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X中学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2023年,学校与时俱进,以“双减”为基,以“成功教育”办学特色为引擎,五育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好学生喜欢、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高品质学校。一、筑牢底线,助推管理升级(一)加强党的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通过书记第一讲、思政大课堂等形式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本年度1名预备党员转正,吸收入党积极分子6人,开展优秀党员、党员先锋示范岗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狠抓“1优+X优”党建特色,将“分包”延伸到问题学生,本年度帮扶贫困家庭学生3名。科学建立党员考评体系,印制“星级党员存折”,以赛争优
2、。抓牢意识形态和师德师风建设,将“第一议题”制度落地落实,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4次。安全工作建立“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网格到底”的管理架构,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全年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二)修订章程,健全制度。本次章程的修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扬民主,在带领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双减政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学校广泛征求并收集各个科室、部门的修改建议26条,章程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议,融会贯通,最终由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在章程的框架下,学校继续完善UXXX中学精细化管理手册等规章制度,做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充分发挥师生
3、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限化,优化容错纠错机制,形成有布置、有督导、有评价、有反馈、有改进的管理闭环。(三)网络搭台,提高效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全方位搭建学校管理交流的平台。一是聚焦办公管理智能化,充分挖掘钉钉平台的日志、考勤打卡、番茄表单、通达审批、评选通报等模块功能,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利用钉钉、问卷星等与家长即时对话,征求建议,构建家校共育的管理模式。(四)精准培养,增强本领。学校年轻中层干部较多,急需提升管理能力与课程指导力,学校采用“一培一展”,抱团成长的方式来实现提升。“培”即邀请市教研中心领导及资深专家韩
4、立芬、徐洁、马华威等教授为中层领导解疑答惑,全方位让中层领导强起来。“展”即示范引领,秀出风采。每位中层在引领教研时,必须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支撑,并通过自己的课例来呈现解决方法,培养其实战能力。针对管理策略及常见问题,领导班子每月开展“工作答辩”,通过交流分享、专家指引、研讨互助等形式,解决问题,增长才干。同时借“强镇筑基”的便利条件,学校为30名骨干教师及中层领导、各学段校长量身设置了“三年进阶式”培训课程,强化“车头”的带动作用。二、五育融合,提升教育质量(一)全环境育人,为素质教育铺路奠基1 .温馨校园,营造育人氛围。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廊一轩都是“成功教育”无声的代言者。校园主通道、连廊
5、、楼层主题墙处处展示着学生亲手绘制的精彩作品,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成功氛围。廊、道、楼、园的征名活动,更让每个孩子的情感快速融入校园。班级文化建设融精神凝聚、过程评价、班内成果展示为一体,弘扬班风班魂,做细过程管理。天鹅展馆、综实展区、兴趣小组活动室、实验科普区等成长功能室区文化,拓展学生视野,传递科学精神,充分满足学生主动探索和个性发展的最大需求。2 .架构课程,完善保障体系。国家课程:精准示导,有效整合。围绕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健素质五个培养维度,按照顺序调整、章节合并、内容重组、主题拓展的思路,在基础性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整合出跨学科课程2个(文综、理综),学科拓展类校本
6、课程21个,初步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深挖资源,打造全国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首先构建“六色”地域研学新体系,如“红色”研学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沈秀芹纪念馆、李耀文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白色”研学依托大天鹅自然保护区,学生参与天鹅科普馆讲解、天鹅湖环境保护,培养生态环保意识;“绿色”研学让学生走进时代海洋千亩农田和学校“产研学”实训基地进行种植和采摘,培养其劳动能力。其次优化校内研学项目。聘请民间艺人入校指导,对纸间精彩、渔家文化等研学课程进行优化,并制作图文并茂的研学手册,提升课程档次。2023年8月学校被评为“全国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
7、伐。校本课程:提质增效,深入推进“渔耕”特色课程。首先我们邀请知名课程专家韩立芬教授入校讲座,共同研讨,深挖课程内涵,提升课程品质。其次我们的特色课程采取授课、兴趣小组、综合实践活动三者结合的形式开展,配当科学精准,稳步推进。3 .家校携手,筑牢教育堡垒。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设立校级讲师3名,组织开展父母论坛、家庭教育沙龙、家教课堂等活动,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进行系统指导。发挥家长资源优势。邀请不同层面的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拓宽合作渠道。提高亲子活动频次。通过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读书会、亲子劳动课、亲子研学旅行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每年在全校范围
8、内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上台领奖,提高幸福指数。4 .社校联合,拓宽德育阵地。为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学校联合当地政府成立“成山镇社区教育中心学校”。三年来,依托本校“渔耕”特色课程,综合利用当地社区资源,组织开展涵盖文化、健康、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主题鲜明、健康有益的社区教育活动60余次,既为师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5 .“五育+”评价,提升德育实效。根据学生的“五育”发展及情绪状态、特长发展等七个方面制订成功“五育+”信用评价体系,旨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肯定进步,力促人人成长。除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外,学生每天开展自我
