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营商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优化营商环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制度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已有明显改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应对新的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更需加大改革力度,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一、营商环境的界定与评价改善营商环境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改革议题。在国际上,世界银行自2003年起每年都发布一份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各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量化评估和排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影响改革议程和投资预期的重要参考。在我国,近年来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不断推进,营商环境
2、研究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对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中行之有效的政策、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对推进改革作出规定,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和框架。基于上述文献分析,可对营商环境作如下界定。(一)什么是营商环境?为了衡量和评估各国营商环境,世界银行于2001年成立了营商环境小组,研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从2003年起连续发布年度营商环境报告,但该报告并没有对营商环境作出具体定义,而是以影响企业营商活动的监管制度或法规作为考察对象,1反映了对营商环境的认知。从我国研究文献看,一般认为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
3、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2国务院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营商环境界定为“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包括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3理解起来,可以说营商环境是指影响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制度性安排,包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规则程序等。主要特征有:从性质上看,营商环境属于一种制度性环境,具有规范性、公开性和稳定性,对市场主体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企业开办要注册登记,企业融资要抵押担保,企业破产要清理债权债务,都属于市场主体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制度规则,为此市场主体需付出经济、时
4、间和机会等成本,即所谓制度性交易成本。从领域上看,营商环境涉及市场主体准入、生产经营和退出等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和各个领域,覆盖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比如市场主体的创业活动,必然涉及开办企业领域的办事制度,如市场准入条件、政府办事流程、监管规则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等。从作用上看,营商环境事关企业兴衰、生产要素聚散、发展动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市场主体的成长、创新和发展,以及就业机会、生产效率、投资信心等,最终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影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所以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二)营商环境包括哪些领域?从国内外研究文献看,对营商环境涵
5、盖领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将营商环境领域限定在市场主体准入、生产经营和退出等活动中涉及的各种制度规则,如世行营商环境报告设计的指标体系,从可量化、可对比和可改革性的角度,覆盖了影响企业生命周期11个领域的监管制度,即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尚未排名)。这些领域的制度规则是代表性的,而不是全部,比如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用电,也要用水、用气、通信等,只是以获得电力作为代表性领域(见图Do广义的理解,除了狭义所指领域外,还包括宏观性的、非制度性的影响要素,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全球竞争
6、力报告,评价指标包括宏观经济、市场规模、基础设施、行政制度、金融市场、人才、创新、环境、教育、科技等领域,具有综合性,几乎涵盖了影响综合竞争力或发展环境的各个方面。比较而言,狭义的理解,涉及范围有限,没有包括与市场主体成长相关的所有领域,而是限于制度性领域,可衡量可比较,可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框架;广义的理解,覆盖范围宽泛,具有综合性,但有些领域超出了制度性范畴,也不是制度变革所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等要素,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但不属于制度规范的范畴,营商环境改革通常也不涉及这些领域,而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或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从我国相关研究和实践
7、看,大多是从狭义上来理解营商环境涵盖领域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改革领域,覆盖范围更广些。例如,国家发改委研究组织的营商环境试评价,对标国际、立足国情,在借鉴世行营商环境报告11个衡量领域的基础上,叠加了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北京、上海等地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在对标国际先进的同时,增加了投资、贸易、创新、人才、信用等制度改革领域。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针对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增加了市场主体保护、信用体系、企业注销、公用事业办理等制度改革领域,更加适应我国改善营商环境的需要。(三)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差
8、优劣之分,可从不同维度进行考察分析。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可以发现好的营商环境通常具有以下共性或标志。便利性。营商环境的便利性是指市场主体从事营商活动的难易程度,一般可从市场主体办理相关事项的手续、时间和成本等维度进行衡量评价,如世行营商环境报告就是根据各经济体营商环境便利度来进行排名的,办事的手续越少、时间越短、成本越低,意味着便利度越高。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可使市场主体营商活动更加容易,增强活跃度,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公平性。营商环境的公平性是指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企业无论大小,属于何种类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都能获得平等待遇,公平竞争,没有歧视性和差异化限制,一般可从权
9、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维度进行分析,如实行市场公平准入、平等参与竞争、平等保护各类企业权益等。公平性强的营商环境,可保证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透明度。营商环境的透明度是指有关政策法规制度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包括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和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公开知晓,没有隐性或显性的限制,可从参与法律政策制定、及时公布信息、查询获取信息方便等维度考察。透明度高的营商环境,可使各类市场主体都能获得相关信息,及时把握政策走向和市场机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营商环境的可预期性。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是指营商法律制度的完备程度,包括法律法规
