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防治水年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防治水年度计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度防治水计划*煤矿2023年度防治水计划水灾事故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之一,轻则淹没井巷,影响安全生产,重则酿成重大透水伤亡事故,造成极坏的政治影响及经济损失,给受害干部、职工家属造成终生的痛苦,为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特制订年度防治水计划。矿井基本情况一、气象本区地处我国西部内陆,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蒸发量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全年无霜期短,十月初上冻,次年四月解冻。府谷年平均降水量428.6mm,年最大降水量849.6mm(1972年),年最小降水量220
2、.5mm(2006年),府谷县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是40OnInI降水的边缘地带,降水量不足,年蒸发量1192.2mm,相当于降水量的2.5倍。二、水系区内属于黄河一级支流孤山川次级支流新城川的流域范围,较大的河流为南部的新城川,其支沟*河、龙王庙沟等虽常年流水,但水量甚微,受降雨影响十分显著。三、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向斜东翼,除翼部边沿地带倾斜较陡外,主要发育构造多呈宽缓短轴状背斜,地层倾角1。3。,岩层倾向北西、北西西。矿井内部及附近未发现较大的断层构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大致相似,矿井四周边界均为人为边界,矿井边界不会造成矿井内外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的改变。
3、矿井水力边界主要地形控制,沟谷均构成井田的天然水力边界第四系松散层及基岩风化层潜水,主要是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其补给量受降水量、地面径流条件及岩层透水性的限制,由于降水量少,沟谷发育,降水多沿沟谷排泄,仅少部分渗入黄土层中形成孔隙潜水;径流方向均是由地形较高处往较低处运移,以渗流形式排泄,但在地形适当的条件下,于沟谷中又以泉的形式排泄,形成地表水。而在地下水较深的地方,沟谷两侧还接受地表水的少量补给。基岩裂隙水除接受区域侧向径流补给,部分还接受上部潜水的垂向渗透补给。其径流方向是沿岩层倾向向深部径流运移。当被揭露后,于地势较低处可自流涌出地面。新近系红粘土致密坚硬,为区内松散含水层与煤系地层之
4、间较好隔水层,它阻隔了降水和第四系潜水向下渗透补给,减少了下部岩层地下水的补给,往往于第四系黄土接触面形成溢出泉,或沿层面作水平方向运动。四、区域含(隔)水层*煤矿主采5-2号煤层。未来影响矿井开采的主要含水层为5-2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中的裂隙水。由于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存在,形成多层结构的复合承压含水体。煤系及其上覆地层富水性与透水性不好,水力联系差,加上地形复杂,地表径流条件好,渗透有限,补充量不足等,其含水量都不大;同时受隔水层阻隔,各含水层之间多无直接水力联系。据以往勘探地质资料及矿井生产资料,综合分析地层及其含水性,根据含水层岩性、结构及其富水性的变化,可将区内地下
5、水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弱富水含水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孔隙极弱富水含水层、新近系保德组红土隔水层、中侏罗统延安组碎屑岩类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组、烧变岩裂隙弱富水含水层、下侏罗统富县组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组及上三迭统延长群基底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等七个含隔水层(组)。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弱富水含水层(Q4)多分布于梁顶及山坡的背风面,多为固定的沙丘,河流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各沟谷河床及河流阶地和漫滩地段,含水层为现代风成沙、坡积物、河流冲洪积物。其赋存条件及富水性受地貌和岩性条件的控制,分布范围有限,该层厚度5.125.41m,含水层一般厚03.52m,水位埋深差异较大,漫滩水位一般在1.00-2
