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中大中药学讲义08解表药.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7065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08解表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08解表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08解表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08解表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08解表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08解表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中大中药学讲义08解表药.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各论第八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使用解表药时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由于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

2、暑、化湿、润燥药。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祛邪。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同时.,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媵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媵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且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

3、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有时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麻黄Mahu

4、ang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1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媵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膝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

5、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2 .咳嗽气喘。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3 .风水水肿。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

6、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古籍摘要】1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痛!坚积聚。”2 .名医别录:“通媵理,解肌3 .本草纲目:“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

7、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现代研究】1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等。2 .药理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3 .临床研究: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风寒侵袭头部,经脉郁滞,又兼少阴阳虚,入冬屡患偏头痛者,效果良好(中国民间

8、疗法,2000,8(11):28)0用麻黄6g,桂枝12g以及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随证配伍,治疗老年皮肤瘙痒,10天为1疗程,有较好疗效(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67)。治疗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新中医,1999,31(10):36)o取其宣肺透表,利尿开窍之功,重用单味麻黄1030g,治疗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于清窍之耳,浊气反升,蒙蔽耳窍,而产生的耳鸣(中国民间疗法,1999,7(1):30)。用麻黄、益母草、桔梗、生甘草的提取浓缩液,制成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9、综合征,能改善换气,有止咳、化痰、消炎之功(河南中医,2001,20(1):59)。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20例,服药后,45Inin开始显效,效果可持续34小时(国医论坛,1998,13(2):44)。此外,麻黄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桂枝Guizhi名医别录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1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生用。【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应用】1 .风寒

10、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滕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2 .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瘫白同用,如枳实迷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

11、寒,脱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3 .痰饮、蓄水证。本品廿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

12、,如五苓散(伤寒论)。4 .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古籍摘要】1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媵理,解表,去皮肤风湿2 .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疼痛。”3 .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现代研究】1 .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

13、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另外尚含有酚类、有机酸、多糖、昔类、香豆精及糅质等。2 .药理作用:桂枝水煎剂及桂皮醛有降温、解热作用。桂枝煎剂及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常见致病皮肤真菌、痢疾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道痉挛及利尿、强心等作用。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挥发油有止咳、祛痰作用。3 .临床研究:以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15g、大枣5枚、生姜3片、田七6g(磨服)、黄黄30g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西中医药,1999.30(6):56)。以

14、桂枝、杏仁各15g,白芍30g,生姜、大枣、厚朴各12g,炙甘草Io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肺心病效果显著(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5):17)o治疗原发性低血压,以桂枝20g、炙甘草IOg为基本方,气虚者加黄黄,血虚者加当归,阴虚者加五味子、麦冬(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6):20)以桂枝、杏仁、生姜、白芍各9g,炙甘草、炙厚朴各6g,大枣12枚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四川中医,1998,16(9):42)。以柴胡15g、桂枝10g、干姜8g、黄苓6g、天花粉12g、生牡蛎15g、炙甘草6g为基本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20

15、(5):310)。以桂枝茯苓丸(桂枝10g、茯苓30g、赤芍15g、桃仁15g、丹皮15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肝硬化,效果良好(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3):190)。治疗颈椎病,以桂枝12g、白芍15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5g、葛根20g为基本方,按神经根型、交感型、锥动脉型、脊髓型加减,并配合牵引(福建中医药,2001,32(1):13)o此外,桂枝还可用治脑梗塞、肺心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小儿厌食、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身痛、囊性不孕症、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术后肠粘连、前列腺肥大、冻疮、雷诺氏病、坐骨神经痛、急性痛风、过敏性鼻炎、尊麻疹、黄褐斑等病。紫苏Zisu名医别录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11afrutescens(1.)Britt.的茎、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我国南北均产。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性能】辛,温。归肺、脾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应用】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脱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治疗前者,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如香苏散(和剂局方)。治疗后者,每与杏仁、桔梗等药同用,如杏苏散(温病条辨)。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味辛能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