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防止耕地厢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根据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省关于印发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为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我市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国家、省的决策部署,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着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我市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422万亩,产量保持在0.47万吨以上,其中早稻种植面积稳定在0.91万亩,薯类、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二
2、.主要任务(-)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它类型用地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应当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重点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和开挖鱼塘,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对已租用且已造林的耕地,以及对已取得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且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开展苗木生产经营的单位,要逐步有序退出已租用造林或育苗的耕地。(二)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管理和保护,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
3、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督促指导经营主体加强功能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管护,确保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三)提高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严格落实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保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支持和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规模效益。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继续实施对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免除农户负担保费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农户收入稳定。(四)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
4、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执行建设标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提质增产。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田建设和运营管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五)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增施有机肥、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等耕地培肥措施。通过平整土地、水肥利用、土壤调理等土地整治措施,改善耕地土壤条件,促进耕地提质改造,提升耕地产能。实施乡村振兴科技计划,推动农业科技下乡下田间,服务三农到田头。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种粮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建设现代农业装备创
5、新平台,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烘干、设施大棚、水肥一体化等绿色装备技术,推进农业机械装备转型升级,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和经营效益。加强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等病虫监测预警,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六)保障粮食作物质量安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着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生产主体名录数据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大对农业投入品检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使用违禁投入品等行为。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治
6、理,通过实地抽检全面调查掌握我市二类耕地水稻种植情况,强化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七)加强耕地种粮状况监管。建立健全防止耕地非粮化长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耕地种粮状况的监测评价。按国家规定在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国土调查中标注耕地实际利用情况和相关管理信息,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激励约束。建立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强化租赁农地监测监管。三.工作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要做好牵头和统筹协调的角色,抓好抓实监督检查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支持保障合力。各镇街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方案,切实负担起保障本辖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确保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效落实。(二)强化责任考核。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列入我市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各镇街粮食生产面积底线,将我市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压实各地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