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胃息肉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 优秀专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例胃息肉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 优秀专业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20例胃息肉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手术治疗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我院于2006年1月2007年4月对收治的胃息肉患者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操作治疗过程顺利,术后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部分患者术后偶有上腹不适、黑便,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症状均可消失。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其中4例死于肿瘤转移。结论:对胃息肉积极早期手术,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关健词胃息肉;手术;治疗我院于2006年1月2007年4月对收治的胃息肉患者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
2、7年4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120例,其中男99例,女21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1.212.8)岁;其中单发性息肉85例85个,多发性息肉35例198个;息肉直径均2.0 cm。按息肉发生部位来分其中位于胃窦47例,胃底43例,胃体18例,底体交界6例,幽门4例,胃角2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3讨论胃息肉(gastric pOlyp)主要由胃黏膜上皮或间质成分增生而形成,是黏膜向腔内限局性隆起,发生率低,约为1.2%5%,。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胃
3、酸,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腹泻等胃里的息肉主要指由胃粘膜上皮和/或间质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状病变。正常胃粘膜由于粘膜周围萎缩,出现腔内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时,肥厚的粘膜也可出现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既可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息肉状改变。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发病机制: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内镜下摘除息肉方便简单易行,病人易接受。但内镜活检有一定的遗漏率,行息肉摘除后可复发和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加之早期息肉样胃癌与良性息肉区别不易。胃息肉的外科手术指征为:经内镜治疗后有复发或再发者;息肉进行盹增大者;2 cm或无蒂或广基型息肉;病检为腺瘤性、异型增生、可疑志,2009, 25 (19): 3276-3278.3王化冰,许乐.365例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 26 (6):581-584.4韦秀贤.579例胃息肉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 13 (7):951-952.5王化冰,许乐.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志,2010, 29(5): 39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