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分标准.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评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定标准满分分值考核分1.组织管理(10 分)1.1社区减灾组织管理机构(4分)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组织管理机构,负责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等工作。41.2社区减灾工作制度(4分)制定社区综合减灾规章制度,规范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灾害预警、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灾情报送、宣传教育、人员培训、档案管理、绩效评估等工作。41.3社区防灾减灾建设资金管理(2分)社区防灾减灾建设资金严格管理,规范使用。22.灾害风险评估(15 分)2.1灾害风险隐患清单(4分)(1)定期开展社区灾害风险排查,有社区内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隐
2、患清单。2(2)针对各类隐患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开展治理。22.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3分)(1)有社区老年人、儿童、孕妇、病患者和残障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1.5(2)有脆弱人群结对帮扶措施。1.52.3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4分)(1)有社区居民住房和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清单。2(2)有针对上述安全隐患清单的治理方案和时间表。22.4社区灾害风险地图(4分)有社区灾害风险地图,标示灾害危险类型、强度(等级)、风险点或风险区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名称等。43 .应急预案(15 分)3.1综合应急预案(7分)(1)预案结合了社区风险隐患、脆弱人群、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救灾资源等实际情况。2(2)明确预
3、警手段信息,预警手段信息便于居民理解接收。1(3)明确预案启动标准。1(4)明确协调指挥、隐患排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信息报告、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1(5)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1(6)明确有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员的信息,以及结对帮扶责任分工。13.2预案演练(8分)(1)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城市社区每年不少于2次,农村社区每年不少于1次。2(2)演练了组织指挥、隐患排查、灾害预警、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脆弱人群疏散、转移和安置等环节。2(3)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单位、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等广泛参与。1(4)预案演练过程有照片或视频记录。1(
4、5)有演练效果评估,开展了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调查。1(6)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预案。14.宣传教育培训(11 分)4.1组织减灾宣传教育(3分)(1)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2(2)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教体的作用。14.2开展防灾减灾活动(3分)(1)结合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集中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2(2)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14.3防灾减灾培训(5分)(1)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城市社区居民参训率不低于85%,农村社区居民参训率不低于75%。3(
5、2)组织社区内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25.减灾设施和装备(15 分)5.1建立应急避难所(6分)(1)建立了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3(2)避难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储备了一定的应急食品、饮用水、棉衣被、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配备了一定的消防救生器材。35.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3分)(1)设有应急疏散路径示意图,标示明确。1(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设置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25.3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栏或橱窗(3分)设置了固定的防灾减灾宣传栏或橱窗。35.4配备应急物资(3分)(1)社区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
6、、广播和应急通讯设备、照明工具、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2(2)居民配备了防灾减灾用品,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16.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11 分)6.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4分)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风险隐患排查、风险图编制、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发挥了妇女、儿童、残疾人等脆弱群体的作用。46.2知晓本社区的风险隐患及应急避难(4分)(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灾害风险隐患及分布。1(2)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预警信号含义。(照片)1(3)居民知晓本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1(4)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路径。16.3掌握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3分)(1)居民掌握不同场合(家里
7、、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方法。1(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方法)。1(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17.社会多元主体参与(9分)7.1志愿者或社工队伍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1)志愿者或社工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1(2)志愿者或社工队伍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17.2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活动(5分)(1)相关企事业单位能积极参与综合减灾社区的各种工作,组织展开本单位防灾减灾活动。2(2)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2(3
8、)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17.3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活动。28.日常管理与考核(5分)8.1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2分)社区综合减灾绩效考核、相关人员日常管理等制度健全。28.2进行经常性的检查(2分)(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1次)01(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1&3具体改进措施(1分)定期对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针对问题与不足有具体改进措施。19.档案管理(4分)9.1减灾工作档案(3分)建立了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有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信息。39.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档案(1分)建立了综合减灾社区申报、审核、评估、颁发等过程档案。110.创建特色(5分)10.1明显的地方特色(3分)(1)在创建过程中有独特有效的调动居民、社区内各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1(2)有明显的针对各类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1(3)有明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特色。110.2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或经验(2分)(1)有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知识或工具进行监测预警预报等。1(2)有可供推广的做法或经验,如建立了社区综合减灾网站,购买了社区保险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