10、健全,法律面前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政府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统一,依法保护企业权益,司法保护公正等,可从立法、执法、司法等维度进行分析。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可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法治保障,体现公平正义,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是指营商制度安排与国际规则的相通对接程度,包括与国际衡量标准相近、与国际通行规则或国际惯例对接、涉外投资贸易开放程度等,可从国际对标、法律法规、跨境投资贸易、对外开放度等维度进行考察和比较。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提升营商环境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涉外投资贸易,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我国营商环境改革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
11、院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等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从各个层面改善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一)精简审批许可,放宽市场准入大力简政放权,国家层面削减审批事项46%,投资核准事项90%,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压减1/3,推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最新版比2016年试点版缩减60%以上。全面改革商事制度,实行“先照后证”、实缴转认缴、“证照分离”、企业简易注销和简化审批流程等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提升了便利度,企业开办、建筑施工许可等领域的手续、时间和成本大幅压缩,推动大量新的市场主体加入创业兴业,新设主体占市场主体总数的70%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300万人,扩大了就
12、业机会并带来新的投资和收入,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二)实施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2018年减少税费13万多亿元,2019年实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超2万亿元,重点惠及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并且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制度性的,持续为企业减负。优化纳税流程,推行电子发票、网上办税等措施,缩短纳税时间和成本。多方入手,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电信等经营成本。加大金融业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支持力度,减少歧视性条件限制,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三)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府服务便利度持续减程序、减证明、减时间、减成本,创新服务方式,实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国一
13、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行,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在线服务平台与实体政务大厅加速融合,“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在许多地方成为现实,如办理用电用水、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效率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利企便民,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办事便利度增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四)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放管结合,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综合执法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信用平台、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升了监管公平性和有效性。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促进了创新创业和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对经济增长
14、的贡献力超过13o推动制定公平简便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清理对不同企业歧视性或差异性的监管做法,破除了不少妨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市场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五)加快立法进程,推进法治化建设根据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多轮“立改废释”,制定出台了一批相关法律法规,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和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清单均已向社会公布。天津、辽宁、陕西等省市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2019年国务院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到法规制度层面,成为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颁布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并于2023年起在全国实
15、施,最近三年连续发布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量不断“瘦身”,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先后在上海等地设定18个自贸试验区,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占据“制高点”,并将负面清单、证照分离、便利贸易等改革向全国复制推广,特斯拉超级工厂从签订协议到破土动工仅用5个多月时间,便在上海落地。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简化通关手续,减少和公布口岸收费清单,压缩通关程序和时间等。据统计,2019年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万多家,日均IOO多家落户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约9千亿元,同比增长6.6虹事实表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在破除制约市场活力的体制机制弊端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经营成
16、本,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了获得感,对于扩大就业兴业,促进经济转型和稳中向好,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世行报告评估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2013年的96位大幅提高到2019年的31位(见图2),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三、存在的短板弱项虽然我国营商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与市场主体期盼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弱项。(一)改革不平衡问题突出在改善营商环境进程中,有些改革进展明显,有些改革相对滞后,存在着不平衡问题。从不同地区看,世行营商环境报告的评估以北京、上海两个中心城市为样本,国内评估大多以大中城市为样本,并不代表不同地区营商环境都处于同等水平,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改革进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相对慢些。从不同领域看,改革进展也有快有慢,以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