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农业农村局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城区农业农村局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薛城区农业农村局“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2019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标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硬任务,强化战略研究、规划引领、形势研判,统筹推动聚合力,综合协调抓落实,努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
2、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战略定力,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在巩固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
3、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努力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二、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具体发展指标为:到202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28.35亿元,年均递增5%;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23800元,年均递增7%以上;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万亩,总产22万吨以上;瓜菜菌发展到20万亩,总产80万吨左右;油料稳定在2万亩,总产达到0.5万吨;全区林地保护利用面积发展到20.5
4、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7%。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6家,带动农户3.7万户;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20%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规模达到30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定和认证总数达到60个;引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60项;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秸秆还田率达98%以上。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畜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12万亩;化肥、农药的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
5、达到92%以上,到2025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4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5%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1万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三、重点任务(一)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优做强。围绕粮油、畜禽、果蔬、食用菌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建立重点龙头企业登记目录,组织编制全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重点项目。出台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土地流转、财政扶持、金融信贷、项目建设、智力支持等方面积极培植银牛面业、健袖农业、丰康生物、夫宇食
6、品、鲁南种猪等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到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同时利用与省农科院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关系的机遇,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仓储及冷链物流设施,推动产品链、服务链、要素链、利益链的深度融合。(二)加强标准化基她建设。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陶庄、常庄、沙沟等地建设一批优质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果蔬种植示范基地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强化原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在周营镇果蔬主产区,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预冷库、保鲜库、烘干房、贮藏窖等初加工设施,延长农产品贮藏期、加工期,实现加工原料均衡供应;强
7、化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有效对接,引导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全力支持银牛面业1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并做好相关服务。(三)着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围绕小麦、蔬菜等主导产业,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构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益机制为目标,着力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枣庄市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发挥绿色生态的环境优势、山水河湖相伴的资源优势,依托银牛面业、健袖农业、龙润生态园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动产业
8、链延伸、价值链拓展、供应链融合,扶持培育一批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健袖农业、盈亮农业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智慧农业、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四)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品牌化建设之路,深入推进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价值、有底蕴的薛城农业品牌;积极组织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级举办的农交会、绿博会、林交会等农产品展览交易会,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增强品牌影响力;依托品牌建设基础,切实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强品牌企业与
9、知名电商的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入平台活动,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五)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利用与省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的机遇,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争取建设12个省级以上农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加强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促进一批高科技项目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嫁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围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农产品加工人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等“五类”人才,着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我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六)积极推进
10、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利用“三品一标”奖补资金,引导鼓励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标准化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力争全区认证总数达到66个。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为抓手,依托质量追溯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基础,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信息化监管体系,确保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四、重大举措一、坚决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抓好上级专项巡视整改落实。对照上级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逐项制定整
11、改方案,明确主体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强化督促检查,确保件件落实。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学习活动,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强化主责意识和责任担当。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推动农业农村系统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各类政策、资金和项目优先用于脱贫攻坚。强化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切实发挥牵头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扶贫科技支撑,提高贫困户自身脱贫意愿和能力;继续做好农业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通过项目带动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带动贫困户脱贫;继续做好贫困户帮包等工作。二、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到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脱贫
12、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覆盖城乡、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乡村治理能力稳步提升,30%左右的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乡村振兴的薛城特色、薛城亮点基本形成,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大幅提高,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40%左右的村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
13、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更加美好。到2050年,薛城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三、示范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红线,强化用途管制,加强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和激励机制,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到2025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万亩。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强化技术和模式攻关,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粮食新品种,推进粮食绿色生产。实施耕地
14、质量提升计划,推广免、少耕模式,提高土壤生态水平和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实现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到2025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22万吨左右。(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兴建、提升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对上争取灌区改造项目力度,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推进潘庄等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逐步提高现有灌区的输配水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打造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加快推广农艺农技节水技术。2025年基本完成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任务,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万亩。(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推
15、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先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大力发展智能化、高端农机装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动粮油、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推广林牧渔生产、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到2025年,建成市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镇2个、市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村18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o(四)推进“食安薛城”建设。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力口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扎实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
16、加强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构建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最严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预警、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和农村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到2019年,建成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到2023年,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五)培育薛城农业知名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提高涉农地理标志商标及其他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积极实施薛城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重点培育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管理。到2025年,培育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占种植业食用产品产地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三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