6、.OOm0阶地水位一般2.00-3.00m,富水性较差,且在平面上差异较大。矿化度0.3390.771g1,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各支流汇集的泉水渗入,因而其与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并存在着互补关系。根据*煤矿勘探资料,煤矿内共出露泉点2个,流量0.0140.0221s,为一弱富水含水层。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极弱富水含水层(Q2+3)广布于煤矿梁顶及山坡上,厚度差异较大,地貌形态为窄狭的深谷和冲沟。厚度为4.4077.20m,平均厚度18.84m,梁郎区较厚,山坡较薄。岩性为浅黄色亚砂土、亚粘土,水位埋藏较深,含水微弱,仅在低缓的梁岗区含水,储水条件差。根据*煤矿勘探资料,q0
7、4号泉流量为0.81s,J1o号民井水化学类型为HCO-CaMg型,矿化度1.29g1,属极弱富水含水层。松散含水层底板形态呈现出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体上第四系的分布呈现西北部厚、东南部薄的趋势,该趋势与地形地貌趋势一致,即在黄土卵区第四系松散黄土沉积较厚,而在沟谷处则分布较薄,甚至沟谷处普遍缺失,造成基岩出露。3、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碎屑岩类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组(J2y)该层分布面积较大,广泛出露于煤矿内各沟谷两侧,区内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为本区含煤地层,因受构造影响及后期冲刷剥蚀作用,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在35.24241.18m之间。为内陆浅水湖泊三角洲相碎屑沉积,岩性主要由浅灰色各粒级长石石
8、英砂岩及泥岩和煤层组成。露头区裂隙较为发育。出露泉点较多,深埋区裂隙发育很弱。各可采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其上部的中、细粒砂岩,受沉积环境影响,砂体厚度无论沿走向或倾向均变化较大,致使含水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局限性。该组按岩层层序和含水特征,可分为三个含水层组,各含水层间由于泥岩及煤层的阻隔,使得整个延安组形成一个复合含水层组。(1)延安组第三段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J2y3)主要出露黑石岩沟的沟道两侧较高处,出露面积较少。为4-2号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一套湖湾三角洲沉积。上部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下部岩性以巨厚层状、厚层状中粒砂岩为主,具有大型板状层理、收敛状交错层理。岩石结构
9、致密,泥质含量高,裂隙发育较弱,厚度3.0462.17m,平均厚度32.86m。含水层主要为基岩裂隙风化带和4-2上煤层顶板砂岩。由于受地貌条件的控制,汇水面积差异较大,因而其富水性在平面上均一性极差,钻孔钻进时常发生漏水现象。根据*煤矿勘探资料,地面共出露泉点7个,流量0.014-1.481s,水化学类型为S04+IC03-Na型,矿化度0.380.51g1,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2)延安组第二段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J2y2)出露于*沟、龙王庙沟一带的河道及沟坡,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细粒砂岩次之。沉积环境为涣湖、湖湾相。一般厚度8.36113.88,平均厚度84.33m。含水层
10、主要为4号煤组顶板砂岩及5-1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本段中上部粉、细粒砂岩中变形、水平、波状层理发育。局部裂隙十分发育,在钻孔钻进中常出现漏水现象。据区内S5、S25水文孔抽水资料可知:单位涌水量q=0.00760.00881sm,K=O.011-0.013md;水化学类型HCO3-CaMgNa型,矿化度0.450.62g1,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3)延安组第一段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J2y1):在煤矿东南部的*沟河床及其两侧陡坎出露,大部分被覆盖,该段厚度69.39-121.26m,平均厚度87.75mo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板状交错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整
11、状。据区内S5号水文孔抽水试验成果q=0.00191sm,K=0.0019md,水化学类型HC03-MgNaCa型,矿化度0.45g1,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4、烧变岩裂隙弱富水含水层区内烧变岩主要呈带状断续分布于较大沟谷两岸,由于4-2上煤层的自燃,使得顶板岩层受烘烤后产生变形,改变了原有的力学性质,加之下伏煤层自燃后形成大量空间而使烧变岩悬空,在自垂应力作用下坍塌破碎,产生了大量密集裂隙,成为地下水良好的储运通道。*煤矿在整合勘探阶段,仅S22(揭露火烧岩厚度33.37m)、S28(揭露火烧岩厚度15.72m)揭露了火烧岩,其他钻孔均未揭露。烧变岩是裂隙较为发育的岩石,但本区烧变岩的富水量较
