植物资源丰富。茂盛的山林,多种小气候环境,给各类生物的繁殖衍生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据有关部门调查,县域内已知的植物资源除蕨类、苔辟植物外,有种子植物136科540属112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二
15、级保护植物12种;高等担子菌类22科67属197种,其中食用菌69种,药用菌37种,有毒菌15种。古树名木全县有南方红豆杉、罗汉松、樟树、香桂、枫香、苦楮、青冈栋、银杏和马尾松、柳杉等3100棵。野生动物资源有556属93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昆虫有110科486属1300种。主要动物有豹、云豹、黑鹿、黄腹角雉、疥猴、穿山甲、豺、小灵猫、野猪、狐狸、水獭、獐、青羊、松鼠、大鲸、鸳鸯、山鸡、锦鸡、游隼、红隼、苍鹰、雀鹰、画眉、啄木鸟、猫头鹰等。2. 3.5自然灾害缙云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山洪、台风、冰冻、干旱、地质灾害、虫害等。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短历时的
16、大暴雨产生的灾害性洪水,导致河床变迁改道、冲毁淹没农田和村庄、冲垮堤坝塘库、毁坏公路铁路桥梁等,对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缙云县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由于矿山开采和地质条件原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缙云县地质灾害敏感性程度为:高易发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0.07%,在大源、石宽、东渡、五云零星分布;中易发区总面积5.4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0.36%,主要在东南部和东北部零星分布;低易发区总面积1370.0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91.1%,县域内大片分布;不易发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8.4%,主要分布北部盆地及低山缓坡地带。根据浙江省缙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及缙云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资料,缙云县有地质灾害点共计76处,其中崩塌19处、滑坡38处、泥石流19处。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