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防静电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防静电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5防雷防静电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由于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或者伴随龙卷风,表现出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因此,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雷电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它留给人类更多的是迷信和恐惧。直到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 “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科学的认识。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突出物、金属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
2、云对地放电。二、雷击的三种形式(一)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二)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三)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尔会发现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 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缝隙进
3、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这种“火球”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人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三、雷电危害方式1、直击雷危害。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他物体上,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使建(构)筑物燃烧、爆炸、倒塌、崩毁,人体烧伤、死亡,物体烧毁、解体、爆炸。2、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就是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静电感应、雷电波等,感应产生的电压、电流所造成的危害。虽然该幅值不如直击雷大,但也能造成很大危害。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源,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包
4、括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地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通道,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转换。现代防雷技术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是指在建筑物的外部实施防雷措施,在建筑物外边拦截雷电,使人、畜和建筑物不受雷击,得到保护。内部防雷是指在各种可能传输和感应雷电的途径上实施防雷措施,拦截雷电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电器系统的损害,保护人和电气设备。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雷电。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防感应雷电的避雷装置主要是避雷器。对同一保护对象同时采用多种避雷装置,
5、称为综合性防雷电。避雷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测,防止因导线的导电性差或接地不良起不到保护作用。五、雷电袭击人体的形式从雷电流进入人体的路径区分,主要有直击雷击、接触雷击、旁侧闪络和跨步电压四种。雷电袭击人体部位不同,窜入人体的电流强度不同,受害程度也就不同。1、直接雷击,雷闪直接击中受害者。2、接触雷击,雷击某一物体,然后人体某部分接触到被雷击的物体。3、旁侧闪络,雷击受害人附近的物体,该物体向它附近的人闪击放电。4、跨步电压,雷电流流入大地时,人体前后两脚产生的电位差。六、雷击易发生的部位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
6、树木等。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6、河边、海边、湖边等水陆交界处。七、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内预防1、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2、不要把头或手伸出门窗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以防受到雷击。3、尽量暂时不用电气设备,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二)户外预防1、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寻找低洼之处(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高度。2、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3、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4、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5、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或孤立的树下。6、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