12、小,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造成:(1)地形因素。由于烧变岩位置基本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的半坡地带,这种特有的梁窕地形极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储存。(2)出露面积小。另一方面煤自燃的程度又与地表覆盖状况及所处地貌位置相关,造成烧变岩的发育呈不连续的带状产出,发育面有限,总储水量受到限制,(3)上覆第四系含水层分布较薄,且被保德组粘土层覆盖而阻隔了第四系水对其的补给。综上三个因素,虽然烧变岩有相当数量的储水空间,但补给条件差,排泄条件好,基本属于疏干状态,仅在地形低洼处有少量潜水积存,属弱富水含水层。5、侏罗系下统富县组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J1f)在区内无出露,据钻孔揭露,岩性由灰白色的细粒砂岩及
13、灰黑色的薄层泥岩、粉砂岩组成,泥、钙质胶结,一般厚度5.6042.14m,平均厚度根据区域有关水文钻孔抽水资料表明,该层段富水性弱,水质差,矿化度高,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6、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基底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T3y)该组地层地表无出露,为勘探区侏罗系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仅在钻孔中见到其顶部地层。岩性为灰绿色巨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以块状层理为主,裂隙不甚发育。据区域有关水文钻孔抽水资料表明,该层段富水性弱、水质差,矿化度高,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五、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区内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还接受部分层间水和凝结水补给。径流方向受区域地形控制,总体由南往北运动。局部受地貌
14、地形控制,一般由地势高的河间区向河谷区径流。本区潜水主要以泉或泄流形式排泄,人工开采及垂向蒸发亦是排泄方式之一。具体计划1、防治水工作是矿井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一季度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的要求,加强管理,修订完善防治水工作责任制,矿长为防治水工作第一责任人,技术矿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技术管理,技术部门具体负责的防治水业务,及时汇制水文地质图、采空区充水图。从“管”字着手,以“防”字挡关,让人“祸”走开,煤矿安全的“基”在装备,“根”在管理,“本”在人为,重在管理做文章,旨在落实下功夫。2、第二季度完善修订实施各项防治水制度及采面、掘进探放水具体措施,检修排水设施,
15、管路电路,清挖水仓,具体由机电科、生产技术部负责安排、布置、落实、实施。3、第三季度,修订完善“夏季三防具体措施”及救灾预案,后勤重点负责地面塌陷区、裂缝,清挖河道等工作,以防止地面水溃入井下,机电科重点防雷击,井架、变压器、监控设备、避雷器检修安装、汛期排水等工作。生产技术部重点负责井下防水制度,探放水措施的实施。4、第四季度是每年开拓进巷的最佳时期,重点完善,补充各种防治水制度及措施,在实际实施中的各种缺陷及漏洞,使之更有效的在探放水工作中发挥其作用,探放水的中心工作是在实施中落实,只有落实到位,就能彻底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为明年的探放水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5、每年年初由矿长组织安健部、机
16、电科、生产技术部对矿井地面进行检查,研究制定防讯、防排水和地面防雷电计划。从2-3月份开始,地测管理人员进行地表踏陷区的下沉量进行观测,同时对矿区排洪道和地面排洪沟等进行清理疏通。机电科开始检修井下主要排水泵,生产技术部清理水仓和疏通排水沟。列出施工图表,调度室督促检查,落实按安排时期准时完成。6、5月份,矿井成立汛期“三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调度室)负责检查施工进度,筹备抢险物资。7、从4月份开始,调度室每旬调度一次“三防”工程完成情况,督促在6月底前全部竣工,7-8月份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度室定期向矿长汇报“三防”情况。8、雨季到来之前,由调度室牵头再组织全面检查一次,找出不足,堵塞漏洞,成立抢险突击队,大雨时并在险区段设立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