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记》教育思想浅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72529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记》教育思想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学记》教育思想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学记》教育思想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学记》教育思想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学记》教育思想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学记》教育思想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记》教育思想浅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记教育思想浅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十年。全文只有1200多字,言简意赅,是对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凝练。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一、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

2、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它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饷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纳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来实现。另外,人虽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地雕

3、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使其优先发展。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它说:“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意思是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在每二十五“家”的“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

4、立大学称国有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作“小成”。第九年考查学生是否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这相当于我们现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学校教育制度,只是当时的大学规定了九年。三、教学原则学记在综合各家教育、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教学相长原则学记中写道“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德行不足,教书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知道自己德行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奋勉。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重要命题。时时鞭策着我们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之处,知道不足,方能反省自己,然后能自强不息,提升自我。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是对教学规律的正确

6、揭示,并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原则。(二)尊师重教原则学记提出了“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凡从师学习的原则,最难得的是尊敬教师。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所以,君王在两种情形之下是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当臣子在祭礼中扮演受祭者的时候,不以对待臣子在态度对待他;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给君王讲书是不行君臣之礼的,就是尊师之意。在先秦儒家看来,既然至高无上的天子对待教师尚且如此尊重,那么整

7、个社会也都要尊重教师。教师受到尊重,教师解说的道德和学术也就会受到尊重,学生就会去认真学习道德和学术,进而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三)讲练结合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缰,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意思是大学的教育,要让学生时时练习,一定要用先王正典进行教学,休息一定要有固定住处。学习的关键在于练习基本功,学习音乐时.,如果课余不练习基本指法,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学习诗书时.,如果不依靠课余广泛练习,课

8、内就不能学好诗书;学习礼法时,如果课余不学习各种场合办事应酬的规矩,课内就学不好礼仪。总的来说,如果对这些课外的操绳、博依、六艺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对诗经、尚书等正典感兴趣。这就是说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可亲可爱,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藏修”与“息游”偏重于课内外的劳逸结合,意为学习应有张有弛。学生既可以在游息中消除学习中的疲劳,发展爱好特长,又可以扩大视野,培养兴趣,增长智慧,学得愉快又有信心。自然容易达到安学、亲师、乐友和信道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藏息结合的原则,抓住了人生理机制的紧张与疲劳和心理活动的兴奋

9、与抑制等基本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其科学依据。合理而辨证地处理好这种关系,既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符合教学规律,就今天来看也是完全正确的。(四)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并非孔子提出,是宋代朱熹总结孔子教育思想时归纳的,但从孔子一生的教育实践看,他的确是按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事教育事业,从事教学工作,孔子是一个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学记中指出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教学反应,对于“失之多者”要采取“约而达”的方式,尽量以简单明了为原则;对于“失之寡者”要采取“微而臧”的方式,显示简短知识蕴含的

10、丰富意义;对于“失之易者”要采取“罕譬而喻”的方式,不做泛泛的举例;对于“失之止者”要采取激励其继续努力、坚持学习的动力,即“继其志”。对于学生的不同层次的提问,学记中也提倡要“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二就是说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大小来确定解答深度和力度。对于简单的问题只做简单的回答,对于复杂的问题则要做出系统深入的解答。从今天的教学来看,我们也是缺乏因材施教,顶多是分点层次教学,教师小心翼翼的因材施教也只停留在不同等级的学生做不同级别的作业,很难做到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五)预防性原则(豫)预防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事先估计到可能会发生的事,会产生的不良倾向,

11、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一般的说,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然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倍加困难。就象学记所说的:“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就是说问题发生之后再设法禁止,则学生会产生强烈抗拒心理而没有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六)及时施教原则(时)“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就是要掌握

12、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施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如果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才去学习,即使勤奋刻苦也难有成效;因此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有利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如清人孙希旦解释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时之谓也”。否则,“时过而后学,

13、则勤苦而难成”。二是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找到这种最佳结合点也是及时施教。在今天不少教育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的最佳内容不同,错过以后接受的速度就慢了,所以他们也主张及时施教。(七)循序渐进原则(孙)学记指出“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思就是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如果“杂施而不孙,”如果教学杂乱无章而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则教学会陷入混乱而学生学习没有成效;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以相应的知识

14、;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易到难进行阐述。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客观规律。(A)相互观摩原则(摩)“摩”指学习观摩原则,学记指出“相观而善之谓摩”,就是说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儒家的教育传统,历来都注重群体意识,主张“群育”,强调群体相互影响的教育作用。特别把好朋友的辅助看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孔子在早期教育中就提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择善而从”的一些思想,学记在全面继承总结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并予以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强调了在“群育”中运用集体教育的力量,合作学习的力量,突出正面教育的作用。在相互的学习切磋琢磨中,取长

15、补短,互相都以好的方面影响,以达到“相观而善”的实质。(九)启发诱导原则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对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以及方法作了较全面的理论阐述。学记中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就是教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明白道理。引导而不威逼,劝勉使学生增强意志力而不严加管教,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引导而不威逼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严加管教则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则学生会用心思考。如果能做到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6、并且能够用心思考,这样的教师就可以称得上一个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了。(十)长善救失原则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一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意思是学生的缺点有四种类型,教师不可以不知道。在学习中,有些学生的缺点是贪多务得,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狭隘寡闻,有些学生的缺点是轻率勇为,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畏难而止。这四类缺点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心性不同之故。学记又指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意思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性,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