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安全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安全生产.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一、企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中,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屡见不鲜。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企业在生产中存在较多问题或者隐患。企业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协同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时候把生产放在前,忽导致一些被常提起的安全问题,被企业忙碌的生产所掩盖。二、企业忽视风险评价现阶段,不少企业在没有合理的安全认证和安全评估后,就擅自进行生产。在安全生产项目审批滞后的情况,依然我行我素。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危(Wei)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忽略了对员工安全健康和对设备安全的关注,对危(Wei)险危害因素认识的深度不够
2、,并且对运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设备的安全运行缺少足够的关注,恰恰是这些忽视的问题,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三、企业员工素质不高工业企业有时会雇佣大量的农民工、施工项目改造相关人员或者派遣工。由于他们在企业工作很短的时间,所以一些工业企业在开始进入作业前没有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而且他们自身也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时常浮现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部份企业还让暂时工不经培训直接投入危(Wei)险作业和复杂操作的作业,在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很可能因此而搭上自己珍贵的生命。四、安全生
3、产管理意识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这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差,或者是时常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单纯凭借工作经验,一意孤行,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工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熟视无睹,制度意识淡薄,被动对付安全生产工作,甚至可能在开展安全会议时,没有针对性,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不能很好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之中,有些安全规章制度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到实处。并且有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导致当地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五、工业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滞后部份工业企业只管生产过程中的利益,既没有定期
4、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也没有建立合理的安全规范制度。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因此工人很难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很难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来实施。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扩展资料:做好安全生产工作:1、抓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首先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除进行必要的正常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营造一种警钟长鸣的氛围。首先在全局范围内建立强有力的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做到安全生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党政工团一齐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职人员具体抓,上下摆布都配合的管理体系。其次确定安全第一责任人,层层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直至一线班组,
5、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目标明确,任务具体。2、抓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对职工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要充分利用时间,时常组织他们学习掌握常用的安全知识,吃透安规。要设置两道关卡,一是严把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安规知识关,严格实施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与安全操作技能。二是严把持证上岗关,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验证,无证不能上岗,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3、抓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做到超前预防。为做到安全无事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分析安全形势,找出防范重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检查。检查时要从严从细入手,深挖细查,不留死角,避免走马观花。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6、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住手施工、住手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Wei)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住手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安全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分别是:1人的不安全行为。例如:麻痹侥幸心理,工作蛮干,在“不可能意识”的