9、评价一一达到自我给定目标给予一颗星的自我激励,如感觉一天的情绪状态良好,可增加一颗星的奖励。班级每周五汇总,在展示台上详细记录学生的得“星”数量,鼓舞士气。学校每月利用升旗仪式大面积宣传表彰,树立“信用”榜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深入课改,撬动师生成长原动力1 .誓做课改领头雁。成立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校长每周与小组成员开展一次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同时通过每周例会交流、每月教学成效答辩等形式,统一思想,增强班子凝聚力,打造活力十足的课改先锋队。2 .注重实效,抓牢常态优质。常态优质是教学效果的最强保障,校级领导每天巡课,中层领导每天观评课已成常态。听巡课中我们重点
10、关注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和青年教师,观“教”和观“学”同时进行,在有效克服课堂教学随意性的同时,通过课后的即时研讨,力促教师课堂的改进。对听评课中发现的好做法则通过“教学点赞台”的形式发布给老师,让大家适时借鉴,取长补短。本年度为教师配备录像支架和移动硬盘,每周每位老师录制两节常态课,照镜子、正衣冠,时刻纠正自身不足。3 .精彩课堂,提高效率。课改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将更有助于学生发展。一是启动“课堂小讲师”评选活动,以“让学生讲得更精彩”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树立“讲”的信心,人人参与课堂。二是班级设立课堂观察小分队,适时根据学校设置的不同课堂观测点,对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
11、引导教师反思改正。三是师友合作与分层走位相辅相承,达到学生间有互助、有竞争,教师精准辅导的良好课堂效果。四是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指导作用,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4 .加强教研,提升效果。为保证课改的实效性,学校适时组织单元教学案例展示、作业设计大赛、读书交流分享、学科资源展评、教研组长论坛等活动,通过“大比武”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5 .双减落地,减负提效。作业改革是落实“双减”政策、撬动教育减负增效的杠杆。首先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精准分层,放手学生自选。其次成立以家长为成员的“作业监管委员会”,每天查看微信公示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三优化作业形式,鼓励教师布置实践性、个性化
12、作业,定期宣传展评,榜样引领。第四按时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学校开设的30多个兴趣小组,开发智力,学习技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三)“三球”奠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切实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三球+体能提升”行动方案,避免枯燥的体能锻炼给学生带来的苦恼。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篮、排球兴趣小组,以年级为单位组建足球兴趣小组,每周拿出一节专题体育课,同年级相邻两个班级采取走班制模式,自由选择,分组训练。每月开展班级联赛和年级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让体质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建立师生阳光运动共同体,大课间和活动课处处都有师生同练单杠、球类对抗
13、的身影。升旗仪式上,学校领导和师生同台竞技,展示风采,以运动为纽带将心与心牢牢的连在一起。(四)创新美育,美育未来开发乡土美育课程,借乡土资源开拓美育实施场域,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提升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1 .乡土资源,衍生特色课程。优质的山海资源成为开发美育课程的天然宝库,我们的“渔耕”特色课程与美育深度融合,可观、可感、可操作,象渔家剪纸、渔家串珠、渔家宴、渔网编织、石头画等课程,处处散发着美育的迷人气息,创造了深厚的校园艺术氛围。2 .乡土气息,传承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的文化沃土与根基,为此学校充分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美术与传统艺术(渔家剪纸、渔家大鼓、渔家
14、秧歌、渔家号子等)有机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艺术中蕴含的真谛。3 .乡土实践,涵养美育素养。我们的乡土美术不仅实现乡士实践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化,还创造性地走进田园,将目光盯在了“农”字上。学生通过观察、写生体验农耕之美,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和田地劳作践行农耕之乐,全面涵养优秀品格。(五)打造劳动教育新天地1 .完善劳动课程体系。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三个维度,以实践体验、文化传承、展示收获为育人目标,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建构“三维三渔”渔耕劳动课程体系,融兴趣类课程与学科课程于一体,实现树德、启智、健体、育美的育人目标。2 .建设劳动实践平台。学校建设15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百花园、百果园、茶园、饲养园等八大园区,既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劳育空间,也为外来学子的劳动研学提供了充足保障。3 .创新劳动育人模式。以大情境、大问题与大任务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抓手,在探究式、合作式的项目化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劳动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助力每位学生人生精彩。与“优质均衡”相伴,学校也收获了自身发展的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山东省绿色学校、威海市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荣成市非遗传播基地、2023年永怀教育奖、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荣誉。着眼未来,我们将以优质均衡为基,定位一流,开拓创新,为学生“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贡献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