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遂昌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遂昌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全民健康,为我县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提供健康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浙江省卫生强市、卫生强县考核办法(试行)和中共遂昌县委遂昌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基本现状一、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遂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地貌以山地为主,占88.83%。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辖9镇11乡,7个社区、25个居委会、203个行政村,1819个自然村。2010年底,户籍总人口231375人,其中农业人口192993人,占总人口的
2、83.41%。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7.45亿元,财政总收入6.80亿元,财政支出12.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59元。二、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一)人群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县人均期望寿命为75.25岁,其中男性73.36岁,女性77.65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3家,其中县人民医院1家,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1家,为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民营专科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计划生育指导站)各1家。中心卫生院10家,建制乡
3、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分院)27家,学校厂矿医务室13所,村卫生室89家,个体诊所15所,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截至2010年底,全县公办医疗卫生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913人(编内608人、编外30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412人,每千人医生数178人;注册护士330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1.43人;核定和开放床位总数507张,每千人床位数2.19张。全县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14412.64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70502)2,专用设备价值6692.85万元。(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和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全面实行公共卫生责任医生制
4、度,全县共有驻村责任医生378人(含乡村医生90人),每千人责任医生数1.63人,乡镇、村(社区)责任医生覆盖率达100%;村村均有公共卫生信息员。全面开展三大类12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0年全县综合达标率为93.58%o落实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建成县疾控大楼,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环境有效改善;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能力显著提高,事件及时处置率达K)0%;建立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实现全县120资源共享,指挥调度统一。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和死因监测;
5、深入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2010年全县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2.66%、92.2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婚前检查率从2005年不足1%提升到83.31%,均达到了省定指标要求;设置乡镇卫生监督派出机构2个,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全面开展农村士厨师培训和集体聚餐申报管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县级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平台开设健康专题栏目,乡镇建立流动农民健康学校,村村设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农村居民每年每户至少获得一份健康宣传资料,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发送健康教育处方,民众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有效提高。(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体系完整、覆盖全县的城镇
6、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2010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为92.7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60%,政策范围内年住院补偿率为42.36%,门诊报销比例为20%o(五)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和网络,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至2010年底,全县共创建省级卫生单位15家、省级卫生村5个、市级卫生乡镇2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22个。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7.39%,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2.89%。(六)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全县中医药服务技术在基层
7、得到普及,中医适宜技术不断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有序推进。保持全国、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县中医院被省卫生厅列入“名院项目扶持建设单位”,县中医院肝病专科被列入农村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省中医名科建设项目。(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我县被列为省综合性医改试点县,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卫生责任社会化、全民化的大卫生格局初步形成。设立县医疗管理委员会和县医疗监事会,组建县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和县社区卫生总院,县乡村医疗卫生统筹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以“优化整合、差异发展”理念提升县级龙头医院服务能力,启动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工程;以“落实三定、标准建设”为载体做强乡镇卫
8、生院,实施应村、云峰、柘岱口、焦滩、金竹、新路湾、龙洋、湖山等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和新建工程;以“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思路,启动大洞源等36个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改扩建和新建;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在20分钟步行圈难以覆盖到的农村,设置驻村责任医生服务点,实行“定时定点定人”预约服务制度,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开展百名医生下基层和百名基层医生轮训活动,建立并实行新招聘大中专毕业生须先经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轮训制度。推进数字卫生工程,开展网络视频教育,县乡村医疗卫生统筹运行新机制基本建立。按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持续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推进中医药养生保
9、健服务体系建设,县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制度基本建立。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显著,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与卫生强县的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偏远山区缺医少药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还比较突出,健康保障水平不高。二是卫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2家县级医院医疗业务用房紧张,医疗设备老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设备陈旧老化,距标准建设要求的指标差距较大;基层卫生机构设备落后,有一半以上乡镇卫生院未配齐“新六件”医疗仪
10、器设备,技术水平较低,服务设施不健全,部分卫生院业务用房紧张或陈旧;村级卫生机构建设仍然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薄弱环节,全县村卫生室行政村覆盖率仅为22%,大多集中在人口较多、交通便利的行政村。三是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职业健康危害逐渐凸现,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慢性非传染病挑战也愈益严峻,卫生服务模式与疾病谱变化不相适应。四是人才问题仍然困扰卫生事业的发展。由于工作条件落后,待遇不高,造成高学历卫生技术人才引入不佳,流失频现,乡镇卫生院更为严重。五是科学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县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距离卫生事
11、业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达到5%以上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第二部分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和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立足县情,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科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着力构建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面健康促进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综
12、合能力,不断增强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健康保障能力,有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坚持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健康权益,维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原则,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二)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不断强化卫生责任社会化、全民化的大卫生观念,将单纯卫生服务行为转变为全面性的政府、社会卫生行为。政府在卫生事业的规划、发展、调控、投入、监管、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
13、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联动机制,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健康投入意识和对卫生工作的参与程度,树立健康观念,逐步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民众整体健康水平。(三)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立足基本、基层和基础,以农村卫生为重点,科学合理配置城乡卫生资源,健全服务网络;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进县城医院差异化发展,带动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基本医疗和特色医疗协调发展,着力建立遂昌特色的县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4、着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着力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均衡性和整体性。(四)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步协调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制定适宜的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和具体指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科技和信息驱动为主导,提高卫生效能,加快卫生发展方式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增强全县卫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目标(一)总体目标紧密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
15、人人拥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二)具体指标1主要健康指标。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三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285%,居民健康常识知晓率285%,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差异进一步缩小。2 .基本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2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295%,住院补偿率270%。3 .卫生资源配置。全县每千
16、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2.02人,每千人执业(助理)中医师数20.3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1.77人,每千城乡居民拥有社区责任医生数N0.75人。按每千人4张标准配置住院病床数,全县共配置957张,县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保持在85%以上。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升。4 .卫生投入。卫生事业投入增长不低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5肌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30%,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重210%。5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每个建制乡镇均有1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250%。;规范管理现有89个村卫生室,逐步对其实行一体化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卫生室20分钟步行就医圈不能覆盖的行政村及较大自然村设立驻村责任医生服务点,责任医生定期到村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驻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