7、行为中,发生了安全事故;不正确佩戴或者使用安全防护用品道等原因;2 .物的不安全状态。专例如:机械、电气设备带“病”作业;_机械、电气等设备在设计上不科学,形成安全隐患;防护、保险、警示等装置缺乏或者有缺陷等。属3 .管理上的缺陷。例如:有些管理者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其视为可有可无,日常以麻木的心态和消极的行为,对待安全工作,安全法律责任意识极其淡薄等。4 .环境上的原因。3、近几年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及事故原因我有,你要哪方面的啊?太多了。我吧最近我做氧气厂是给你!【案例一】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
8、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约在12点50分摆布,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6m,宽4m。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
9、炸点有35mo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2 .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创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3 .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分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O
10、mmX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4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问询、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I1OMPa。又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爆炸瓶右侧有3只瓶内尚有气体,现场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这3只瓶内均有压力,且在10.0MPa摆布,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压);5.对上述3只气瓶采用吸耳球取样,并用着火烟头试验,发现并无气体爆鸣,同时对1只气瓶又进行了压力测试显示为9.0MPa.之后将3只瓶压力降至2QMPa摆布,经可燃
11、性气体报警仪测试,未发现瓶内有可燃性气体。综上所述,该起事故是由于氧气瓶内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质(该可燃性物质为油脂类的倾向较大),该瓶内可燃性物质在充装过程中与氧气混合发生了化学性爆炸。(二)间接原因1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得不够严格。根据气站有关气瓶充装管理制度规定,该充装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非充装人员不允许进入气瓶充装站,而该站却允许充装客户进入气瓶充装场所,根据事故现场清理分析,右侧3只气瓶尚有气体,可能是死者参预了气瓶关阀操作,气站没有人发现,说明该站安全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2.气站没有严格执行气瓶充装前安全检查的规定。按照国家气瓶充装有关规定,气瓶在充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充装过程
12、中还应不断对瓶体温进行逐个检查,目的是防止气瓶内混有其他可燃性物质,防止气瓶温度在充装中升高,这也是气瓶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事故教训1 .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2 .气站充装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安全管理制度;3 .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案例二】气瓶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某市黄金冶炼厂一辆130型汽车在沁阳市化肥厂装上两只充装了液氨的钢瓶后返回济源市。返回途中,行至沁阳市西万镇税务所前时,一只液氨钢瓶蓦地发生爆炸,爆炸的钢瓶飞起后将汽车驾驶室撞扁,驾驶室内的司机当场死亡
13、,供销采购员受重伤。爆炸了的钢瓶内的液氨从瓶内喷出并迅速扩散,使现场的群众不同程度地被伤害。另一只没有爆炸的钢瓶,从车上被抛出4.8米。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7人受重伤,7人受轻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75000元。二、事故原因分析1 .沁阳市化肥厂充装液氨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的充装管理制度。没有执行气瓶称重充装,更没有控制超装的设备、装置。充装工人仅凭肉眼观察钢瓶气相阀是否有雾状液滴喷出作为充装要求的标志而不用衡器称重,充装后也没复秤检查。根据实践,这种充装办法,极易造成液氨的超量充装。事故发生后,对未爆炸的那只液氨钢瓶进行检查,该瓶实际充装了247.8公斤液氨,而钢瓶规定的最大充装量为
14、200公斤。因此,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是液氨钢瓶超装。2 .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130型汽车的驾驶员,在装载了两只液氨钢瓶之后,没有按规定路线直接返回工厂,而应本场供销业务员的要求开车往其家中送化肥,私自改变行车路线,绕行13公里,且从集市中穿越,延长了装运时间,由于当日气温较高且没有遮阳,暴露时间又长,为超装钢瓶升温超压提供了外部条件,从而导致了爆炸后事故灾害的扩大。因此,这起事故是人为的责任事故。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 .气瓶充装单位必须严格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液化气体的充装必须严格执行逐只称重并进行复称检查的规定,严禁超装。2 .对于充装了介质的气瓶,白日运
15、输应按指定路线行驶采用遮阳措施,禁止曝晒,并应避开闹市等人员集中的地区。【案例三】某市电冰箱工业公司围堤道维修部氟里昂气瓶爆破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9年3月21日,某市电冰箱工业公司围堤道维修部一只氟里昂气瓶爆炸,未造成人员伤亡及其他设施破坏和财产损失。3月21日,冰箱维修人员在围堤道维修部给该气瓶充氟。据事后调查,充装前未见气瓶有异常,充装过程中,该操作人员未称重,有超装过量的迹象。下午维修人员用该气瓶给4台冰箱充了氟,将近下班,维修人员全部离开现场,16时15分维修人员听到爆破声,即将进入现场,发现气瓶已经破裂。气瓶是沿纵向撕裂,根据机械性能试验,屈服强度远大于0.8倍的抗拉强度,不符合
16、标准要求。二、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是气瓶充装过量。气瓶的使用人员不懂得气瓶的使用知识,充装前不进行检查,充装过程中也未称重,造成充装过量。2 .设备安技部门没有制定气瓶管理制度及充装操作规程,也未对维修人员进行过气瓶使用知识的教育。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 .将该型号的全部23个气瓶即将住手使用。待事故处理后再确定能否使用,并且即将购置了新的气瓶。2 .制定了气瓶管理细则温和瓶操作工艺,即将下发执行。3 .已和市制冷剂销售部联系好,从门市部直接购买小瓶,这些气瓶属门市部所有,充装、定期检验都由门市部负责。此措施一旦实施,公司原有小气瓶全部停用。4 .即将对气瓶使用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案例四】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一、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摆布,哈尔滨